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砂卡礑步道:20世紀台灣最大的一場戰爭

  • 邱求慧
  • 8,489 次點閱
  • 46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3/09/17
  • 回程日期
    2023/09/17
  • 相關路線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砂卡礑步道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步道沿著砂卡礑溪緩緩上行,沿途有澄碧的溪水以及壯觀的峽谷,堪稱是世界級的絕美景觀。

百年前的砂卡礑峽谷,曾經是日本人和原住民的戰場,這場20世紀台灣最大的戰爭,讓上千個生靈魂斷山林,但很戲劇化地,兩位豪雄爭戰了一生,竟都在戰爭結束後殞命。

a75a4e5f93bf3655654858af2abcdf85.jpg

砂卡礑步道早期稱為「神祕谷步道」,因其澄碧溪水以及岩石上的奇特皺褶,讓人有種神奇秘境的感覺而得名。由於砂卡礑溪畔是太魯閣族人的世居之地,所以後來才改稱為族語的地名「砂卡礑」,砂卡礑是「臼齒」的意思,相傳過去在建社時曾挖出一批臼齒,族人認為這是祖先的遺物,感到十分欣喜,才以此為地名。

c0c01fd1d93f0c94d30d3276e15c6d61.jpg

砂卡礑步道全程4.1公里,其起點就在砂卡礑橋上,再走迴旋階梯下到河岸邊。砂卡礑橋以橋上有許多石獅雕刻而聞名,每隻石獅姿態都各異其趣,如果遠遠看這座紅色的橋樑,在青山綠水之間,顯得相當醒目優雅。

02e87a97cb7f7a554efad76ff161da47.jpg

砂卡礑溪全長約16公里,溪床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岩石,由於溪水含砂量很少,溪水呈現清澈澄碧的顏色,看起來十分優美。步道約建於日本時代晚期,全程大約4.1公里,走起來相當舒適快意,是一條老少咸宜的輕鬆步道。

c18760fd9d0b2667e960d44d947e41f0.jpg

大約走1.5公里,會遇到一個稱為「五間屋」的小市集,這裡過去是泰雅族人的舊社遺址,祖語稱為「斯維奇」,是「大葉片榕樹」的意思,不過目前族人都已經遷離。這裡有幾家賣店在販賣馬告香腸、烤山豬肉、烤小米麻糬和飲料等,吸引許多遊客在此休息並品嚐小吃。

52da1cd0995050d56d30f2e1ec591aa2.jpg

過了五間屋,會經過一個具峽谷景觀的地方,有一條大水管橫越在溪流上方,這條水管建於1940年,當初日本政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水力發電廠,用水管從上游取水,再送到立霧溪下游的電廠發電,這條大水管剛好穿越砂卡礑溪,事實上砂卡礑步道開發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以維護相關的水力發電設施。

236254fa02ffb681d7a55b8409243d1e.jpg

步道的終點稱為「三間屋」,因為過去曾有太魯閣社三間房屋,不過現在均已不復存在。族語則稱此地為「柏拉耀」,意思是姑婆芋,以過去此處生長許多姑婆芋而得名。稍事休息一下後,就可以原路返回。

60acc6ad0745fa0a3bbe8f106c59cbe4.jpg

1895年日本領台以後,隔年在花蓮地區發生一起事件,竟然引發了一場20世紀台灣規模最大的戰爭。這起事件發生在1896年12月,駐在花蓮港守備隊新城分遣隊的幾位士兵,因為軍紀不佳,輪姦了一名太魯閣族婦女,引發族人的憤怒,於是有大約20餘名的太魯閣族人,氣沖沖地突襲了新城分遣隊,共殺死13名日本官兵,震驚了當時的社會各界,史稱「新城事件」。圖為當時的花蓮港照片。

fdff0dca5b3e8aef3c1257bb41e38e62.jpg

當時的太魯閣族頭目叫做「哈鹿閣•那威」,他為人熱心並富有正義感,經常排解部落間的紛爭,故被推舉為太魯閣社的總頭目。新城事件發生後,花蓮港守備隊立刻展開報復行動,招募了與政府友好的600位阿美族人(如照片),共同出兵向太魯閣族人進攻。在太魯閣族人都感慌亂的時候,哈鹿閣非常鎮定地站了出來,帶領大家合力抵抗日軍的進攻,他們先在路上鋪設路障,讓日軍的山砲無法輕易移動,成功抵擋了第一波攻勢。

