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跟著礦工爺爺去漫遊|三貂嶺越嶺猴硐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幽暗微光|聽末代礦工爺爺說故事

「有發現照片中抽菸的礦工們,各個滿臉愁容嗎?」站在張照堂先生拍攝的影像前,人稱毛主席的毛振飛先生,跟我們解說如何分辨照片中抽菸的礦工們是準備入坑工作或是結束工作後出坑,前者大家總是低頭不語,急促地一口接著一口,因為入坑後不知道是否還能再見到出洞口前的那道光。後者可以看到大家的表情放鬆,談笑與相互揶揄,因為今天又撿回一命了。

第一次與礦工爺爺們的相遇,是這個暑假帶著小樂走訪「三貂嶺越嶺猴硐步道」,前往行程終點猴硐車站時,我們參觀了之前一直很想預約導覽的猴硐文史館。開學前,再次帶著小樂一起參與猴硐礦工文史館的步道導覽。這些末代礦工爺爺奶奶們,各個都很會說故事,因為他們訴說的,是自己用生命換來最真實的悲喜,導覽課程不收取任何費用,且竟然還可以吃到爺爺奶奶們為我們每個人準備的午餐便當,以及獲贈不同顏色的礦工帽紀念品。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經費,都來自於他們的退休金,大家一起擔任志工,因為除了他們,已封礦的台灣再也沒有礦工了,只為了能讓後代的孩子們,記得這些曾經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一群人,所發生的歷史與故事。

更為珍貴的是,入坑後的環境,往往是深入海平面下數百公尺(最深達-400公尺)蜷曲著身體或側身趴下,在30~60公分高的黑暗中進行工作,更遑論要在這種狀態下留下照片。根據導覽老師們的說法,目前台灣可以看到的坑內工作照片,大約90%都來自於周朝南先生所拍攝保存。周朝南先生也非常大方熱心地將這些珍藏的照片傳給我們這些有興趣的參訪者,也歡迎我們分享,讓更多人看到這些逐漸隨時間褪去的記憶。

fd73e16d53c374cc0876d265b4fa05aa.jpg

毛振飛先生向大家精彩解說如何分辨照片中抽菸的礦工們是準備入坑工作或是結束工作後出坑

-

步行路線

Day 1: GPX完整相簿

碩仁里停車場停車→碩仁國小登山口→聖媽廟/觀瀑平台→摩天瀑布→枇杷洞瀑布→五分寮福興宮→中坑福龍宮→烏塗窟山越嶺鞍部→柴寮古道入口→猴硐礦工文史館→猴硐車站→搭火車至三貂嶺火車站→碩仁里停車場取車

Day 2: 

猴硐車站→整煤場→運煤橋→猴硐坑→瑞三鑛業大樓→王醫師診所→水泥工寮→美援厝→慈惠堂→馬坑→寄命土地公→復興坑→柴油機車庫→內店仔→猴硐礦工文史館


-

Day 1: 適合親子同遊的絕美步道|三貂嶺越嶺猴硐

三貂嶺越嶺猴硐步道是非常適合親子同行的路線,台灣唯一開車到不了的台鐵車站-三貂嶺車站出發,步行至已廢校的碩仁國小。沿途有瀑布(三貂嶺瀑布群)、溪流、壺穴、吊橋、鐵道、貓村,以及全程幾乎寬敞好走的路徑(中間包含有兩三段看似驚險但其實難度不高的陡梯)。

在行程的尾聲,我們更遇到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這一群以黑金支撐台灣度過兩次能源危機的退休礦工們,能在現場聽著他們口述台灣礦業的發展、採礦工作的血淚與故事,何其珍貴而幸運。

前一陣子,因查詢台灣礦業的相關資料,觀賞了《寄命|猴硐礦工口述歷史影像紀錄》(影片連結)這部以猴硐退休礦工為訪談主角的紀錄片,進一步查詢發現了猴硐礦工文史館的粉絲專頁,一直規劃著想帶著小樂前來預約參與導覽,但因許多生活工作瑣事而擱著。沒想到猴硐礦工文史館正好在我們這次行進路線的終點處,抵達時剛好是導覽老師們休息的時間,但大家仍熱心地邀請我們入內參觀,並挪出了原本的休息時間向我們解說。

