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2/09/30
-
回程日期2022/10/01
-
相關路線樟之細路 、AXN樟之細路的秘密 、亞洲步道大會在台灣 、推廣大使
-
相關山岳銃庫山 、新田山 、新石門山
最近工作真的是忙到無以復加的感覺,但越在這樣的時候,也許就越是需要這樣的微苦行,才能在身心專注之下,轉移凡間的愁苦與壓力(認真);在千里步道協會的邀請下,決定參加徵選擔任步道體驗大使,分享自己在實際行走「樟之細路」後的心情。
-XD-分隔線-XD-
但在開始之前,我還是想要說一下「樟之細路」的來由。
台灣的西北部山麓地帶,早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與賽夏、泰雅等族群的居住地;自清朝漢人入墾以來,堆置土牛,也就是清朝與原住民政權的分界線,以西為漢人、以東為歸化的平埔族、再往東自山腳起則為未歸化的族群。
乾隆時期,隨著移民日增,與對山區資源的需求,這條區隔不同族群的界線,逐漸往東側推移。到了嘉慶年間以後,朝廷不再畫線,原界線另以台灣各地「隘勇線」取代。
雖然《大清律例》中有明文規定「凡民人偷越定界,私入臺灣番境者,杖一百」,但仍無法制止漢人越界開墾。1895年臺灣日治時期後,日本殖民政府承認清晚期的隘勇制度與「隘勇線」,並仍基本上沿襲舊有武力壓制臺灣原住民的基本政策。
所以三百年多來,這條帶狀邊境上的人民,不時上演著漢人越界拓墾、原漢衝突,和同屬漢人的閩客籍移民械鬥的事件。然而,為了生活與生存,原住民仍必須與漢人進行物資交易,閩客移民共同組成墾號、銷售物產,客家人與平埔族合作開墾、採樟製腦、擔任隘丁,民亂之際合組義軍守護家園,客家人與原住民聯手反抗日本統治等等。
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曾經遍佈腦寮、炭窯、茶園、果樹、竹林、梯田、礦場的山麓地帶,
產業欣欣向榮,客家聚落亦成為此區域的主要人文風景。
但自六○年代以降,台灣經濟轉型進入工商業社會,農村又面臨了青壯人口外移與產業停滯的問題,因此這條曾經繁華又連結著台灣經濟血脈的歷史之路,就逐漸地沒落。
時至今日,串接起這台灣發展史及聚落情誼的臺三線內山公路,仍在沿線山林古道中保留著許多當年開墾的歷史遺跡、人文脈絡、產業發展歷程與自然生態資源,也就成為了規畫中的「樟之細路」。
不得不說,我當年還是念中國歷史的教科書,對於台灣發展的歷程,真的了解不深;但藉由這樣有種穿越時空的步行活動,透過自然步道與文化路徑,讓周邊聚落引領我深度體驗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讓教科書及畫在地圖上的土牛線、隘勇線,不再只是隔閡,而是一條彼此相互理解包容與合作共生的國家綠道。所以強烈建議各位在出發前,可以先稍微了解一下腳下土地的歷史故事,或許在行走之間,更有畫面與想像。
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歡迎參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官方網頁:
https://www.tmitrail.org.tw/roadmap/1434
-XD-分隔線-XD-
這次我所行走的路程是【路段四】,從「三灣」至「大湖」 (RSA31~RSA47),總共52公里,路線包含:三灣老街、明德水庫、水寨下古道、鳴鳳古道、楔隘古道、協雲宮、出磺坑等。
-XD-兩天兩夜行程說明-XD-
day 1
RSA47_出雲古道
RSA46_出磺坑油礦陳列館→出磺坑城隍宮
RSA45_協雲宮→新石門山→銃庫山
RSA44_銃庫山登山口→百年茄苳伯公
RSA43_錫隘古道 (楔隘古道)
RSA42_楔隘古道口→新店老街→新店義民廟→藍色小屋
RSA41-40_鳴鳳古道→雲洞宮 (宿)
day 2
RSA40_雲洞宮→北隘勇古道→普光寺→番子寮山→水寨下古道
RSA39_水寨下古道
RSA38-37_苗16→紙湖古道
RSA36-35-34_二寮坑山徑→大河底→老銃櫃步道
