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訪塔曼山-水晶蘭的邂逅,人為破壞的震撼

  • Wen-隊長
  • 3,030 次點閱
  • 6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第三次拜訪塔曼山,終於可以稍稍抵抗盤根錯節樹木們的魔力,當心定下來,就可以欣賞微小的事物。高山杜鵑已經漸漸凋謝,落花繽紛。樹雖不會說話,但卻是敏感的,雖然這幾天還有幾分料峭春寒,但已訴說著春天即將離去,跟著春天腳步後,初夏就要快來臨。


水晶蘭就是今日的主角。「水晶蘭不是蘭花,是一種腐生性植物,全株沒有葉綠素,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是利用真菌分解林木落葉下的腐植質吸取養分;這與寄生植物不同,寄生植物吸取的是寄主植物的養分。水晶蘭為鹿蹄草科,植株高大約7~20公分(通常不會看到這麼高,因為植株的大部份隱藏在腐葉中),雖然整株不見綠色,但她是有葉片的,貼在花莖旁,退化成卵形麟片狀的薄膜就是她的葉片,互生或螺旋狀排列。」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1501


原本以為水晶蘭不會開花,卻找到了一株有著黃色花苞的水晶蘭。

在巨大的樹幹的深處,或是錯雜的樹根所形成的樹籠裡,可以發現水晶蘭的蹤跡,晶瑩剔透的枝幹,整株像是琉璃製品,路途上有幾株已經進入花期的尾端,身上布滿褐色斑點,讓人又愛又憐。

前次來,還看到許多猴板凳,此次已經很少看到,原本生長的地方,只剩下一些快要不能辨識的痕跡,似乎告訴著我們,此處曾經上演過一場被人採摘的浩劫。


不只如此,沿路也看到許多樹根或樹皮被人用鋸子鋸下的痕跡,讓人既氣憤又難過。很好奇這些山友是帶著甚麼樣的心態上山?為何狠心在這些美麗的植物身上劃上一刀,帶走的片段遺骸,既無經濟價值,也無法喚回在此地的感動。或是吃了它,只為滿足幾公分舌頭上的味蕾。何不把它們留在它們的樂園,讓更多人被這偉大的生命力感動?希望山友們愛山之餘,千萬不要無知的破壞它。

塔曼山的入口門簾,飄逸著登山隊的旗幟,出發就從此處開始。

樹木才是這裡的主角,人還是只能當當比例尺。





最後奉上高度圖。

塔曼山是一座適合大多數人來拜訪的山,卻也因此考驗著訪客的心,短短數個月,看到路徑上的垃圾、寶特瓶、生火的痕跡,還有被摘掉的猴板凳及被鋸開的樹木...。是不是誠如山友們不斷抱怨,台灣只能靠封山來保衛淨土,造成更多登山者的智能退化,而無法透過教育來愛這片土地?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