很幸運遇到周朝財老師、許進益老師與毛振飛老師輪流和我們解說導覽。看著一張張珍貴的工作照,我們驚訝而難以體會長期在高度僅30-60公分、深入坑口400公尺,溫度超過40度的環境工作一整天是什麼樣的身心挑戰。也難以想像他們口中所稱嚴重矽肺病的痛苦甚至大於生產痛是什麼樣的感受。

自1876年清朝政府在基隆八斗子的第一個官方經營的煤礦,至2000年台灣礦坑全面封坑為止,根據毛振飛老師口述,台灣礦工光是礦坑現場累計死亡人數就超過6000人(這只是現場死亡的統計人數),這批無名英雄撐起了台灣戰後最大宗的能源來源,幫台灣挺過兩次的全球經濟危機(應是1929年經濟大蕭條和1973年石油危機)。

很推薦大家到猴硐礦工文史館的粉專逛逛,預約他們的導覽活動、若有進一步的興趣,也可以線上或現場購買他們編輯發行的書冊,聽聽這群曾在全台煤礦產量最大的礦場工作的職人們說故事。

1521fcaf73343a58a297127d0d3c4ff3.jpg

一大清晨,我們開車至鄰近三貂嶺車站的碩仁里停車場,再步行至碩仁國小。f5bf31287e3d8002c46733e6df0131b2.jpg在前往碩仁國小的鐵道上,基隆河的美景映入眼前。1c570e85f151eac213c435f21e63dd31.jpg297eadfa187e9152530dce65f2ee0fc9.jpg931eabcb26e1d714a0054ea8cc30b2c0.jpg

55d4d4a8a3277997de7255473da8165d.jpg

沐浴在晨曦中的碩仁國小。

424474fcc040402d212a5eccb65a3fa1.jpg由碩仁國小起登,前往三貂嶺瀑布群。

3b00d557e4df3e6c215dbc09dd222eee.jpg

途經三貂嶺瀑布群的「三層瀑布」,依序為「合谷瀑布」,「摩天瀑布」,及第三層「枇杷洞瀑布」。

0c716136089799f1e1ad15951da9e83f.jpgf6df79f65284a5f3670e5815ddd4c74b.jpg

eada2e79995a24c166aae133b1993c8b.jpg8a02914a4f07f8351915abba103cc740.jpgf2f9c1ae19b4a35f27a73b5817bc0257.jpg

cd7e0cfebe03a74eb4e3548b95d49b44.jpg

枇杷洞瀑布,內凹的山壁壯觀而特別,但我們這一天的水量少,照片難以顯現傾瀉而下的水勢。

8f86007543d043a53c3b6ad0465f6080.jpg

c7c6630ca37187d4db8246d9a19f6795.jpg

步道途中經歷吊橋、鐵梯、拉繩、繫繩木梯、過溪等地形,有些看起來驚險,但難度皆不高,小心行走即可

76f4af7755300c5d7ab9aab215c5ed6a.jpg

e4a9dd9bc0ea0f7acf86e74dd183a607.jpg

aaada2ded0888c748133f6cde9862e19.jpg

中坑福龍宮

15b129ec7786125cf7e22b93dda200f3.jpg

05d4e794e60692767e5b28c01c666aca.jpg

出猴硐後,基隆河河床的壺穴地形令人驚嘆。

b0d71e8028f4900b8d80f7b55b72b3d6.jpg

617ca54681fe42182cab2c04d11d13db.jpg

0b44a95331921d54339271e98de0c142.jpg

瑞三內寮仔舊礦工宿舍,每一個窗格都代表了當時一個礦工家庭的起居空間。

6d9003cfd36476f74ea023606262a267.jpg

9e5276e7b5ded385928909fd8167ddcb.jpg

途經「地質生態館和礦工紀念館」,原為瑞三本礦的烘砂室和礦工浴室,現用於展示猴硐地區的地質生態與礦工文化。

4a0fcba4571ff404efed89a92a458322.jpg

經過猴硐車站(瑞三本礦坑口)旁的猴硐礦工文史館,千萬別錯過了文史館精彩的陳列與解說。

687f903b07a6c9ff7d54988b8c14b15a.jpg4261b54e2f18e67eefe32c2fa5b2a23e.jpg1ef8660d95f61fdbde0ca125fa77517f.jpg238009db270646cd5320fdb09026c6d8.jpg聽完礦工爺爺們的精彩解說後,搭火車回三貂嶺車站取車,結束了我們Day 1的行程。