f23946b4bb9d4731b6ecb9938edd3cc8.jpg

攻勢受挫的日軍,很快地又組織第二波的進攻,趕緊由基隆調來工兵及砲兵聯隊,更募集了約1700名阿美族人,終於靠工兵排除了路障,順利深入到太魯閣山區,沒想到當軍隊來到砂卡礑峽谷時,竟遭遇哈鹿閣率族人從山頂推下巨石攻擊,讓無處可躲的日軍死傷累累,只好狼狽地率軍撤退。在前後5個月之間,日軍進攻4次都失利,共有超過500名官兵戰死或病死,吃了領台後的第一場敗仗,照片是當時的日本討伐隊官兵。

c3dcfc07b375fe64ed57810a56c8ab55.jpg

哈鹿閣總頭目不但作戰表現英勇,而且能言善道又有謀略,聲望越來越高,而戰事失利也讓日本政府見識到太魯閣族的強悍,只好暫時嚥下這口怨氣,改採懷柔的態度,極力拉攏哈鹿閣(照片中坐者),甚至還在1902年任命其為「太魯閣蕃總頭目」,希望能透過其威望,維持太魯閣地區的穩定和平,事實上也真的發生了效果,在他的坐陣之下,族人過了多年平靜逍遙的日子。

beac0373df7d9f758699f2cca52bc25f.jpg

到了1904年,日本政府認為太魯閣地區蕃情已經穩定,開始於花蓮地區開發樟腦,這個舉動又讓雙方關係開始惡化。1906年8月,受僱在腦寮擔任警備工作的族人,認為薪資發放不公平,再加上在傳統領域採樟所累積的宿怨,竟然集體攻入商社的威里事務所,將花蓮港支廳長大山十郎等人均殺害馘首,再加上於附近被害的人,總共有25人遇難,史稱「威里事件」。這消息傳回總督府,讓甫上任3個多月的佐久間左馬太總督非常臉上無光,他認為懷柔的政策根本就是姑息,心中發誓一定要除掉這位太魯閣的哈鹿閣總頭目。

3dbd72d6c6ce16ee116655d4651cd829.jpg

這位號稱是「鐵血總督」的佐久間,夙以強悍而著稱,但他也深知太魯閣族人的厲害,更怕新城事件的歷史重演,既然陸戰打不過就改打海戰,於是他向政府請求派軍艦來支援,海軍便派出「浪速」(如圖)和「秋津洲」兩艘巡洋艦,這兩艘曾參與甲午戰爭的大型戰艦,配有超過9千公尺的火炮,從海上向太魯閣族人瘋狂開火,受到砲轟的太魯閣族人,在哈鹿閣的指揮之下,放棄了沿海的居住地,遷移到更深山的地區躲藏,讓佐久間也沒有佔到便宜。

fc5f2b4108fd481cfa9a62b6a08aede1.jpg

海攻不成再改採包圍策略,佐久間從1907年開始設立隘勇線,用高壓電圍籬將太魯閣族人包圍起來,嚴密監控其動向。再於次年繼續設立第二條隘勇線,又再縮小族人的生活空間,照片就是當時的隘勇線,哈鹿閣(右二)為了突破封鎖,率族人與警察談判物資交換。到了1910年,佐久間總督見時機已經成熟,便著手訂定「五年理蕃計畫」,擴大編列預算,開始準備以武力大舉掃蕩太魯閣族。

aa6ff3e6cc2545b3f5fc1b88a5ce9cd2.jpg

經過多年的對峙,兩雄最終還是需要一戰,佐久間總督心想,過去都是從東邊平地往山地打,但原住民總是往深山躲藏,再伺機回頭襲擊日本軍,讓日軍每每傷亡慘重,「所以這次要從東西兩邊夾擊太魯閣人」,理論雖然簡單,但是有那麼容易嗎?如果要從西邊攻擊太魯閣族人,就要讓軍隊越過高聳的中央山脈,那裡的山路崎嶇險阻,不但是日本人所不熟悉的,甚至很多是人類從未到達過的地方。

