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在台灣步道上,總是會遇到各式的遺跡,有的是人文的,有的是自然生成或是刻意作為,甚至在步道上都會流傳不同的超自然傳說。五四縱走的耳空龜山和大尖山,就是充滿不可思議的遺跡和傳說。
步道上的石頭物語
福隆的七星堆
七星山的恐龍石
平溪的雙石塔 見本文
新聞報導參考:
「魔神仔」又稱「芒神」,民間流傳「魔神仔」是一種居住山林的山精,身形如小孩,面容蒼老,穿赤紅衣服,喜歡誘拐老人和孩童,入山失蹤者發現時往往已死亡數日,或者口中塞泥土、糞便毫無自覺。
全台各地山區皆流傳「魔神仔」傳說,尤以汐止大尖山、五指山區過去曾發生離奇失蹤案件,被居民稱為「毛神仔山」名聲最顯著。
交通簡介:從平溪線的平溪站下車,走到平溪農會前的F905免費公車站牌等車,只要一站就到汐平公路最高處“磐石嶺”,再走【磐石古道】到581峰,途經雙石塔,上耳空龜山,再往四分尾山及大尖山,繼續從天秀宮(也可以搭F911免費公車)走到汐止車站。全程超過10公里,約花6小時半時間。如果在汐止車站,則可以選擇F905開往平溪(車班很少喔!)。
前曲:
河童原本打算搭火車到平溪站,無耐當天火車嚴重誤點,轉搭平溪線時到平溪約12:00多,利用時間去逛了八仙洞,平溪老街以及吃中餐。
11:16,在三貂嶺搭平溪線。三貂嶺是河童健行步道的交通要站,可去三貂嶺瀑布群,可走幼坑古道,也可走到猴硐,當然可搭美麗的溪谷火車線,暢遊平溪一帶。
平溪老街,此地是放天燈的發源地之一。原本在梅雨季節,天氣多雨,卻遇上藍天白雲且清爽的好天氣。
小橋流水,近年來平溪附近的孝子山,成為熱點,對面的郊山可能就是孝子山(哈!假日不要來孝子山,一定塞車,河童還未登過)。
平溪車站沿著鐵軌走,即可到今日的觀音巖景點。剛好遇到一對情侶買了大型天燈,平溪的服務超好?天燈阿伯還選拍照角度。
平溪線沿岸盛產煤炭,因台灣五大家族顏家取得特許事業而興建鐵路運煤。許多人文古蹟大多跟採煤有關。照片中不是礦坑入口,而是二代大戰快結束時,美軍經常轟炸平溪一帶礦產工業,當地住民在觀音巖旁開闢"防空洞",特別是洞洞相連。
假日不去孝子山,走到觀音巖,卻別有洞天,過防空洞不遠即設有登山小徑,通往平安鐘和吊橋。
小山丘上美麗古典的鐘樓。河童看到平安鐘,誤以為是為了觀光目的,讓情人可以敲的鐘,這種戀愛的鐘到處都有。不料河童錯了,這復古造型的鐘是為了戰時示警作用。一處不錯的打卡熱點。
續往小徑,平穩好走,來到觀音吊橋,已是人工近代的設施,下面是道路(汐平公路)而不是河流。後來查了資料,此橋也標示了“情人橋”,確實這條散步小徑適合情人踏青。只不過沒有做功課,不知附近有一座“昭和橋”,下次再來尋覓。
愛好尋斷探奇的河童,有做功課,這裡是八仙洞,入口的鐵牌標示為了觀光而開。
有點潮溼,洞穴都是冬暖夏涼。進來看看也不錯。
不走鐵軌路,改走道路,有先做功課,想看全台最古老的郵筒。其實河童故鄉以前都有綠郵筒,需要有點年紀的人,都會有點印象。這是懷舊之旅。
平溪老街,生意頗興隆,沒有特別為吃而來。只是想找一家小吃店,沒想到遇到地雷,四神湯用塑膠容器,湯汁都有臭酸味,魯肉飯本來很小,店裡很胖的年輕兒子再添一點,只好飯可以下腹。不過,對面的福昌餐廳生意不錯,下次可來吃看看,觀光區物價都很貴,一碗什錦麵要90元??
