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成員:老爸、老媽、阿寶、豪伯、大姑丈夫妻、安伯、章伯、德仁夫妻、美靈母子
109/11/22(週日)
0700台南出發,屏東三地門的內埔農工集合。搭兩台接駁車到從北大武新登山口。
0925人車實在太多,光是會車等車就耗掉不少時間。一開始就陡上,感覺屏東的山還是熱呀!
1045北大武山舊登山口,許多人休息與上山下山當中。我們直接左轉林道到廁所區。卸背休息,吃水果以及分享早餐。
1110出發,往管理站宿舍續走,這以前是舊筏灣與舊泰武部落的社路。
步道有許多寬闊處,山友開墾為休息區,設有木桌椅等,是休憩好地方,今日有許多人來炊煮泡茶。
1123林道底,右下切石階步道,進入完全原始的路徑,十足的中級山林相
此際,虎頭蜂又開始來巡邏,我們趕緊出發。一路上大多以下切為主,偶爾會出現較好的路況,旁邊還有砌石的駁坎。
1200進入連續多段的大下切,1.5~3.0K是嚴重崩塌的陡峭溪谷,濕滑難行,需要步步為營。
1230進入潮濕蕨類雜草區,可能太久沒人走了,長到路徑中間來,德仁阿伯拿出柴刀一路劈砍。
途中麗詩阿姨撞到一隻巡邏蜂,引起一整巢虎頭蜂群20.30隻大舉出動,將我們前後面隊伍切開來,後來,自己切路,繞過蜂群,才得以脫險。
1316木樁3000公尺,這1.5K走了快80分鐘,實在不好走。
1320一道濕滑的石壁流瀑,下方是落到溪谷的深淵,橫渡沒有輔助工具,我們已經架設輔助繩確保,留給後來的山友,讓雨季水量大時,可以安全通過。我們在此取水,之後要到部落才有水源。1334離開。
1334過了石壁流瀑後,步道鋪設越來越好,筏灣泰武步道曾是部落間往來的重要通道,可能日據時期已有修整。而附近出現不少的石板遺跡,有些是一層一層的石板駁坎,猜測應是昔日的芋頭梯田。
1318支稜鞍部 (海拔約 1210M),是個四岔路口,目前僅存一面指標指向北大武山,另外的三方向是舊萬安、舊平和、舊筏灣,都已經沒有指示牌。
這裡雖然比較平坦,但雜草叢生,此時,要直走再取左下,路徑大致明顯平整,路旁有顆漂亮樹形的松樹。
1457離開。大仁哥用跪姿收拾茶具,太太麗詩往前一站,此時的畫面,就缺一顆戒指了!
1511斜峭石壁,石壁間用水泥加固的石板好通過,底下的塑膠牌居然寫著教育部91年專案補助,不知道是因為當然舊筏灣有小學還是什麼緣故?
1520塵封許久的帆布,好奇心驅使打開,發現裡面是木板。再往前走還有一間施工中的小屋
這邊也是觀賞旗鹽山、旗鹽主山以及北大武山的好視野,此際,雲霧漸開,北大武山從雲間慢慢顯露出來,此一角度觀之雄峻偉岸,魯凱族與排灣族的聖山,我們真是好運道!
射鹿部落,探訪過這兩座山,從這個角度觀看,主山山勢拔地聳立,傳說排灣族的發源地位於旗鹽山的山腰間,因而旗鹽山也是排灣族的聖山。
可能我們在此賞景太久了,社區理事長騎車上來找我們,過了危崖斜壁,就是水泥路面了。
1614石板廣場 (海拔約 870M),四周有石板圖騰,應該是勇士與百步蛇等圖騰吧!中間是祭場,旁邊有石板的烤芋棚。
繼續繞過去,是筏灣國小校舍的舊址,一邊是廢墟,幾間整修過,充當為部落辦公室。最有趣的是還有個司令台,上面寫著春風化雨,民國60年6月。我們重新當起小學生,站上司令台行舉手禮以及互相頒獎。
旁邊有個重新製作的廁所,未來110年開放後,小操場將變身為露營區。這邊一直沒有電力,但是有公民自主發電計畫,利用太陽能提供一些電力。
社區理事長帶我們往下走,路上有個高腳屋穀倉,而一間水泥屋的牆面上講述著排灣族的神話故事~太陽月亮的兒女。
由石板階梯往下,可以看到由石板駁坎堆砌的山芋田,山芋是原住民的主要糧食作物,中間剖開的竹管是排水道,不禁敬佩原民的生活智慧。
目前舊筏灣約有10棟完好的石板屋,未來可以接待入住部落的遊客。屋前的大樹下有椅子石桌,是休息用餐的好地方。
屋子前面有主人姓名牌,理事長帶我們參訪他的石板屋,內部寬敞而乾淨,裡面還有老奶奶的嫁妝-裁縫車、衣櫃以及餐櫥等。
外面草地整齊,還有圓形石桌椅,看得出很用心維護,眼前就是射鹿溪谷,整個部落充滿著原住民的風情,在部落庭院即可遠眺大武山脈稜線,如果能住宿一晚,抬頭應是滿天星斗,享受遠離塵囂的寧靜。
1.舊筏灣部落位於屏東縣的瑪家鄉,是排灣族的發源地,為排灣族遷徙前的舊址,也是瑪家鄉佔地最大的部落,位於海拔800多公尺的深山,與射鹿部落、好茶部落及高燕部落隔著隘寮南溪為鄰。
3.聽聞110年此處就要對外開放了,應該是會有人數管制以及當地族人來接駁。每當一處舊部落的開放,總是會有便利親近以及秘境不復的兩種心情拉距著,衷心希望這裡能夠常保寧靜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