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6日(彰山協)陽明山縱走-東段部分-冷水坑~風櫃嘴
《郊山》
●雞心崙 - 海拔763公尺-木樁●
●竹篙山 - 海拔830公尺-木樁●
●石梯嶺 - 海拔863公尺-木樁●
●頂山-海拔768公尺-三等三角點-No.1033●
【冷水坑進-風櫃嘴出】
【全程12.6K需7小時】
●Google Map搜尋=『冷水坑服務站』●
※負重10公斤※
30L背包=2K水袋+2.2K罐裝水x1+(保暖外套+登山物品5.8K)
●健康統計●
距離:12.6公里
步數:26805步(total)
平均速度:2.2kph
平均心率:91bpm-最大164bpm
爬升:436公尺
下降:911公尺
卡路里:1186大卡
●訓練效果●
有氧-2.4 維持效果
無氧-2.7 維持效果
●GPX下載處●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315074
●林相●
●生態●
●地形●
●我們的登山英姿和團照●
●登山路線圖●
●登山路線●
【冷水坑服務站】→【牛奶湖】→【菁山吊橋】→【指示牌1】→【冷水坑生態池】→【指示牌2】→【雞心崙】→【指示牌3】→【擎天崗草原】→【竹篙山】→【金包里大路城門】→【石梯嶺】→【柳樹林】→【頂山】→【風櫃嘴】→【天溪園生態中心】→【聖人橋】
●登山心得記錄●
陽明山國家公園民國74年(1985年)成立,它位於台北市的盆地北緣,東起磺嘴山、五指山東側,西至烘爐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嶺,南迨紗帽山南麓,七星山海拔1120公尺是台北市最高峰,它被列為小百岳也是北部四大名山之一,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以大屯火山為主體,地質構造由火山岩和沉積岩所組成的,陽明山的一個景點冷水坑,它具有陽明山地區產業與環境變遷的代表,開屯墾於清康熙極乾隆時期,當時大量的樟洲、泉州移民進入,利用樟樹提煉樟腦,並種植番薯、水稻、小米等作物,後來茶葉與藍染產業興盛,眼見這片土地就是先民栽種茶葉、大菁、水稻及番薯等作物的地方,冷水坑雖曾荒廢成為沼澤地,但到了民國70年代,在台北市農會輔導下,轉型成為高冷蔬菜專業區,種植甘藍、大白菜、四季豆、玉米、番薯等,並成為觀光農園,過了4年多,國家公園成立後,觀光農園轉型成為花卉培育園,以杜鵑花、茶花、龍柏、黑松、菊花等,而今天我們站國家公園的在山丘上,天氣晴朗時,您可以眺望層層交織的山巒,遠眺草原與灌叢交錯分布的竹篙山、台北市最高峰的七星山、北磺溪與內雙溪分水嶺的七股山,在遠一點的是紗帽山、民用助航站之大屯山、設有電視台及廣播發射台的小觀音山、市聲鼎沸的台北都會區等,至於七星山與七股山前方的連綿草原,則是早期大嶺牧場牧牛之擎天崗,當您靜下心來仔細觀賞這片美麗的風景,會發現山巒會隨著大自然的變化呈現不同的美麗風采。
今日來體驗東北季風的陽明山以及觀賞芒草,由於東北季風嘛,所以整天都是風大外加霧雨連綿不斷,早上5點半從彰化出發,8點53分到達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冷水坑服務站】,大家下車後取背包到休憩區整裝,整裝後聽從領隊的叮嚀事項後就出發,我們今天總共77人,領隊嚮導們必須把人員掌控好,冷水坑服務站的化妝室正在維修,外面放置很多流動廁所供遊客使用,不過對伍要排得很攏長就是了,叮嚀完畢後就全體出發,要走步道前先到旁邊觀賞冷水坑重要景觀之一【牛奶湖】,牛奶湖早期是冷水坑硫磺礦場的主要礦坑之一,當時共有三處礦坑,靠近冷水坑的兩處因有清水流過,現已成為翠綠草地,而另外一個因無清水流過,長期以來聚雨水及地表水成分,溶