12:16,剛好聽到火車聲,在老街拍到火車天上走的畫面,機會攝影,河童超滿足的。在附近買了兩顆有點像淡水的鐵蛋,兩顆30元,平溪老街的商品有點搶人。
終於前曲快結束,F905站牌不好找,位在農會旁。12:34,遇到小紅帽婦女,她抱怨很多登山客都來搭20人小巴士。她說20歲年輕時曾去大霸尖山,現在不好走,搭免費公車旅遊,上午從金瓜石勸濟堂來,一直問河童“報時山”風景如何?
12:57抵達磐石嶺站牌,F905是在平溪站11:45出發,只須一站即可下車。看到好天氣,心情開朗,此處也是五四縱走的路線前往姜子竂山(下次再來)。
原本隨性而走五四縱走路線,選擇磐石嶺是有原因的。本來可往上走到姜子竂山(但見多雲,展望可能不好),當下決定到耳空龜山,下到大尖山可接到汐止車站,交通無後顧之憂。如果走姜子竂山,下山會有交通問題。不過,也可以走菁桐古道,下到菁桐車站。所以說,磐石嶺是交通要道,下次還會再來。
從磐石嶺走到福興宮,對面有兩個步道入口,左側是菁桐古道,右側是磐石古道,看到菁桐古道指示牌列著“魔神仔洞”,心中不免產生一絲恐懼感。平溪一帶有許多魔神仔的傳說。
河童選擇右側登山口,13:01出發,整條步道整理非常好,枕木為主,開始像爬百階一樣。
這個地圖供參考,若從磐石嶺走菁桐古道,經肉板卡,三坑山,或攻石筍尖,下到菁桐車站。
這個地圖供參考,河童一開始打算走上面的紅色路線,石碇子溪沿溪走再上到主線。但在登山口沒有看到登山條,一路走下面藍色路線。當初GPS定位時,有點心不安。但老天眷顧,紅色的古道似乎要過溪,不太好走。
磐石古道和耳空龜山步道是五四縱走的主線,在稜線上上下下,路牌標示非常清楚。近年來興起跑山活動,這一條是熱門路線,也是環台北天際線一段。
不久即看到高壓電線通。
左側欄杆出口可連接菁桐古道。
步道依里程和方向所設的木柱相當方便,13:26,一路是康莊大道,很少雜草。
13:34,第一次看到鐵索和護繩,不少山峰都是石盤,山友辛苦刻出踏點,真的感人。
新北市政府所設的標示牌,顯示步道全長5.7公里,約要140分鐘。今天雖是周日,只在這時候遇到一對男女,他們只走1公里就折回。13:44。
整條步道幾乎在雜林間行走,是優良的不會日曬步道,且在稜線上,經常可以感受到兩側清風徐來。
不過,林間的地形,展望處並不多,13:52,看到平溪三尖,不知是薯榔尖還是石筍尖?
