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嚮:撒旦(滷蛋學長)、蘋果
隊員:耀如學長、搖擺人、宛柔
紀錄:搖擺人
老新比:6:0、男女比:5:1
【行程時間記錄】
D0(1/24):高雄鳳山耀如學長家
D1(1/25):4:40鳳山-7:15梅山管制站-8:13登山口(台20線129.2K)-11:04下抵拉庫音溪雙溪匯流口-往上游溯行、反覆渡溪-11:15溪邊午餐11:49續行-15:16紮營溪中島營地C1(23.30669,120.94314)
D2(1/26):6:47 C1出發(背水)-11:28多尾蘭山頂-午餐12:13續行-13:54 2516峰-14:03玉多神木群-14:50 紮營C2(23.33662,120.94482)
D3(1/27):6:10 C2出發-沿途鑽玉山小蘗、箭竹-9:40雲玉岔-10:56玉德(穗)山頂-11:43返雲玉岔-討論轉進路線、聯繫留守及接駁事宜12:17續行-15:50 抵H2900營地C3(23.35271,120.96282)看天池剩淤泥積水
D4(1/28):6:25 C3出發-持續跟植物和岩石地形奮鬥-11:15抵雲峰山頂-15:18乾涸南雙頭池休15:39續行-16:30南雙頭山-17:55下切至拉庫音溪底-18:05拉庫音溪山屋C4(23.32826,121.02571)
D5(1/29):休息日拉庫音溪邊玩耍-拉庫音溪山屋C5(23.32826,121.02571)
D6(1/30):5:27 C5出發-7:50抵嘉明湖、南二段、新康山三岔路-8:11嘉明湖-10:40嘉明湖避難山屋-13:00黑水塘-13:31向陽山屋-14:52向陽管制站
嗨,我是搖擺人,要來分享一個極度乾燥的山行。
去年的三月,滷蛋學長(成大山協OB,過去是撒旦現在自稱滷蛋)就問我,說今年年假會開一個隊伍走玉穗橫斷,問我有沒有興趣。要知道撒旦是戶外安全推廣協會夥伴肥鳥成大的學長,經常分享一些特別的路線跟裝備使用經驗,學長邀約的路線,肯定是有趣而且可以滿滿收穫,想都沒想的在行事曆預留日期,就答應了,甚麼都沒問。後來知道學長也有找宛柔,突然有一股安定的力量。
這件事情就這樣擱著,任憑時間飛逝,直到十月底我們一起支援協會承辦的全國登山日講座。滷蛋學長找我跟宛柔在講座後討論,看學長拿著地圖指指點點,預計從天池出發,上多尾蘭山、玉德(穗)山、雲峰、南雙頭山、經嘉明湖下大分,最後踢瓦拉米步道出去。除了對路線安排有了輪廓,也知道隊友除了學長,還有一個學長成大山協的學長,耀如學長。另一個則是蘋果,中央山社的OB,批踢踢outdoorgear版創版版主。突然覺得跟三個前輩同行壓力有點大,還好有宛柔,安定的力量持續著。
討論後,滷蛋學長就成立了LINE群組、開了臉書活動,把所有人員拉進去,一切籌畫就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就這樣來到D0,這天是農曆年初三,我們到高雄的耀如學長家借住一晚,學長熱情地拿了紅酒歡迎大家。我們就在客廳打起地舖,學長說不好意思只能讓我們睡客廳,但戶外人哪裡都能睡,我就不說以前睡過哪些神奇的地方了。
