距離芝虎縱走相隔了七個多月,這次很榮幸再度與北岳一起同遊山林。本篇接續上一篇,以凌空廊道為中心點,分享另一條較為熱門的大混山連走李崠山的路線。
路線介紹:
大混山連走李崠山山徑昔日是北部泰雅族群往來的交通樞紐,日軍在李崠山區設置隘勇線。沿途多處可發現駐在所與砲台遺跡等歷史遺址。這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昔日殺戮戰場。沿路原始茂密的森林、整齊的柳杉林,讓人走來悠然自得,有「黑森林步道」、「中級山五星級路線」之稱。時任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1844~1915)總督,任期跨越明治、大正時代(1906年4月~1915年4月),當時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他的「五年理番計畫」,於明治44年(1911)至大正二年(1913)之間,「北討泰雅族,南撫布農族」為原則,一方面以「以蕃制蕃」外,也對原住民發動「理蕃戰役」,使隘勇路逐漸往山區伸展,即所謂的「隘勇線前進」(或是警備線前進)。當推進到李棟山附近時和當地的泰雅族馬里闊灣群(Marikowan)發生數次嚴重的激戰。在大正元年八月(1912年9月28日~29日),日人稱「太田山事件」,原住民乘颱風之際,催毀日警隘勇線設施,計二日傷警備人員五十三人,殺死三十二人;同年10月3日,當日軍警再度推展隘勇線時,遭受到強烈的抵抗,造成248人死亡,負傷284人,終於佔據李棟山、馬美山、烏來山、巴蘇臺高地築砲台,來壓制馬里闊灣各部落。
此外,當年日軍於李崠山山頂建造兼具砲台功能的李崠山古堡,以箝制周圍約26個泰雅族部落。
大混山,海拔1541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70
李崠山,海拔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各一顆,台灣小百岳28th
總爬升、下降 850+ 費時6~8小時
本活動由「新北市山岳協會」所舉辦
領隊:陳有賢/嚮導群:洪敏維、許振聰、蔡永龍、吳俊燁/參與隊員:10員,總共15員
05:58~06:17 搭乘2502次北上火車至新竹
06:36~07:24 自新竹車站搭乘1804次火車至合興車站
07:35 與北岳隊伍會合,驅車前往大混山登山口
08:35 隊員到齊後一起往登山口前進
08:40 抵達大混山登山口
全體隊員於登山口前合影
步道一開始映入眼簾就是竹子林
沿路緩坡上升,路徑以樹根土徑為主
09:02 時而會有石階
沿路只有緩坡爬升,走起來並不會很累,很適合一般腳程來走看看
09:14 腐木上的靈芝
09:18 被砍伐的巨木遺跡
由於這條路線可以算是偏大眾化路線,沿路都會遇到不少山友
09:38 牛欄坑山、道下山岔路
09:40 經過一段亂石區
左側大混山岔路,下面路徑不經大混山,回程就會走下面這條
09:45 抵達大混山,樹林圍繞無展望
大混山,又名「比亞山」,海拔1541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70
亂入拍一張
全體隊員於大混山基點前合影
休息10分鐘後下山,繼續往李崠山前進(可接回李崠山步道)
09:58 經過一處分遣所遺跡,經查詢後此處應為「大崗分遣所」
一路上緩坡上下,走起來沒有負擔
10:11 又一處駁坎遺跡
10:17 野菇
10:20 途經廣大腹地,此處為佐藤分遣所,隊伍在此小休一下
10:28 白色蕈類
10:37 抵達給水分遣所,隊員排排站與之合影
10:45 領隊夫婦合影
碰到愈來愈多山友
10:48 距離李崠山還有90分鐘,不過我們實際上只走了60分鐘
10:53 抵達八五山分遣所,駁坎上面腹地廣大,可容納眾多登山隊在這裡休息
周圍都是筆直又漂亮的柳杉林
紅圓翅鍬形蟲
11:10 野菇
霧氣瀰漫整個叢林,不管怎麼拍都漂亮
沿路幾乎都是以緩上居多,因此沿路都不會看到有拉繩的路段
