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8/04/07
-
回程日期2018/04/07
-
相關路線
旅行日期:18.04.07
關鍵字:富興老街、細茅埔吊橋、峨眉湖
清明假期即將收尾,冷氣團襲捲北臺,臺中港和苗栗濱海都籠罩在白茫茫的天空底下,甚至隱約聽見窗外北風呼嘯的聲響,顯然不適合在海邊久留,於是臨時起意,轉進山線,北風暫時找不到我們的角落。
曾經在天下雜誌讀到,長達一百多年的時光,峨眉人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放眼望去,都是較早開發的鄰鄉北埔人所有,峨眉人只能擔任佃農,向北埔人租地耕種,事實上,不僅歷史脈絡,公路沿途所見,也像是北埔的後花園一般,含蓄且沉靜。
1.
東方美人茶是峨眉的驕傲,但是茶葉的柔軟,茶葉的溫潤,一如這片境地散發的氣質;產茶最佳時刻,大約在每年農曆芒種、端午前後,茶樹嫩芽經小綠葉蟬(浮塵子)吸吮後長成茶芽,經手工一心二葉採摘,再以傳統技術製成,和包種茶相比,東方美人茶醱酵程度較高,要做成同樣份量的成茶,需要比其他茗茶加二到三倍的茶菁量。
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茶、香檳烏龍茶,相傳百餘年前英國商人將此茶呈現給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品嚐,獨特的茶香讓女王驚艷不已,加上漂浮於茶湯中的茶葉彷彿美人的舞姿,於是賜名「東方美人茶」,而原本不被茶農看好的茶葉,竟然廣受洋行歡迎,起初許多人認為名不副實,索性稱作「膨風茶」。
峨眉湖附近的富興老茶廠,曾氏家族將祖厝保留下來,並且整理成展示館,從新竹茶產業歷史,進而解說峨眉以及曾家發展的故事:清乾隆年間,曾氏家族渡海來臺,定居頭份田寮,道光年間19世曾理藩、曾理廷、曾理綱等人跟隨金廣福拓墾大隘,之後,20世曾雲麒、曾雲獅於咸豐3年(1853)遷居富興,傳到22世曾新鵠創辦製茶工廠,他也擔任農會常務理事,更協助興建自來水廠、補助電力牽線,有「富興之虎」稱號。
富興製茶工廠創辦於昭和19年(1944),一開始生產紅茶為主,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茶廠也曾經提供炒菁綠茶以及蒸菁綠茶外銷,半球型包種茶內銷,只是面臨勞動人口外流、製茶成本提高,加上國人逐漸熱衷高山茶,茶產區向中南部山區移動,最後在民國80年(1991)結束營業,暈黃燈光中的機具,紅瓦覆蓋下的房舍,深鎖半世紀以來淡淡的茶韻。
2.
走出屋舍錯落的村庄,國小校園前的茶園,是不是仍栽培讓英國女王讚嘆的東方美人茶呢?圍牆邊,小貨車販售紅豆餅、豆干等等點心,再往前走幾步,一兩家咖啡館後方就是峨眉湖畔。
湖泊看似渾然天成,其實是人工修築的水庫,水域屬於中港溪上游峨眉溪,民國50年(1961)開始供水,為國人最早自行興建的水庫工程,是香山、寶山、竹南與頭份等地灌溉和工業用水來源,原先命名為「大埔水庫」,當地人則習慣稱作「峨眉湖」,似乎更秀麗,更有意境一點,水庫之上,最早修築五座吊橋,如今只剩細茅埔吊橋銜接兩岸。
3.
隨著手機照相功能的精進,加上Facebook社群媒體逐漸普及,最近幾年instagram日漸興起,執著於照片本身的美感,介意天氣的陰晴,在乎光線的明暗、攝影的角度,有時候,我不禁反思,是否因為自己的審美觀,對被捕捉的景物加以取捨,與大自然的真實,反而距離越來越遠了呢?
後來漸漸領悟,無論天氣的陰晴,或是光線的明暗,其實都是大自然真實的一部分,當人們選擇了拜訪的地點、拜訪的時機,或是攝影的角度、停留時間的長短,再將所見所聞記錄、分享,這些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詮釋」,其中,有些地方十分適合藉由雨天詮釋,我想,峨眉湖正是這樣的地方。
峨眉湖在多雲的傍晚呈現靛藍色澤,點點銀光裡浸潤佛寺深灰色的倒影,湖邊樹影蔥綠,吊橋串連起生機,也在蘊藏禪意的湖水留下影跡;許多佛家的哲理需要更多體悟才能懂得,遠山的輪廓卻在夜色降臨前倍加清晰,鵝公髻山和加里山各自聳立一方,高聳的雪山矗立中央,天地有大美,正如東方美人茶的韻味,是一種含蓄的美。
延伸閱讀:参山國家風景區(獅頭山風景區)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