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久違南國:浸水營古道輕健行

  • Lucky Chang
  • 2,643 次點閱
  • 11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2/03/05
  • 回程日期
    2022/03/05
  • 相關路線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一)

很久沒跟阿倫一起爬山了,自從去年秋天他的腳受到病毒感染以後,每隔週就得接受冷凍治療,幾乎沒辦法出門運動。這次志宏約我們到南部爬山,原本預計四天三夜一次打包阿朗壹、浸水營跟瓦拉米三條歷史路線,可惜最終因為時間和天氣的關係,只一起走了浸水營。

其實志宏還約了許多新朋友,我猜去年跟他和小魚一起去走山海圳的 Creya 才是這次真正的團長,而一起參加的還有他的好姐妹們,包括 Mayson、Mia、Linda 和芋頭。

3561f5a40958c4843b8b1180a8fad50f.jpg

出發前一晚,阿倫先南下到枋寮跟大家一起過夜,我則是搭夜車到高雄直接與住在左營的接駁司機會合。

我已經好久沒搭夜車出遊了,對我來說這彷彿是一件太青春的事,好像回到還能靠硬朗身體流浪的歲月。以前還是窮學生的時候,經常上網搶一美元、一歐元的長途車票,然後背著裝滿所有行囊的偌大登山包在各種氣味夾雜的車廂中度過擁擠的夜晚。不過在台灣這塊袖珍之地,需要搭夜車的機會著實不多。

從台北到高雄的夜車,有綠巴士跟紅巴士兩種選擇。紅巴士價格較高,但是座椅寬敞舒適,就連百八的我都能幾乎躺平;綠巴士則價格便宜,舒適度大打折扣。考量到隔天要爬山,還要認識新朋友,我決定搭紅巴士,讓自己在一夜奔波後還能保留一點點體面的樣貌。

本來預期能在巴士上睡到五點,沒想到車程大幅提前,甚至不到四點就已經抵達高雄技擊館。我在附近找了間便利商店,買了一盒微波食品配報紙打發時間,直到天微微亮,才接到興哥的電話。

搭上興哥安穩的車以後,倦意席捲而來,我強忍住不讓瞌睡蟲蔓延,和興哥談天,也奢侈地展望高架道路外一望無際的山與原野。

我發現自己好久沒有像這樣看南方的藍天白雲以及綠油油的田了。這幾年雖然來過南部好幾次,但都只是因為登山而路過。當車開下交流道,走在筆直的省道上,風景也隨著接近枋寮而變得越熟悉。上一次縱情呼吸這裡甜甜的空氣,已是多年前騎單車環島的事了。

來到久違的枋寮車站,這裡有肥肥的蓮霧。

過不多時,所有人都抵達站前集合完畢,看見大家神采奕奕,一夜舟車勞頓都值得了。不過從枋寮走大漢林道往登山口,可又是一段漫漫長路。

d6eac97fd917763db7de19499e0eb850.jpg


(二)

「南部的淡蘭古道。」這是我對浸水營風景的反射印象。遮天蔽日的森林,濃淡有致的綠色填滿視野,高矮錯落的植物讓空間富有層次感。

6023688ff6466152518ba2c59ef35808.jpg

浸水營古道最早開闢於清代,為「三條崙卑南道」,是當時七條開山撫番道路之一,全段橫跨中央山脈南端,起於今日之枋寮,橫跨春日與達仁,最終抵達大武。不過我們所稱浸水營古道,多指被規劃為國家步道的部分,也就是從大漢山登山口到姑子崙吊橋之間將近十六公里的路段。

我們從西端進入,登山口幾乎位處古道最高點,所以往姑子崙是一路下坡。不過這可不代表走起來比較輕鬆。浸水營常年潮濕,山徑總是溼滑泥濘,加上有些地方坡度陡峭,往下走其實更消耗體能,也比較危險。

9e78bb875dfd812f5fa04cd06bc15666.jpg

fa99827e5259432420a3a4f6b4fbaca2.jpg

我們走得很慢,不到三公里遠的州廳界就走了超過一小時。比起埋頭趕路,觀察森林裡的細小微物,以及數百年前留下的歷史遺跡,更讓大夥兒感興趣。

來到浸水營古道,有兩大歷史遺跡是不容錯過的,分別是浸水營和出水坡兩處據點。這兩處最早皆為清代營盤,是當代漢人管理原住民以及抵禦土匪襲擊的軍事基地,後來也都在日治時期被改建為警官駐在所。

出水坡殘存的歷史遺跡是最完整的,除了規模龐大的駁坎、階梯、升旗台等等,還能找到當時留下來的玻璃瓶。駐在所西方小山丘則是神社所在地,雖然如今已經幾乎找不到線索,但是看著老照片想像自己拾級而上的感覺,仍然有置身當年的抽離感。

013eb172ab0ef0401c18a500389a0cbb.jpg

從州廳界越嶺之後,南方茶茶牙頓溪一路相伴,不過因為林木茂密,開闊的視覺印象並不深刻,然而從溪谷向上蔓延、清香涼爽的空氣是大自然最誠實的告白。

我們敞開雙臂,任由風從袖口灌入衣襟,邁開輕快步伐堅定向前。隨著越走越深入,步道上的人也越來越多,在古里八堡諾岔路的涼亭休息時,已經到人山人海的程度了。我們在涼亭旁尋得一小塊空間,拿出行動糧果腹,架起鍋爐煮咖啡。

6ea42b6805b9cd1e604e5c4a73af0e81.jpg

經過出水坡山以後,緊接而來的又是一段陡下路線,直達大武溪底。

Linda 說他以前曾經來浸水營騎越野自行車,從大漢林道一路騎到姑仔崙,我一直把這件事情想得很平常,覺得就算自己來騎應該也不成問題。直到最後這段下坡路,我才發現原來這真是一件巨大的挑戰!先不說其中有好幾處都緊鄰陡峭山崖,有些下坡就連走路都得吃力地拉繩緩下,究竟要怎麼在這種地方控制自行車,不能滑倒,不能失速,還不能衝出邊坡呢?

就這樣想著想著,我發現自己真的是太天真了,越野下坡自行車能夠成為一項運動,絕對是有專們的學問與技巧在裡頭,才不是光會騎自行車就能勝任的事情。

4fa2af5c1be19b1997b8696f840f0f0d.jpg

65a4c57ddcec70c7cd19bb1fa1205219.jpg

下午四點半,我們終於來到姑仔崙吊橋,溪底有不少人正在戲水,看得我也好想加入其中。志宏提醒我們還得趕一小時候的火車去玉里,如果錯過得再等兩、三個小時,會面臨沒晚餐吃的窘境,只好忍痛收起貪玩的心。

f5dbae167248e292317cc9b414aa3cc0.jpg

夜晚的玉里飄著雨,我想起最近幾次來玉里都是充滿故事的旅程終點,不禁覺得有些傷感。我大口吃麵,又喝了幾杯啤酒,然後倒在軟綿綿的床上不省人事。

用夢來掩飾現實的不捨,雖然稱不上什麼光明磊落的行為,對我卻異常管用。總之,在神清氣爽的早晨來臨時,我可以瀟灑地揮手道別,然後全心期盼下一趟美妙旅程。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