RSA33-32-31_三連埤(自行車道)→百年公婆樹→龍峎頂步道→三灣市區 (三灣郵局)
一般來說,由北向南走,但因為我們住在北部的關係,所以決定行程反過來走,由南往北走,再加上完全仰賴大眾運輸的關係,我們第0天(9/30)住苗栗,隔天(10/1)一早從苗栗火車站搭6:10的公車 (5656 或 5657 路線) 至出第一站「法雲禪寺」,下車後往回走至「法雲禪寺」的牌樓,並從人行彼岸橋過河,就是我們的第一站「出雲古道」。
備註:day 0住宿 苗栗 新興大旅社 (360苗栗市建國街3號)
-XD-分隔線-XD-
RSA47_出雲古道「出雲古道」總長約兩公里,是「出關古道」的一部分,可以從「出磺坑城隍廟」開始,也可以像我們一樣從「法雲禪寺」開始往西沿著關刀山脈稜線走,雖然路線不長,但因為經過一段爬坡,大約由200多公尺爬升到457公尺,所以其實也不輕鬆;法雲寺往上,會先以木棧道為主,路途中會經過一連串陡峭的石階,最後接近出磺坑時也會經過一段水泥產業道路。一路上都可以遠眺出磺坑與跟後龍溪的景致,也會看到高架快速道路隨著河流蜿蜒,隱沒在峽谷中,景緻不錯。古道最高點則是通往金童山和玉女山的岔路,此處屬於原始山徑,樹林密布,綠意盎然,也是整段路最舒適的地方,整段路線走下來大約需要45分鐘,抵達「出磺坑城隍廟」。RSA46_出磺坑油礦陳列館→出磺坑城隍宮
「出磺坑油礦陳列館」就在出磺坑城隍廟旁。這邊是我第一個蓋印章的點,不過因為我們抵達得太早,所以還沒有開館,不過館長小姐姐看到我們兩個冒冒失失在門口徘徊,還是好心地開了門,拿出隱藏版印章讓我們改。
老實說,我根本不知道台灣也有石油;來到這邊才知道,原來出磺坑就是台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方,而出磺坑則是因為原油口冒出硫磺色液體,當地民眾誤以為是硫磺而得此名。(出磺坑不只是台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方,印象中也是世界前幾的哦!)
中油為了紀錄台灣石油探勘開發的經過,所以在出礦坑礦場設立「台灣油礦開發陳列館」,珍藏100多年來台灣油礦、探勘、鑽井、開發等重要文件,展現出台灣油氣探勘技術和工具的演進過程,也為台灣油礦的開發歷史與作為見證。
館舍後有一條綿延而上的纜車道,全長500公尺,是早期在山區鑽探油氣井交通不便情況下建造,目的在於接送工作人員上下班及載運鑽井的機器設備,目前就剩下纜車鋼軌可以讓遊客參觀,模擬一下當時的工作情境。雖然爬上去一覽遠山應該很棒,但我還是決定保留我的力氣,先留在底下好了。XDDDD
RSA45_協雲宮→新石門山→銃庫山
依山而建,釋、道合一的協雲宮是苗栗的賞櫻勝地,種有三千株櫻花,現在不是花期,但還是可以想像如果這裡遍布滿山遍野的粉色山櫻樹海,應該是滿浪漫的,但也可以想見到時候人山人海。協雲宮有飲水機及廁所,廟方也有奉茶,供桌底下也可取到仙水(山泉水);這邊還會大方的提供點心,廟公(應該是廟公啦!)還看我們汗水潸潸就叫我們多拿一些餅乾,是個稍作休息的好地方。接下來,前往銃庫山的路上會先經過新石門山 (780m),山頂有中石水泥柱,但這附近的幾座山都沒有甚麼展望就是了。
下一個則會通過新田山 (777m),這座小山無基石,整段路都是好走的稜線步道,路跡也很明顯,所以只要順順的走,如果不趕路,真的是很Chill的一條小山徑。最後終於即將抵達銃庫山 (762m),但因為天氣熱到我們即將脫水,所以決定經過就好,就放棄去這顆三角點 (三等),不過因為銃庫山也在樹林間,沒有展望,所以不可惜啦!
這個苗栗區域,可以說是客家人的主場,所以常常會聽到一些客語轉台語或國語的單詞,「銃庫」或「銃櫃」就是其中之一。「銃」字的客語發音是「ㄔㄨㄥ」(chung),指槍械;「櫃」有儲藏之意,所以銃櫃表示儲藏槍械的軍事重地。「銃櫃」之讀音類似國語之「銃庫」,而日本人又不明白「銃櫃」在客家話中的意思,才會寫成「銃庫」流傳至今,也有人寫作「沖庫」。一路都整理得相當好走,路況很好,也有路條指引,附近油桐樹頗多,應該是不錯的賞桐地點,也是個優質山徑。
【備註】銃庫山有分高點峰跟基點峰,我們有經過高點峰,沒有去基點峰!
