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康橫斷四日 Take 2 糧食篇

  • 徐彥暉
  • 880 次點閱
  • 12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朋友敲碗想知道這次 #新康橫斷四日 我吃什麼,可以背這麼輕,走這麼快?

又看著有些山友把泡麵當主食,好像應該寫點什麼,那就來跟大家聊聊登山糧食。


#活著就需要吃東西

在一般的醫學常識中,在不失溫、有水喝的情況下,不進食可以維持三週的生命,好像有人斷食真的到21天,不過這是極限的狀況。

幾天不進食身體就會出現問題,更何況登山需要大量的體力消耗,保持足夠的食物攝取是必要的。

51c334d382e128eb284562fee0e7522a.jpg

事後補拍的照片,沒有全部陳列


#輕量化不代表挨餓,主要是精準的規劃

我沒用計算卡路里的方式來準備登山糧食,太多要記的數字,而且容易失真。

檢視一下自己日常的食量作為參考,一餐吃一個便當夠嗎?麵要吃大碗還是小碗就可以?三餐之外還有額外吃哪些,有了這個基礎,可以推估上山需要的量。


#我所知道和遵循的健康知識

過去這十年所接受的健康營養知識,主要的重點有

1.吃原型食物

2.吃低升糖食物

3.避免精緻澱粉,改吃五穀雜糧

4.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需足量攝取

5.補充必要的營養素、礦物質

登山是生活的延伸,根據上面的原則

1.高麗菜、紅蘿蔔、鹹豬肉是原型食物,餅乾、洋芋片、香腸、培根不是。

2.澱粉類的白飯是高升糖食物,地瓜、馬鈴薯是低升糖

3.白米、白麵條是精緻澱粉,糙米、全麥土司是五穀雜糧

4.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熱量來源,尤其是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澱粉、蔬菜、水果都是碳水化合物,光吃飯和麵會飽,相較於蔬菜,少了很多微量營養素,只吃菜和水果容易餓,沒有飽足感。

許多人以為吃水果餐很健康,但台灣的水果太甜,升糖指數超高,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所以澱粉、蔬菜和水果需要取得平衡。

蛋白質、脂肪就是蛋白質、脂肪,不會從其他類食物變過來,在山上取得蛋白質比油脂更難,這也是有人下山掉體重,體脂率反而上升的原因。

5.在土地超限利用的情況下,現在種植出的農作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已經大不如50年前,根據日本的研究只剩五分之一,額外補充是維持健康的必要手段。


#調配出理想的菜單卻無法實現

上面的健康飲食要搬到山上有高度的困難,除非聘請專業的廚師和協作。

要滿足食物的需求,非輕量化的做法是煮飯配幾個菜,或煮大鍋麵配菜。

有幾個需要考慮的:

  1. 食物的衛生安全,新鮮葉菜不容易保存,生鮮肉類、豆類、菇類一天就壞了,在山上吃壞肚子可不是開玩笑的
  2. 炊煮時間,煮飯配菜很花時間,同時需要很多燃料 #燃料很重,當一天辛苦的攀登結束後,還要花1-2小時煮飯,吃到東西的時候已經累垮了。
  3. 好不好吃,能重複吃幾餐,爬山很累,食不下嚥就慘了,再怎麼好吃的食物,幾餐後會想換換口味。

3c71f27d7c97732de3f8fc8983bf22b8.jpg

到營地先來一杯

問自己有沒有這些狀況?

#吃很多但沒有飽

長天數的登山,食量常常會越來越大,總是覺得沒吃飽,這種現象並不是熱量不足,而是少了營養,是「隱形飢餓」的一種。

#還沒下山心心念念想吃大餐

身體是很複雜的機器,能量不足的時候會有餓的感覺,會告訴我們要吃東西,尤其是下山的前幾天,想吃大餐的意念會越來越強烈,代表某些部分沒被滿足。

解決上述兩種狀況的方法就是要吃足該有的營養素、蛋白質和脂肪,不是只有吃飽而已。


#輕量化菜單實際作法

在沒有乾燥飯時代,我會晚上煮一大鍋五穀雜糧飯,早餐繼續吃,午餐配肉鬆、大片海苔當飯糰,胃的飽足感對我而言很重要。缺點是要花很多時間煮飯、燃料消耗很多。


#拜科技之賜,有很多脫水食物或調味包

乾燥飯盛行後,加水就可以吃真是太棒了,五人份的大包裝更好,想吃多少加多少,少了很多包裝垃圾。可惜廠商說糙米的乾燥飯只能保存半年,以商品的角度無法上市,不然就兼顧飽足感和營養。