於水中的變質礦物成分,日積月累形成白色沉澱物澱於池底,陽光照射後成為乳白色湖水樣貌被稱為牛奶湖,觀賞完回到冷水坑步道口,走了5分鐘後到達【菁山吊橋】,橋並沒有很晃要注意的是限10人唷,山友們也跟吊橋合拍照,過吊橋後看到【指示牌1】,這岔路是屬於環狀步道兩邊都可通,我往後面的上方遠遠看到山友們正在登七星山步道,我們取右邊走,不久後看到【冷水坑生態池】,生態池裡的生態應該很豐富,大約5分後又看到【指示牌2】,前方可以走回吊橋,我們取右上,這裡開始小陡坡了,走了5分鐘後到達第一座郊山【雞心崙】,山頂上無三角點只有一根木樁和一座圓形碉堡,9點53分到達【指示牌3】,直行是往絹絲瀑布,我們取左上,10分後看到一片大草原,這裡讓我聯想到宜蘭小百岳的灣坑頭山旁的大草原,這裡就是【擎天崗草原】,沿途都會有避牛樁,而且都有貼使用方法,陽明山的牧場因傳統農業衰退與轉型,耕牛需求下降,現在擎天崗已不再進行放牧,辦公室、牛舍已廢棄,東北季風的天氣,幸運的我們在步道旁看到2頭可愛的牛,繼續行走20分鐘後到達第二座郊山【竹篙山】,途中有行經一座圓堡,竹篙山又稱水井尾山和內寮山,山頂上有木樁和另一座圓堡,這裡天氣好的話可以遠眺西南方的華岡台地、紗帽山、台北都會區、林口台地、觀音山等,西北方則是七星山、七股山等連綿群山,北方是擎天崗大草原,東方則是待會要去訪的石梯嶺和頂山,我們要從竹篙山下去的時候,遇到60位從台中來的高中學生,這種東北季風天氣大家都穿得好少呀,11點28分我們到達【金包里大路城門】,很有意義的城門,早期是限制人們進入城內軍事要塞所設置的關卡,也是台北和金山間挑運魚貨、茶葉、硫磺的必經之路,12點11分到達第三座郊山【石梯嶺】,也是一支木樁和無三角點,走了40分鐘後到達【柳樹林】,陽明山幾乎都是茂密的闊葉林和大草原,這裡卻有一片截然不同的針葉林-柳杉林的出現,原因是就是大正13年日本政府開始於七星山、大屯山等地展開造林,但因戰後林地遭到濫伐情況相當嚴重,因此1953~1975年陽明山管理局決定再次造林,然而陽明山因地形氣候關係,不適合造林種樹生存而逐漸死亡,今次這個柳樹林是當時遺留下來的一片林地,它們仍然生存到現在,現今成為陽明山步道中最特別的區塊,我們大家在這休息30分鐘並享用午餐,30分鐘後,大家在這僅留下的一片柳樹林林相拍張團照,拍完後繼續行走,走了大約50分後到達第四座郊山【頂山】,這一座山有基點了,一樣一支木樁,跟前面三座郊山不一樣的是有基點,頂山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編號1033,拍完後繼續走,14點47分到達【風櫃嘴】,其實我們是倒著走的,正確是從風櫃嘴當入口經冷水坑往七星山主峰、東峰才是完整的東段,風櫃嘴又稱風櫃口,步道是頂山、石梯嶺步道的入口處到達擎天崗,全長6.4公里,風櫃嘴的緣由是當空氣流過兩山,西為頂山山列、東為內雙溪山,它們之間的鞍部地形,速度與風壓受到影響而改變,空氣迅速通過成為較周圍地區風勢更加強勁的『風口』,此處是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流通進入的孔道,無時無刻都想是灌滿了風一樣故稱為『風櫃口』,果真今天的天氣完全沒有變化,就是綿綿霧雨飄不停,我們繼續往下行走到【天溪園生態中心】,中心外有化妝室,大家在這小休息一下,中心內有熱開水,進入必須戴口罩量溫才能進入,休息完大家繼續走到最後一個點【聖人橋】,沿途會有聖人瀑布的景觀,過馬路後,大家就整裝並換好衣物準備上車回彰化,山友在五股楊梅高架道路上拍到雲海、彩虹以及美麗的夕陽,感謝嚮導們辛苦的帶領,讓我們順利「成功登頂、安全下山、平安到家」,那也感謝各位山友的互相照應及經驗學習,期待與山友們在下一個三角點快樂拍照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