清晨的四點多,我們搭著接駁司機的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在七點多抵達梅山管制站。管制站九點才開館,開館前這段時間使用自助入園報到系統,申請有案的隊員只要把身份證條碼對著掃描器,畫面就會呈現你的名字報到完成的文字說明。
我們在八點多抵達登山口,整裝後出發,因為是少人走的非傳統路線,大家戴著岩盔,除了耀如學長穿登山鞋,其他人都穿雨鞋。
第一天的路線就是下切溪谷,我們預計就是切到拉庫音溪底,再沿著溪向上遊走到多尾蘭山山登山口,預計可以早早紮營。
我們在十一點多切到溪底,並找地方用餐。我在昨天晚上到學長家之前,買了麥當勞的勁辣雞腿堡和雙層牛肉吉士堡,預計當前兩天的午餐,打算親身實測麥當勞的漢堡在中高海拔在到底會不會壞。第一天午餐是勁辣雞腿堡,實測結果,沒有異常。
午餐後的溪流變深,為保持襪子乾燥,我們換上涼鞋、布希鞋等,來回渡溪的次數已經數不清。沿途其實沒有任何人為的標記如布條、疊石等,蘋果說是因為冬天枯水期才可以這樣走。想想也對,疊石夏季水量豐沛時也會被沖走,加上河道變化很大,不見疊石理所當然。
下午三點多抵達溪中島營地,大家先搭帳,我跟蘋果一帳、兩個學長一帳、宛柔自己一帳。搭好帳,在滷蛋學長慫恿下,蘋果拿出磨豆機等器具,煮了水,專業的泡起了咖啡跟大家分享。喝完一輪,滷蛋學長說要去看多尾蘭山登山口的上切點,我就跟去了。上切點有點陡峭,因這趟知道會過一些地形,所以有帶兩條繩,滷蛋學長表示明天重裝上攀會更難,為提升效率,先架個繩輔助,於是我又返回營地拿繩,架起繩來。
今天不缺水又早早紮營,晚上大家愜意的一邊吃著晚餐和滷蛋學長加碼的烏魚子,一邊聊天。因非傳統路,路徑比較不清楚,滷蛋學長每天都設定天微亮再出發,差不多是接近六點的時候。
第二天是預期中的缺水天,沿途到營地都無水源,甚至一直要到第三天營地才會有機會補水,等於大家要背兩天的行進水和第二天早餐、第三天晚餐的水,我、宛柔、耀如學長各背了3升、蘋果4.2升、滷蛋學長4.8升。大家負重後直接面對陡上多尾蘭山,明顯感受到速度慢了下來。
爬山密集之後,一直有保持運動的習慣,讓自己體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好應付山行。面對陡上坡,都會想快速的把它走掉,原本隊伍的配置是滷蛋學長和蘋果會輪流一個帶隊、一個押隊,後來學長們看我躍躍欲超,就說讓我走第一個,我就一馬當先,但常常衝沒拉開多少,又會被追上,然後有時候一股腦地衝偏離路徑,又會被叫回,然後懊惱自己的路感怎麼還是沒啥長進。
我們在十一點多抵達多尾蘭山頂,非常平坦開闊,我們就在山頂上小休午餐,今天的雙層牛肉吉士堡,沒壞。
午餐小休後,我們進入玉多神木群,眼見這些佇立不知多少年的巨大神木就像守護著這片土地,不禁肅然起敬。神木群後又是接連的上坡。因知道到第三天紮營處才有水的情況下,大家喝水都很節制,感覺大家體能狀態下滑,評估應無法抵達預計紮營處,滷蛋學長在一平坦避風處宣布紮營,當時不到下午三點。
第三天要上玉德(穗)山,我們在六點多天微亮出發,大家知道前一天進度落後,今天必須努力追趕昨天掉的進度。可是在限水、陡上的情況下,速度始終拉不上去,而難纏的植物更是消磨大家意志。因路線是到雲玉岔,就是指玉德(穗)山和雲峰的岔路,再輕裝登玉德(穗)山原路返回。路上,耀如學長率先發難,說他不登德(穗)山了,要在岔路等我們。這番言論一出,動搖了大家決心,彷彿多了一個選項,但大家還是極力遊說學長一起上去,畢竟這次過家門而不入,下一次要到家門更不知是何時。