輕快風的口味在山上太清淡了,也是很多人覺得不好吃的原因。

吃吃看歐美系的登山食物,重油重鹹到必須要稀釋,在山上需要的是高熱量而不是減肥食譜。不知道廠商有沒有聽見飢腸轆轆登山客的聲音?

我的做法是加泡麵的醬包或其他小的調理包,不是哪種大包很多水份的調理包喔,因為為太重了。


#台灣的泡麵世界好吃

泡麵會變成主食很能理解,快速、好吃、高熱量,立刻滿足肚子餓的需求,拿來當午餐很棒,但如果餐餐都這樣吃,到後面會很膩。可以加點麵條,或乾燥飯的白米,取泡麵的調味,吃到原形食物。


#行動糧以好吃、立即可食為主

行動糧顧名思義就是行進過程吃的食物,喜歡吃、容易入口至關重要。這次我很簡單,上回吃剩的麻辣蝦味先和點心麵,金門買的牛肉乾和幾顆糖果,不過最大的部分是早上先泡好的乾燥飯加調味料。


#能量棒和能量膠

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的時候,算是中高強度的運動,咀嚼食物要花不少力氣,固體食物在跑步時會腸胃痛,大部份運動員會吃液態果膠或能量棒。

爬山的強度可以不用這麼高,隨時可休息,也不用太顧慮食物的體積,果膠和能量棒就不是必要的選擇,液態果膠少了的飽足感,而且並沒有輕很多。


#額外的營養素補充

自從接受光靠食物不足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這樣的觀念後,每天早上會補充維他命,雖已經行之有年,但某些營養素還遠不及營養學的建議攝取量(RDA),更不用說到達足夠攝取量( AI)。

因此這次在下午休息或抵達營地時,多泡一次來喝,很明顯的少了疲勞感,下山除了口渴想喝飲料外,沒有特別想吃東西。

a38a782df3a7581496ba818a721cad1e.jpg

這個活力配方很猛,等滲透劑型喝了5-10分鐘吸收

#吃高蛋白練大肌肌

這幾年健身風氣鼎盛,過去運動員才吃的高蛋白,越來越被一般人接受了。老實說,在山上除了吃粉狀的高蛋白外,其他很難有兼顧保存和重量的肉類食品。

標準的算法是體重數字的1.5 倍公克數,要吃到這樣,整天都在喝,是有點困難,但有吃有差,一方面比較不會餓,二方面疲勞的程度也會下降。


#每天700-800g的食物

這次總共帶了2132g的食物,剛好是三天三夜,第一天的早餐和午餐是在便利商店買的飯糰,整個吃下來還有剩1.5餐的乾燥飯、調味包、一包泡麵和一些糖果,視為備用糧食很合理。


#雙鍋具炊事方便

一個Evernew的小鈦鍋、一個GSI的MINIMALIST和Snow peak的爐頭,雙鍋具炊事方便多了,要再精簡一點也可以。以剩下的燃料來看,一個小罐的一定足夠。


四天三夜結束,很滿意這次的糧食計畫,在瓦拉米泡最後的咖啡跟大家分享,只是平價咖啡,在山上就是特別好喝。

照這樣的方式準備,大概就是每天多800公克,6-7天也沒問題,在輕巧的優勢下,應該可以完成原本要8-10天的困難路線了。

70d9b013ed933e84a3a109cd8955daa7.jpg

留言

預設頭像


  • Alfredo Yang的頭像 Alfredo Yang

    請問到營地時你泡的營養素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