RSA44_銃庫山登山口→百年茄苳伯公
過了銃庫山登山口,就會看許多營地,通過這些營地之後終於看到位於智昇橋頭的百年茄苳福德祠,結果累爆的我們結果根本忘記拍這個土地公廟,只記得在這邊喝茄苳樹下的黑木耳汁 (離開之後為了沒拍到照感到崩潰……)。
RSA43_錫隘古道 (楔隘古道)
錫隘古道位於錫隘隧道上面,所以我們喝完黑木耳之後,向右往產道上行;錫隘古道正名應是楔隘古道(客語稱指「楔隘」,諧音「錫隘」)原長十餘公里,現存步道總長938M。楔隘古道當初是黃南球為驅趕原著民所開闢,現古道西段大部份開發成道路,目前僅存東段,是先民利用石壁縫隙開鑿壘砌而成。
RSA42_楔隘古道口→新店老街→新店義民廟→藍色小屋
新店獅潭老街
走完錫隘古道,也就到了位於苗栗獅潭鄉新店村的獅潭老街,原先是預定第一天要在這邊歇腳,但因為想到第二天的路程遙遠,所以決定今天繼續往後推一點,所以當到這邊之後,只有小逛老街,吃點小東西。
相較於許多觀光大點的老街,獅潭老街少了旅客的喧嘩,寧靜而純樸,相當對我的味。大部分的遊客來到獅潭老街,都會首推這邊的仙山仙草,據說是個相當老字號餐廳,所以不管是平日或是假日,門口總是大排長龍。不過因為還沒到我的吃飯時間,所以我就只拍了照留念(不過最後的伴手禮有仙山的仙草茶,所以我也算是喝到了這邊的名產,的確相當清涼降火!)老街內有一條「神秘小徑」,是相當炫麗的彩繪牆,上面有著名的宮崎駿卡通、多啦A夢、美少女戰士、迪士尼動畫、海綿寶寶等彩繪,可想而知是很多遊客們的網美牆!另外這邊還有馬偕當年行醫拔牙的舊址,洗衫坑、百年龍眼樹、新店溪護魚步道等,也是獅潭老街的私房景點!
獅潭義民廟
老街的盡頭就是義民廟,這間廟創建於光緒33年,祭祀清同治時期開拓犧牲的先民,也供奉「黃滿頭家」的黃南球,他率領粵籍族人進入獅潭拓墾,使賽夏族人迫遷至偏遠的山區,將獅潭鄉納入漢人勢力範圍,他也被名列《台灣通史》三大貨殖家之一。義民廟附近為新店溪親水公園,在這邊就可以看到樟之細路其中一個工作站,藍色小屋。
藍色小屋
這小屋是由生態、客家、文史工作者李業興老師 (綽號蜥蜴) 所建,李老師說他一直對土地有深深地眷戀,享受這樣在苗栗鄉村風景中的生活,可以帶領更多青年或是家長與孩童瞭解生態環境的趣味,從在地教育出發,讓大家認識在地環境、歷史、產業,學習自然生態與環境議題互動,重新找回與故鄉的連結是他目前的志業。
RSA41-40_鳴鳳古道→雲洞宮
鳴鳳古道
小屋前就是「新鳳吊橋」,後不久即可看見「鳴鳳古道」的石碑和登山口。
鳴鳳古道早期是賽夏族人狩獵山徑,後來成為苗栗客家先民往來於頭屋、公館和獅潭等地的必經之路,時至今日,已變成民眾尋幽訪勝、健行賞桐的熱門路線,具有豐富的林相與生態資源。
鳴鳳古道沿著新店溪 (獅潭川) 溪岸蜿蜒而行,全長約3公里,海拔在195~525公尺間,最高點在關公亭,爬升有330公尺之多,所以要走完全程,1 個半小時也是跑不掉,除了部分路段鋪設老石階和木棧橋之外,大多維持古樸的風貌,沿途小溪潺潺、林木蒼鬱,充滿古道顏色。雲洞宮(露宿)
推到了雲洞宮,也就到了第一天我們要住宿的地方。雲洞宮主祀恩主公 (關聖帝君) ,相傳相當靈驗,漸至傍晚,氣溫終於降了下來,夕陽西下,金色陽光灑落之後,緊接而來的是遠方苗栗市區的夜景。
因為要在這邊歇腳,所以廟中耆老希望我們擲筊( jiǎo )問恩主公是否同意我們住在因為疫情未開放的香客大樓中,信男信女雖然已經誠心誠意,但恩主公還是沒有給我們「聖筊」,但我們在恩主公庇蔭之下,有熱水泡麵吃晚餐,有自來水稍做梳洗,又有廁所,真的是我心滿意足的露宿體驗;吃飽喝足,我們就墊個地墊,留宿在前庭的屋簷下,在幾隻盡責的狗狗看顧之下,結束了這一天,睡得也特別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