經歷千辛萬苦來到雲玉岔,原本曾經一度鬆口要一起登玉德(穗)山的耀如學長,確認後要留在岔路休息,學長只是疲累並無其他不適,且環境安全、裝備充足,評估後是可接受拆隊的情況,我們就用無線電保持通聯,四人登玉德(穗)山。
玉德(穗)山標高3045公尺,是高山卻未被列入百岳,途中可遠眺雲峰,但視野稱不上開闊,無外乎人跡罕見。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抵達山頂,山頂連前人留下來的護貝標誌都缺了一半。我跟宛柔不免俗地拍著登頂照,直的、橫的、站的、坐的,我就不是那種不屑紀念派的,一定要紀念這血汗史,被植物刮傷、汗流浹背的紀錄。
「幫我拍一下」滷蛋學長說。疑,不太拍登頂照的學長竟然討拍,然後之後蘋果也來拍,看來這山頭不同凡響,讓兩位岳界前輩也動了凡心。
我們將近中午回到岔路,往返大約兩個小時,耀如學長睡了一覺神采奕奕,大家休息、吃午餐。滷蛋學長看著這樣的行進速度,認為原訂下大分出瓦拉米的路線計畫已難完成,提出轉進路線的方案給大家選。「你們決定吧,我認真都可以」這些年我上山享受的都是過程,跟夥伴的互動、對自然的觀察、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和疲累,去哪、有沒有完成目標,在山下還比較容易選擇,上了山都是隨遇而安且處之泰然。
轉進路線是,過雲峰、南雙頭山後下拉庫因溪山屋在那住兩天,其中第二天是耍廢休息日,最後一天上嘉明湖出向陽登山口。
這樣的行程聽起來頗為愜意,大家感到開心之時,卻又想到限水危機並沒有解除,把情緒拉回現實,處理眼前要處理的,通知留守人、聯絡接駁等等的,聯繫後繼續出發。看著前人的軌跡,接下來是下切球球草原。
我是草原控,這草原也是很美,我想起了八通關大草原、還有六順山路上的草原,我無法排序,有草便是美。
下切後,又要面對上坡,今天要紮營在2900公尺的營地,依據紀錄那裏有一個偌大的看天池,可以解除我們的限水危機。耀如學長休息後體能恢復不少,走到第一個,而我拖著疲累,靠著意志力上攀,盡量跟著,時不時地拿出手機看著地圖,看著自己和目標距離龜速般的縮短。我已經看不見前方的兩位學長,後面則是宛柔和蘋果。
「營地沒水」先抵達的耀如學長對氣喘吁吁好不容地抵達的我說。聽到後,高海拔的營地更冷了,我想著我身上只剩一升多,還要應付今天晚餐、明天早餐和一路的行進。「水源管制喔,大家把水集中」滷蛋學長化身撒旦,殘酷的對陸續抵達的大家宣布。
真的冷,每一個move都要喘上好大幾口氣,一點都不想動。我褪下背包,盤算著到底要先做甚麼,掏水、搭帳、還是。「有人可以跟我去挖水嗎?」耀如學長提出要求。「好,我來」我跟宛柔拿了杯子,跟著學長,去見識那水位沒水的看天池的真面目。是泥巴池,仍是濕潤但只有些許凹陷處有積水,這能喝嗎?我們都打了問號,但我們就俯身努力蒐集,最後湊了800毫升的泥巴水。
