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3/09/17
-
回程日期2023/09/17
-
相關路線馬崗漁港
.
用相機寫心情 我們錯過了甚麼 ??
很常見 卻容易被忽視
面對太陽的是「霞光」,背對太陽的是「反霞光」
最近常出現 說不定從你家窗戶就看得到
今天落日後
.
臺灣最東邊的漁村
2023 D0917 馬崗漁港
.
我喜歡的歌 : What Happened to U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UF9Zf03TY
.
台灣最東邊的漁村!鄰近「台灣的眼睛」
吹吹海風、沉浸在與世無爭的氛圍裡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6/7475305
.
面向太平洋的「三貂角燈塔」 又被稱為「台灣的眼睛」
這天下午 心血來潮 想去看看 臺灣最東邊的漁村 : 「馬崗漁港」
.
.
「馬崗漁港」在哪裡 ?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漁港,是臺灣最東邊的漁村,毗鄰北部濱海公路旁,
就在「三貂角燈塔」的正下方海岸邊
看見沒 那一顆小白球 就是「三貂角燈塔」
.
.
把車停在 北部濱海公路旁 「馬崗漁港」對面的停車場
已近黃昏時分 只是想吹吹海風 看看夕陽
路口民宅前曬著一排的草鞋
這是海女的生財工具 傳統下海採集所穿的草鞋
.
.
與世無爭 、 寧靜的小漁村 是我喜歡的感覺
聞到大海味道 鹹鹹的 腥腥的
.
.
精神支柱 : 「吉和宮」
馬崗漁村的 「吉和宮」映著滿彩天光
吉和宮 與鄰近卯澳聚落利洋宮分靈而來,供奉著 觀音菩薩 和 天上聖母
靠天吃飯的討海人心目中的海神
.
.
無人的小漁村 讓路不大的馬崗街顯得有點空曠
.
.
仍可見 傳統的石頭厝 台灣東北角海岸特有的建築形式,
如今只有馬崗仍保有24棟完整的石頭厝
.
.
歷史建築 : 江家石頭錯
本歷史建築位於臺灣東北角三貂角地區之馬崗漁村,
從清代到日治時期一直擔任蘭陽地區往來基隆海上航線之中繼站,在臺灣海洋漁業發展的歷史中有重要地位。
而貢寮區的開墾最早是於乾隆中葉,吳砂開闢三貂社地(今龍門里)。
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四周擴大,最後拓墾擴大至宜蘭地區,起初開墾以福建省漳州人為主,
先至沿海及平原地區開墾,並以吳沙同祖籍之漳浦人為最大宗。
馬崗街11、12號民宅居住者即為祖籍漳浦之江家,自清末或日治初期開始定居於馬崗,
最早出現於馬崗戶籍簿上約為咸豐九年(1859年)的江家祖先江松蘭。
直到大正六年 (1917年)由第四代長男江永發設籍於現今馬崗街11、12號西南側,
即江家的魚寮所在位置,後於大正八年 (1919年)在魚寮北側興建馬崗街11號,並經營雜貨店。
戰後,江永發四子興建馬崗街12號,兩棟建築皆為就地取用附近石材興建之石造屋,
臨海面建有防海浪的厚堤,配置也有考慮大浪來襲時的逃生路線,
是貢寮區馬崗街少數保有原有構造與格局之民宅,並於2019年12月19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
.
新北市歷史建築 : 馬崗街 11.12 號
江家石頭厝
.
.
馬崗漁村的石頭厝
卯澳與馬崗這兩個歷經百年的老漁村,早年多從福建海岸一代移動到台灣寶島工作,
面對冷冽的東北季風,以及夏季的強烈颱風,移民們依著環境就地取材建設了石頭屋,
海邊的石材具備火山地形特質,砂岩必須經過打石可成建材,
漁村聚落則以換工方式,砌石、疊石等方式蓋屋。隨著北台灣近海漁業的沒落,
人口嚴重外流,石頭屋裡往往只剩老人,隨著政府公布東北角海岸風景區開發計畫的公布,
財團進入幾乎收購大片土地,要求僅剩的住戶拆屋還地,因而引發文化資產保存的爭議。
照片拍攝此時仍能見石頭屋與漁村景緻,爭議則仍在持續。
.
.
我們的島 曾經介紹過
極東有難|當開發撲向馬崗漁村聚落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4557
.
.
極東漁港 馬崗漁港的反霞光
因為落日時分在東方出現 所以是反霞光
.
.
馬崗漁港的霞光 出現在西方
.
.
霞光 正式的自然名稱是 雲隙光或曙暮光條
大氣發光自然現象,指陽光透過避光雲層的縫隙或邊緣後出現的光柱現象
一般出現在大氣通透度良好,有雲的天氣狀況下,常見於清晨或傍晚
.
.
落日後 陽光由下往上透過雲層縫隙 形成向上的光束
有 霞光 也有反霞光
日出東昇 落日西沉
所以日出時出現在東方的就是 霞光 出現西方的就是反霞光
相反的 落日時分出現在西方的就是霞光 出現東方的是 反霞光
.
.
說白了, 很科學 ,卻不浪漫
.
.
Magic Hour
黎明時日光將出及黃昏日落時段的天色幻化,光彩如魔術變化。
黃金時刻有時也被電影攝像師和攝影師稱為「神奇時刻」
.
.
.
.
馬崗漁港 有不錯的海鮮 可以吃
我今天吃了 : 魯鮑魚 海鮮小卷麵 炒海瓜子 炸鰻魚
吃不完 帶著走
價錢稍貴些 不過很新鮮
.
.
用相機記錄心情
越來越不用心寫網誌
只是當作寫日記 留下足跡 日後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