19ebbd1540e625eb1c6775038ee74194.jpg

為了打敗這位日本人眼中的「第一兇蕃」,佐久間從1912年開始擬定作戰計畫,派出大批測量人員,從埔里登上合歡山、奇萊主峰,調查和測量中央山脈的地形,沒想到在一次1913年的合歡山探勘中,造成了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山難意外,共有89人慘遭凍死,史稱「野呂寧事件」。但即便死傷如此慘重,佐久間還是堅持繼續探勘,甚至自己還率隊親自探查路線,終於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越過中央山脈進攻太魯閣族的路線規劃。照片是野呂寧(左三)進行山岳探勘時的情形。

d1da056699a053f05266cbd744cb6dda.jpg

1914年5月,日本政府開始展開討伐行動,共動員軍警部隊2萬名,由佐久間親自領軍,分東西兩路合攻太魯閣族人。西路從合歡山出擊,東路則由立霧溪口夾攻,西路軍挾著優勢火力與地形的熟悉,雖遇到族人們奮勇抵抗,仍勢如破竹地攻破一個個族社。6月14日,西路軍攻下太魯閣最大的「古白楊社」(現舊白楊附近),燒毀族社的房屋,留下這一張滿目瘡痍的照片,看似佐久間就要獲得最後的勝利了。

0776cd5df7a6e5398380be1eab16f809.jpg

就在日軍戰事漸漸取得優勢之時,6月26日,當意氣風發的佐久間總督率軍抵達西拉歐卡(現碧綠神木附近)時,沒想到敗逃的原住民埋伏在司令部附近,待總督(坐轎者)一出現,族人群起衝出狙殺,總督自30多公尺高的斷崖摔落重傷,經送返台北醫療,傷勢過重又再轉送日本。可惜日方將領重傷也無法改變戰事的結果,6月底日軍繼續攻進天祥,哈鹿閣眼見大勢已去,為避免部落受到繼續傷亡,於是在7月3日率領族人向日軍投降,結束了這一場二十世紀台灣最大的戰事,史稱「太魯閣戰爭」。

693651ce6c661a98d8e1a26d1cf6416e.jpg

這一位太魯閣族歷史上最英勇的頭目,帶領著族人和日本人抗爭了18年,獲得許多光榮的勝利,但最後以2千勇士力戰敗給近2萬的敵人,可以說是雖敗猶榮,投降後的哈鹿閣(左二),就在隔年的2月22日抑鬱而亡,完成他一生的使命。而他的死對頭佐久間總督,並沒有高興太久,因為作戰傷勢過重,也隨之在2個月後過世。這兩位一代的領袖豪雄,就在大時代的戰亂之間,人生相繼謝幕殞落。

7fb8864450976cb38bd8b4f5c0e7a122.jpg

戰爭結束後,太魯閣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族人被迫遷居到平地,失去了他們傳統的領地。今天我來到壯闊的立霧溪出海口,望著這依舊美麗的江山,思索著這兩位豪雄征戰一生,最後到底是誰贏了?或許戰爭是佐久間贏了,但是他挾著豐富的資源,犧牲再多人命也在所不惜,而哈鹿閣最後向日本政府投降,則是因他不忍看到同胞的傷亡,這器度似乎也就高下立判了。2015年太魯閣族人回到了家鄉,在哈鹿閣逝世百周年當日,為他豎立了一座紀念雕像,雕像高達三公尺,手握長矛彷彿還在英勇地護衛著山林。有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或許哈鹿威表面上失敗了,但是相信族人會永遠懷念著他,和他曾經帶給族人的驕傲、堅韌與勇氣。

b075d07c926262e17838a84f9050288a.jpg

停車場->砂卡礑橋->五間屋->峽谷景觀->瀑布->三間屋->原路返程

距離9.15公里,步行時間2小時30分鐘。

筆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古道的歷史故事,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