在滷蛋學長的水源配給下,一人分得800毫升煮晚餐和隔天早餐,另有一升的行進水。而那800毫升的泥巴水,先倒入清潔錠殺菌,靜置半小時後,汙泥沉澱到下方,我們用毛巾將上方的水過濾,煮熱了泡BCAA大家分著喝。營地很冷,外面不宜久留,大家鑽進各自帳篷用餐,用餐後早早就寢,跟前兩天晚間歡愉閒聊的氣氛天差地遠。
野地求生三三三原則,第二個三是缺水三天會有生命危險,我們才少水、限水兩天就已經很難受了,很難想像缺水三天會怎樣。
第四天一早很冷,四點半開始就聽到有人起來活動的聲音,我前一晚就把要煮的早餐和鍋爐、瓦斯都放在帳篷前庭,就拉開拉鍊,在帳篷內煮了起來,後來滷蛋學長拿了溫度計給我看,-5度。
今天行程是要上雲峰、南雙頭山然後一路下到拉庫音西山屋,到那限水危機才能解除,也就是說今天每個人行進只有一升水,自己要節制。雖然說這裡到雲峰之後,就是學長口中的高速公路,也就是南二段傳統道路,但看那路程還有稜線起伏,就算路況好走,體能上也是一番折騰。
而到雲峰之前的這段路,仍多有植披、巨石等障礙,大家或爬或鑽的,受限於地形也很難相互扶持,只能各憑本事,而過程中宛柔在爬一處鬆動落差地形時滑落,叫了一聲,所幸她前後有蘋果、滷蛋學長顧著,心有餘悸之外沒有受傷。而我跟耀如學長在前頭,也不知道後方的他們發生了甚麼事情,就在平坦處收攏隊伍等他們上來,讓宛柔休息一下壓壓驚,再繼續前進。
11:15抵達雲峰山頂,天氣很好,大家也鬆了一口氣,期待高速公路,整趟下來到現在我們沒有遇過其他人。
走在傳統路上我真的就當她高速公路了,下坡時盡可能的快走甚至小跑步,可惜不是一直都是下坡,遇到上坡時那缺水和疲累感又上身,又開啟了意志力拖行模式。
感覺大家體能狀態下滑,速度明顯變慢,滷蛋學長本來在押隊的位置就逐一超越走到帶隊的位置,試圖想拉快隊伍的節奏,可惜隊友皆已力竭死命跟隨仍無法跟上,逐漸拉長了隊伍。而我大概就保持著,快走一段追上但也沒辦法持續,於是就慢走,等聽到他的外掛鈦杯撞擊的金屬聲,知道宛柔逼近,又再啟動快走模式把她甩開,呈現另類的間歇性訓練。
不知道宛柔當時是怎麼想的,可能覺得我很機車,但其實是我也沒辦法一植維持再快走的節奏。而一次等到他來,他跟我說「我快不行了」,我回說其實我也是,不然就休一下。追趕跑跳碰上演好幾輪,大家水瓶的水愈來愈少,心情實在沉重。而滷蛋學長在前面,也試圖找水未果,白花了力氣爬上爬下的。
「我先去南雙頭池看看」滷蛋學長不死心,即便我們明明路上遇到跟我們反向要上雲峰的登山客告知池已乾涸。
我們下午三點多抵達南雙頭池,只見滷蛋學長已經卸下背包坐躺一邊,那池乾的很徹底,土都龜裂了。因如預期,大家也沒太意外,於是都下背包一起休息。看著大家病懨懨的模樣,覺得未來回想起這段一定會覺得好笑,就拿著手機起身晃晃這個名實不符的池,然後拍下了經典的池邊睡覺照片。
「準備出發喔」滷蛋學長起身呼喚,可能也氣力放盡,他請蘋果帶隊上南雙頭山。接下來都是上坡,蘋果不知哪來的神力就一股腦地前進,而我還是維持著聽到宛柔逼近就加速的節奏。耀如學長說,我們應該可以在山頂上看日落了。
16:30我們抵達南雙頭山,日還沒落,但那個光好美,光、雲海、草原、森林、山頭交織成一幅畫,大家累雖累,卻忍不住頻頻拿出手機拍照。這段路我們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我們彷彿走進雲端,切記,如果要有好照片,務必找一個喜歡拍照的隊友,如果有專業攝影器材更是加分。