Day 2: 跟著礦工爺爺去漫遊|戀戀復興礦

e9824f88fec11c09a3ca450192d2a265.png跟著礦工爺爺去漫遊,導覽路線圖(圖文資料來源:猴硐礦工文史館

因為Day 1行程尾聲參觀猴硐礦工文史館的美好記憶,我們又帶著小樂預約了由文史館舉辦的「戀戀復興礦文化路徑走讀」步道導覽活動,文史館每個月都會在粉絲專頁開放線上報名場次,帶領導覽解說是一群台灣的末代礦工爺爺們,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更彌足珍貴。

1dd27d67b1ed4ffc1724bb8dc3720320.jpgDay 2的走讀之旅,我們由猴硐車站集合出發,先前往復興坑,再回到瑞三本鑛與猴硐礦工文史館。

猴硐。以炭而生的黑金小鎮

「猴硐」的名稱源自於過往小鎮鄰近的山洞中有大量的猿猴聚居,故稱「猴洞」。但因自日治時期開始採煤,採礦者怕水,遇水則災,故將水字旁的洞改為石字旁。後因居民覺得「猴」字不雅,民國51年,改字為侯硐,直到民國92年,考量保留地方文史特色,又將名稱改回舊名「猴硐」。

在瑞三鑛業公司營運時期,猴硐大部分的居民、家庭都以採煤為生,猴硐的地景、人文歷史也自此承載紀錄著礦場的興衰起落,成了台灣煤礦發展史的一頁縮影。

f0cc1764be02cf4b622e7e95b4c7625f.jpg

照片提供:周朝南先生/ 猴硐礦工文史館

一個窗戶,一個家庭

過去的瑞三公司建有工寮讓工人及其家人可以免費入住其中。從外觀來看,一格窗戶就代表了一個家庭所分配的起居空間。大約只有1.3坪大小的空間裡,是一家人的客廳、餐廳、書房,也是臥房。每戶之間,沒有太多的隱私,卻也因此格外地熱鬧融洽。我們此行參觀了一棟仍保存著的水泥工寮,部分空間中仍懸掛著居民的衣物用品,以及不再翻頁的月曆,彷彿帶著我們交錯回到當時礦工人家的生活片段。

9d3d8d061a2c77262cef35ad22e45d80.jpg

41152ba7e98ddc389c51e56f95330a44.jpg

猴硐的黑傑克醫師-王則能醫師

猴硐當時的醫務所,曾有一位被當地居民稱呼為「王醫生仔」的瑞三礦場駐地醫師,行醫時並未考上醫師執照,未考過的原因並非術科不專精,而是三民主義沒考過,索性就不考了。王醫生仔如同黑傑克般醫術高超,且仁心仁術,將每位礦工當作自己家人般的照顧,甚至有時候礦工家庭週轉有困難時還會借錢讓他們度過難關。導覽老師笑稱:「你們有聽過借錢給別人的人反而躲著對方的嗎?因為怕對方見了面不好意思。」這款敦厚與善良,也難怪當時的居民們都盛讚王醫師為「猴硐的守護神」。

王醫師的醫務所目前仍由其後代保存著。

47c0e0b3257c389c336391d586ed5f90.jpg

猴硐煤礦醫務室舊照。(照片提供:周朝南先生/ 猴硐礦工文史館)

5e565abafcc234e5741e6568d42413b2.jpg

猴硐煤礦醫務室現況。

寄命-火牌仔的故事

復興礦坑口附近,坐落一座戴著官帽的土地公。守護著猴硐小鎮與每一位礦工們。因為採礦工作的高度風險與壓力,每一次的入坑與出坑,都像是撿回了一條命般重獲新生,「寄命」也成了礦工們與土地公之間的特殊約定。

「土地公伯,把我的命暫時寄放在這裏,拜託祢把我的命顧好,我要進去工作了。」「土地公伯,謝謝祢今天的保佑,讓我今天賺了一天回來了,我要把命領回來了,謝謝祢把我的命顧好。」這是每次入坑前與出坑後,礦工們向土地公許下的渺小心願與感謝。

每一位礦工都有一塊代表著他的「火牌仔」。火牌仔就是礦工的工作牌,牌子上有著礦工的姓名、職稱、工號等資訊。每一天入坑前,礦工們會帶著火牌仔至充電室領取帽燈與電池,充電室人員會收取火牌仔並排列掛在牆上,待礦工出坑交還帽燈電池後才退還火牌仔。

