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連結:http://jac3158.com/wp/?p=136
四天的元旦假期,我們原本沒有安排什麼旅遊或登山行程。秉謙說想到蓮華池,回味去年在此受訓時的點點滴滴。心想我自己經過好幾次蓮華池,卻連一次都沒進去過,於是相約一個午後,來個快閃行程。
蓮華池研究中心以及實驗林區建立於1918年,最早是日治時期,日本的藥用植物栽培與實驗,1949年改制為林業試驗所蓮華池分所。
蓮華池試驗林地有461公頃,海拔分布在576-925公尺之間,是台灣中部中低海拔山區僅存最完整的闊葉林。除此之外,整個園區有蛟龍溪、火焙坑溪、五城溪蜿蜒穿越,溼地、草生地、加上闊葉樹林淺山區等地形,造就了蓮華池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吸引不少學術單位在此進行植物、昆蟲、爬蟲、兩棲、水文、氣候等等的研究與取樣。
去年七月,秉謙來到蓮華池參加為期12天的台灣田野生物研習會的訓練課程,與來自各大學相關科系的同學一起參加這個研習會,藉實地觀察與操作,使學生對亞熱帶地區之特徵、氣候形態、動植物相、亞熱帶生物多樣性,並對於生態之調查及分析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同時透過小組規劃小型研究計畫,在蓮華池當地進行操作與分析,並在課程最後一天進行口頭報告,以達學以致用,並從中瞭解田野調查所可能面臨的困難以及獲得寶貴之經驗。這樣的訓練對於秉謙來說是一場震撼教育,卻也讓他獲益良多,也總想找個機會來這裡走走。
只不過我們原本規劃只是在園區裡頭隨意逛逛,哪知道走進新山林道不久,看到右側有一條天然原始山徑,秉謙說這條路他上去過,可以看到一些研究單位的樣區。我心想「樣區」能有多難走?就讓秉謙帶路上去看看。這一走才知道,一路上山頗有點坡度,中間還有些拉繩路段。如果沒有兩旁的樣區標示,這簡直就是走在原生闊葉林底下的登山步道,步道頂點則是蓮華池水文氣象測站的微氣象觀測塔。驚喜之餘也有些後悔,應該要把登山鞋帶出來,穿休閒鞋走這段路,只能說很好陡又很好滑。
以下是影像記錄。
1.入口意象。
2.新山林道,這裡應該是可以幫玲玲輪椅走一小段,坡度雖然陡一點,還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
3.葫蘆科括樓屬的王瓜,果實型態。
4.漆樹科漆樹屬的山漆,冬季的葉子有著繽紛的色彩。
5.還沒完全脫去竹皮的竹子,莖桿上還有粉末。
6.莎草科薹屬,煙火薹。
7.專心拍照的秉謙。
8.上山去吧。
9.這個看起來像帳蓬的是用來進行夜行性昆蟲研究,進行研究的是彰師大的研究生,更巧的還是秉謙的學長。
10.還真有點像是身處荒遠深山,再揹個重裝就更像了。
11.金粟蘭科接骨木屬的草珊瑚,果實型態。
12.葉與果實型態。
13.山徑右側的PVC管,裡面埋設的應該是氣象觀測的網路線,猜想用途應該是把微氣象觀測塔的資料輸送到蓮華池。
14.新生。
15.好久不見的古氏棘蛛。
16.古氏棘蛛很小,有時候類單可能還比較好拍。
17.印象中是東海大學進行種子收集研究的區域,這個粉紅色布條很亮眼。
18.崩塌區。
19.不知怎的,想到陳玉峰教授說過的,變色頁植物與崩塌地的關係。
20.種子收集。
21.倒木有其價值,除了腐植滋養土地,本身更是一個小型而完整的生物鏈。
22.很好陡,尤其是穿著休閒鞋來走這段路。
23.蓮華池水文氣象測站,這個應該是2006年6月,於5號集水區內增設的25米的微氣象觀測塔,主要在研究集水區地表過程中,降水、蒸發、入滲與熱量的等物理量,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分佈與變異。
24.時間有限,不多做逗留。
25.上山很好陡,下山很好滑。
26.每木調查的編號。蓮華池森林動態樣區是台灣第二座面積達25公頃的大型永久樣區,樣區海拔667公尺至845公尺,具有谷地、陡峭坡地、稜脊等微地形,涵蓋多種異質性地貌。每年調查所有胸高直徑(DBH)達到1公分的植株,並記錄物種名稱、胸高直徑(DBH)與每一株樹木的位置及編號。依據蘇鴻傑教授的臺灣植群分類架構,此地屬於楠櫧林帶(Machilus-Castanopsis zonation)的闊葉森林,以殼斗科與樟科樹種最具優勢。
27.殼斗科櫟屬,像是捲斗櫟的落果。
28.粗壯的藤蔓。
29.回到埔里,巷口的夕陽美得很有味道。
前往蓮華池一般建議自行開車或者是騎機車前往,走台21線中潭公路往日月潭方向,於里程56.4K處右轉131縣道,循蓮華池即可到達。如果要搭客運,可於埔里搭乘南投客運「埔里-水里」線於五城站下車,沿著林道步行約3.6公里可達。
如果要進行兩天一夜的的深度之旅,蓮華池附近也有民宿、露營區可以選擇,網路上很容易搜尋得到。
蓮華池附近能走的地方還蠻多的,找個機會再來走走,同時也可找些較為平緩的地方,帶玲玲出來吸收芬多精,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需仁.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