17:55我們終於切到溪底,遠遠的我們聽到溪流的聲音就已興奮不已,一切到溪底,大家就下背包直接牛飲了起來,三天的限水警報解除,乾涸的身體頓時生意盎然。喝飽後我們往山屋移動,山屋有一個隊伍已經就寢,明天是年假最後一天,推測他們隔天一早就會下山。我們在山屋外煮食,有水之後,BCAA、咖啡、茶葉終於又有作用了,喝完一輪之後,大家才甘願開始煮晚餐。為不打擾山屋內睡覺的山友,我們用完餐也進入山屋睡覺,隔天不定鬧鐘睡到自然醒。
第五天是休息日,沒有行程,滷蛋學長說可以帶我們沿著拉庫音溪走,有美麗的草坡。可是一早風大且草坡都被雲霧遮蔽,大家索性就悠哉吃早餐、泡咖啡,直到雲霧散去才出發。
因為沒有特別的目的地,大家就隨意亂走當散步,欣賞滷蛋學長口中的世外桃源,一般走南二段的登山客,應該沒有這樣悠哉度日的時光吧,覺得山行中能有一天休息日是很愜意的一件事。
大約下午三點多我們回到山屋,剛剛多次渡溪大家鞋襪都有弄濕,趁還有陽光就曬了起來,之後各自悠哉。我則閒不下來,想到山屋前有前人留下來的生火痕跡,就試著嘗試把他無痕,分散剩餘的炭火木材,再用貓鏟把土挖鬆覆蓋燒痕,最後到溪邊取水澆淋。
後來發現山屋裡有一本留言本,就拿到山屋外翻閱了起來,耀如學長覺得有趣,就一起看著,我們也在上面留下了文字。突然滷蛋學長說他找不到頭燈,大家紛紛起身幫忙尋找未果,推測是掉在溪邊或是草坡了。因為後來常爬山、偶爾也會帶隊,養成帶備用頭燈的習慣。只是在聽完HIKER CP的講座之後,把備用頭燈輕量化成只有燈,捨棄掉頭帶和底座,就把燈和束帶交給滷蛋學長,剛好學長備有彈性繩,拼拼湊湊手工產生簡易頭燈,足以應付山屋生活和傳統路摸早黑路段。
晚上大家把剩餘的食物盡量煮完,前幾天缺水,很多原本要煮的食材都到這裡才有辦法煮,因而我們在山屋得到充分的休息,吃飽、喝足、睡得好。
最後一天,是傳統的路線要上嘉明湖。嘉明湖對我來說有一些意義,我第一次自組隊當領隊,就是規畫四天三夜的傳統路線登嘉明湖、向陽山、三叉山,那時候爬了一陣子的山,想開始嘗試進階自組。後來因一名隊友退出,缺一名隊友,於是我在登山健行自組隊的版上找隊友,也意外招到卡布私訊詢問,後來知道他弄了一個協會在開課推廣登山教育,就是我後來加入的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第二次到嘉明湖,原本要走的路線是戒茂斯上嘉明湖走新康橫斷出瓦拉米,豈知帳篷在布新營地被風吹列,提前下撤。
這次是第三次到訪嘉明湖,嗨,你好,好久不見,你依舊美麗,但我已經不是當年的我了。
人在山裡會變得很真實,跟不同的人上山,在山上共同生活、互動是我持續上山的動力。只要有機會跟隊友分享我為什麼喜歡爬山,我都會說是因為人,感受朋友在山上呈現有別於山下的性格,很真實。而我從來沒跟同樣的組合上山過第二次,所以每次的山行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隊友組合都不一樣,創造的氛圍也不一樣。
這次的經驗讓我認知體能訓練需要不斷加強,也是第一次親身感受缺水、限水的苦。最後謝謝三位學長的帶隊和照顧,也謝謝宛柔的陪伴,一起走過這極度乾燥的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