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8/05/05
-
回程日期2018/05/05
-
相關路線
旅行日期:18.05.05
關鍵字:龍洞、龍洞灣岬步道
如果東北角海岸是一首交響樂章,海浪的波濤洶湧,地形的跌宕起伏,彼此反覆激盪,樂曲的高潮大概就在鼻頭角和龍洞之間,那裡適合看海、聽海,待到心凝神釋的時刻,倏然俯視地面,又發現草葉晶瑩,腳下另有生機,山壁上芒萁的二叉分支躡手躡腳匍匐展延,歷經數年光景,比起陡崖下的浪潮,更柔軟地、更緩慢地蔓延開來。
從澳底一行向北,傍晚東北角天氣多雲,海洋和海濱一帶山岳呈現色彩漸層,想起幾年前登上鼻頭角時,面北的海灣波光粼粼,隱約見到東海和太平洋邊界上的翻騰,景象魔幻絢麗,而現在面對南方的海灣,海面彷彿敷上一層薄薄的瓷白,被塗抹濃厚釉彩的海岬托著,至於本島極東的三貂角,更浮現在海天會。
1.
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龍洞岬是一面陡峭的四稜砂岩岩壁,也是東北角出露的最老岩層,其中,四稜砂岩的主要成分是硬度非常高的石英砂岩及頁岩,大約在600萬年前地殼變動時,原來的沉積岩被推擠出海面,極為堅硬的質地,讓它成為臺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
除此之外,從鼻頭角到龍洞岬之間,有一道海灣稱為「龍洞灣」,龍洞灣南側有白石坑斷層經過,北部則有龍洞斷層在側,因此,學者認為龍洞灣是一處因斷層陷落所形成的構造海灣。
根據文獻,龍洞灣附近的河流並沒有帶來足夠的泥沙,使得海岸線侵蝕作用大於堆積作用,所以沒有沙灘,海蝕平台以及海階地形發達,像是澳底和龍洞四季灣正是面積較大的海蝕平台,民國68年(1979)北部濱海公路通車,平台曾經被當作九孔養殖池使用。
2.
蜿蜒於山海之間,龍洞沿海地勢陡峻,行走其上,卻一點也沒有如臨深淵的恐懼,步道石板鋪陳,有時甚至容許兩車並行,可能曾經當作軍備道路使用,彎道旁一條土徑通達陡崖下方,幾個山友身手矯健地一步步爬上來,想必是通往攀岩岩場的捷徑。
至於「龍洞」又在哪裡呢?許多人覺得,自鼻頭角迤邐至此,海岸輪廓猶如蛟龍蜷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構成洞穴般的港灣,所以稱作「龍洞」,我想,就算沒有千萬年天地造化,或者是百年來口傳故事,眺望陡峻斷崖有如刀刃直立,「龍洞」的氣魄就足以讓人震懾。
腳下草坡綿延,逐漸昏暗的天色底下,漁村點亮盞盞燈火,鼻頭角迎向海洋不語,晚風隱約捎來夏日鹹鹹的訊息。
參考資料:
李素芳(2001)。《台灣的海岸》。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延伸閱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