11:32 抵達岔路口,往上會經過日本巡查渡邊要之墓,直行不會經過,兩條路最後會匯聚為一線往李崠山;此外,如果要往內鳥嘴山,也是要往左上路徑才會到喔。
11:34 上坡沿稜走,山徑趨於平緩,左側即可看到『故桃園廳巡查渡邊要之墓』石碑,右路刻有「大正元年(1912)戰死」,距今有110年歷史。
接著下來岔路口繼續往李崠山前進
11:40 岔路終點處
另一側的山徑接壤往石桌、內鳥嘴山(煤源線)的山徑
我們彷彿身處在魔幻森林般
走在這一段路徑彷彿穿越綠色隧道的感覺
路上都是樹幹土徑,下過雨後很濕滑,需要小心行走
經過一處箭竹草叢
不遠處聽到人群的吵鬧聲,李崠山近在咫尺了
11:47 抵李棟山,在山頂休息一小時
李崠山古堡當時為「李崠山監督所」,古堡佔地約27m*22m,方形城垣高達丈餘,牆厚約二尺,以紅磚水泥砌成,城牆上佈滿許多槍眼,堡內有塔台、舊艾子。
山區看到的隘勇設施,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監督所、分遣所、隘寮。通常上層的隘勇設施會統合管理下一層,例如「監督所」下轄管理多個「分遣所」,像是剛才從大混山至李崠山昔日就設有幾處分遣所,像是大崗、金子、佐藤、給水、八五、太田山等分遣所,其中「佐藤」、「給水」、「八五山」這三處分遣所留有較明顯的駁坎遺跡,其餘都已埋沒在草堆中,或早已不存。這些隘勇防禦設施除了少數採用「永久性」材料如磚瓦石牆類,其餘多為「臨時性」的木材構造設施,因此在時代巨輪滾動下也消失得最快。
城門頂端曾橫嵌大理石方匾,橫題「慎守其一」四字,角書「台灣總督陸軍大將伯爵佐久間左馬太題」。)是大正二年時由佐久間佐馬太起意,將原臨時構築的木石掩堡改建成為以磚石等建材的永久性碉堡,成為當時的「隘勇示範建築物」,現已遺失。
李崠山監督所遺跡,以泰雅族語「TAPUNG古堡」登錄,民國92年(2003)被新竹縣政府列為縣定古蹟,是目前北台灣海拔高度最高的歷史古蹟。
砲台腹地非常廣大,可容納很多人
李崠山,海拔1914公尺,一等三角點、一等衛星控制點各一顆
全體隊員於李崠山基點前合影
五位領隊響導群
有一對夫婦也帶著狗來爬李崠山
一等衛星控制點在李崠山古堡的外頭、山徑旁,與一等三角點位置不同處
山頂還有一根民國七十二年所立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28」水泥柱
新竹縣消防局所設置的救援牌A12
旁邊有一個往馬美登山口的指示牌,也算是最容易上李崠山的路線
在山頂休息一小時後,我們回程下山
13:05 岔路口等待隊員
由於山徑較為濕滑,因此下山需要特別留意
13:24 下山途中遇到幾位要上李崠山的山友
休息時與周遭柳杉合影
13:42 隊員依序下山,捕捉到柳杉美景,隊員抵八五分遣所
蜘蛛網上面凝結了不少水珠,沿路都能夠看得到
13:57 回程經給水分遣所駁坎
因為我們腳程夠快,領隊說我們10個隊員都是健腳,我們比原預定的時間還要更快下山
14:28 經大混山岔路,休息3分鐘後繼續出發
14:35 回程經道下山岔路
樹幹上附著白色野菇
休息之餘,也捕捉一下周遭的景色
由於天色漸暗,有瞬間大雨的可能,我們加緊腳步下山
霧氣籠罩整個山林,景緻別有一番風味
回程經過一岔路後,我們走跟去程不同的路線下至登山口,高度落差較大,具挑戰性,也是唯一有拉繩的路段
15:13 不久後開始下起雷雨,我們趕緊撐起雨傘,我們也快要出登山口了
15:15 出登山口
繼續往各自停車處前進,結束行程
16:17~16:32 車輛接駁至合興車站樓梯口後,徒步100公尺至「十分寮站」搭乘快捷公車至竹東下公館再轉公車
抵達竹東下公館,等待5608公車至新竹
16:45~17:32 搭乘5608公車(下公館-新竹)
17:41~17:57 經海線521次南下莒光號賦歸竹南
此路線難度適中,適合一般腳程的山友來朝聖,沿路很多的歷史遺跡,能更瞭解此路線的歷史背景,值得一訪,讓你不虛此行。
★★★近期行腳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