一個個掛在牆上的火牌仔,就代表了一個個寄命於土地公的礦工們。只有當火牌仔從牆上領回時,才代表著礦工們將自己的命安全領回了。

長期任職於充電室的吳寶銀女士向我們回憶道,有一次幾乎所有的礦工都已出坑領回火牌仔,她清點時發現竟然還有一張火牌仔孤單地懸掛在牆上,趕緊通報並派員找尋這位尚未出坑的礦工。才發現該位礦工已因落磐而殞命。

這張沒有領回的火牌仔,是一條沒有領回的礦工命,何其心酸!

b87b6b4e4f91e1dbc974fbfb4933429c.jpg

復興礦坑口的土地公,是礦工們寄命的對象與最大的精神寄託。

35906ea3a780113a802617d01270d480.jpg

f2f00c475ab1b12f881d59b2bf8ae95c.jpg

be3897e5c86dc9aae830841d2969bd2c.jpg能夠想像長期在高度僅30-60公分、深入坑口400公尺,溫度超過40度的環境工作一整天是什麼樣的身心挑戰嗎?(照片提供:周朝南先生/ 猴硐礦工文史館)

cc69c5bf94462039f465aa7babd3d649.jpg因高溫的工作環境,自從政府禁止女礦工入內後,男性礦工們便直接光著身子在坑中工作(照片提供:周朝南先生/ 猴硐礦工文史館)

留一條回家的路

每一個在幽暗坑內工作的礦工,彼此間都是生命共同體,也因為工作的高度危險性,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再回到洞口吸一口新鮮空氣。
全面封坑後,這些重情義的末代礦工們,擔心這些仍留在坑內的兄弟們迷途,封住的坑口仍留一個洞,讓這些逝去的生命仍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c6bc08d78b785e3ba6277cd3ade655de.png

復興礦坑口

4c66674ac97c2bb07d373e6030318db4.jpg由洞口往內看

e2caa508576b01d6129c0e9c4d5fde1f.jpg

洞口的「瑞三復興鑛」題字

80447dec254147a3aa3db08b3329a28f.jpg

瑞三本鑛坑口

99d577db7acb6ae2d21fb59102aaa4b4.jpg瑞三本鑛坑口處一隅

偉大的女礦工們

1935年,國際勞工組織訂下第四十五號公約,禁止僱用婦女於一切礦場地下工作。台灣則是直到1963年因三功煤礦發生爆炸,其中有夫妻一同殉難,才促使政府於隔年為了避免全家罹難,禁止女性入坑工作。禁令發布後,女性仍繼續從事著其他坑外的工作,如:「拚路尾」(將廢石運往捨石山傾倒)。工作並不輕鬆,但待遇比男性相差甚遠。這些女性往往白天在礦場工作,下班後繼續打理家中事務,少有屬於自己的休息時間,比起男性甚至更加辛苦。

2f9a5a9f253e2357a10922d961f35df2.jpg照片提供:周朝南先生/ 猴硐礦工文史館0c9029fdb4aa14e67c245fcaa64110fc.jpg

照片提供:周朝南先生/ 猴硐礦工文史館

2197ab48a214b8ae222dc072993fd644.jpg

最後一批採煤人的口述歷史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末代礦工爺爺奶奶們靠著自己的力量所一起創辦,這群礦工們以自己的生命支撐著台灣曾經最重要的能源來源,守護著台灣的國防、交通、民生、經濟,由他們口中講述這段生命的故事,帶著我們實際走訪黑金小鎮的每一個角落,只因為他們覺得這一段歷史不能被忘記。

受限於篇幅,這篇文章整理了許久,許多細節也難以一一呈現,但仍想記下我們親身體驗的這一段精彩走讀,謝謝猴硐礦工文史館,謝謝你們用生命為這片土地貢獻與留下的故事。

dc5910b349a4dd0255a64a773848ef7d.jpg吳寶銀女士9d928aba42ef0001f1a36381b7661247.jpg文史館的團隊志工爺爺們

參訪日期:2022/8/12

導覽預約資訊:猴硐礦工文史館粉絲專頁(連結

參考資料:

  • 口述資料:猴硐礦工文史館
  • 歷史照片提供:周朝南 先生
  • 周朝南、李依倪著 (2021)。《黑暗的世界:猴硐礦工回憶錄》。周朝南出版發行。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