主線的路線和標示清楚,倒是叉路口的地方雜草掩過路跡。
遇到叉路口,14:26,已經走了快一個半小時,可下到菁桐,一坑古道,路跡稍好。繼續直行。
地圖參考:圓圈處是分叉口,往下到菁桐。河童繼續走五四縱走,下一個目標是雙石塔。
只要往下走的步道路跡都不好,主線處處可見雙葉蕨。
14:52,從581峰直上,這段石壁頗為陡峭。
14:58,很棒的山腰路。
雙石塔一號
地下鐵環
撿到不知名的果實
雙石塔二號,比較有雜草
雙石塔的由來:參考Tony文章,“後來才得知《山林遊記》部落格的《四份尾山、耳空龜山縱走石底觀音山》一文中, 版主achi先生(黃清淇老師)曾訪世居作埤內地區的葉守助先生(今年 64歲),他的父親葉天賜先生(今年 94歲)告訴他, 以前木柵到菁桐的106公路尚未開闢,從五坑方向,耳空龜地區焦炭窯生產的焦炭(煤炭),都是透過流籠運送到作埤內,再由輕便車送到 舊東山派出所附近,再由卡車轉運到汐止的台灣煉鐵廠”。
15:08抵達雙石塔,回頭去找作內埤古道的叉口,一樣是很慘的路跡。其實有山友以O型健走來登這條山路,不過要做好心理準備,路況好像不佳。原本河童要從作內埤古道而上到主線,好在上蒼保祐。
地圖參考:圓圈處是上面雙石塔附近叉路口,紅色原本是河童打算走的路。主線的藍色路線還是最好走。
15:20,抵達耳空龜山,海拔588公尺,有諧音:我爸爸!從登山口到此,足足5.7公里,花了2小時20分,跟標示的140分鐘差不多。不過此山沒有展望。
耳空龜山的由來:參考Tony的文章,耳空龜開闢於清朝乾隆年間,根據地方耆老的敘述,因早期當地有 山洞,洞內發現一隻烏龜,所以稱為「耳空龜」。
15:47,叉路口可接五坑,並連到紙竂坑古道,但看路跡也是不佳。
藍色圓圈是往五坑的叉路口,看來路跡比較有人走。紅色圓圈是往展望峰(東山瀑布,五東山慈聖宮),從下面照片看,也是少人走的山徑。
至於長方型所框住的三處路徑,幾乎找不到登山條,在此遇先後遇到一位父親帶著唸書的兒子和女兒,簡單登山裝,拿竹棍就上山。另一位阿伯有裝備,兩隊都是從汐止上山,看起來只有假日,才有人往耳空龜山走。然而,遇到他們已經接近四點,雖然太陽下山在六點,若不折回,要走到磐石嶺或是中途下山,恐怕要摸黑而行,非常佩服一些沒有裝備就爬山的人!
心中想著,河童到大尖山下到汐止,一樣會遇到天黑。只是不必太擔心,規劃登山路線,最後會遇到摸黑時,一定要選擇安全路線。
16:02,林色優美的步道,接下來有枕木,硬木,花崗岩,泥土路,都是康莊大道。
此主線唯一過芒草區,可遠眺基隆暖暖等地
此處沒有雜林,有點熱,16:14小休拍照,沒想到遇到水蛭侵入手掌,立刻用煙草擊退,還是留下傷口。
16:48,接近四分尾山的登山口,從耳空龜山走來步道平緩。
這張地圖,可看出河童從上方的福興宮,沿著藍色路線,經雙石塔而來!
因為四分尾山登山口,有停車場,上到三角點不到一分鐘,到此人聲,車聲鼎沸,甚至抬著自行車上山的騎士,還有一群很吵的攝影人,因為有很多跟河童一樣上了年紀。
回首來時路
16:52,登四分尾山,有兩個三角點,其中一個被攝影人的皮包擋住,麻煩人家移開才能拍到。
接下來,為了趕下山,到大尖山,拍照不多,從四分尾山到大尖山稱為大尖山步道,康莊大道,遇到不少登山的民眾。
18:08抵達大尖山涼亭
大尖山三角點,不知為何少了一角?452公尺
近來男人帶寵物上山很流行
躺在石上的三色貓
市場般吵雜的大尖山,大家等拍夕陽西下
此行接近尾聲,過涼亭不久,發現有一個古墓,無心觀看。後來上網看大尖山傳說,自古也有魔神仔的出現!!
大尖山用步道花崗岩鋪路,下山很辛苦。回看大尖山。
下山時,就聽有人亂吹號的雜音。18:43抵達天秀宮,有人表演,應該是咖啡店請來的吧!
繼續走石階下到勸學路,接秀峰路,一路都有電燈照點,非常幸福!山友也可在天秀宮搭免費公車下山。但河童堅持走完全程,在秀豐夜市接到汐止車站搭7:28火車回台北,跟出發時一樣,火車誤點,莫非定理。
全程走9.33公里,約6小時半,包括磐石古道5.7公里,耳空龜山步道2.2公里,大尖山約2.9公里,應該有超過10公里,這個GPS APP locusmap有時都接不到衛星定位。
【相關文章】
記錄日:2020年5月24日
撰文日:202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