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8/12/28
-
回程日期2018/12/29
-
相關路線
霞喀羅古道於2015年因蘇迪勒颱風侵襲中斷,其後僅開放石鹿端入口至1.2公里(田村台駐在所)間及養老端入口至17公里(馬鞍駐在所)路段,經過新竹林管處3年多的整修,終於在2018年底全線開放通行。在山友們爭相通告下,今年賞楓的人潮更勝以往,聽說12月的週休假期,每每萬頭鑽動,盛況空前,最負勝名的養老端停車場,經常一位難求。
為免因人潮影響行進速度,我們選擇由石鹿端進,養老端出,悠閒自在的漫步在色彩繽紛的秀巒山區,欣賞大自然的調色盤及充滿靈性薩克亞金溪,在寂靜中告別精彩的2018,也預告2019即將如滿山楓紅般絢爛登場。
霞喀羅古道是由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兩條古道所組成,於大正年間正式開鑿,歷經了理蕃、伐木造林、及登山健行等不同階段的發展,擁有豐富的歷史及人文內涵,同時也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尤其是每年深秋時候,更以楓紅聞名,吸引無數山友前往賞楓。
1997年一位20出頭的清大登山社女山友雪山飛狐,在颱風過後,獨自揹著25公斤的重裝,走訪霞喀羅古道。從清泉到秀巒,走了三天三夜,更為這條古道增添些許浪漫的傳奇色彩。
有賞楓經驗的人都知道,在臺灣要觀賞到滿山楓紅的景色,事前需要詳細周密的行程規劃,包括選擇賞楓景點與安排恰當的時間,即使如此,還需要氣溫的充分配合,也就是要些許的運氣,必須在天時與地利的配合下,才能演出一個完美的賞楓行程。
賞楓須選在秋冬交替,氣候由暖乍寒,日夜溫差超過 15 度以上,頭兩波寒流來襲後的三、四天,正是楓葉轉紅的好時機,但這兩波寒流間隔最好約二到三週時間,若間隔太近,樹葉還來不及轉紅;若間隔太長,在第二波寒流到來之前,就已落葉歸根。
今年冬季氣候異常溫暖,遲遲等不到寒流南下,一直到12月中旬的紅葉快報,都還不到3成,好不容易接近年底連續二波寒流來襲,把握最佳賞楓時機,決定在元旦連續假期的前一晚出發,前進紅葉之鄉。
為了要能從容的走完全長23公里的步道,我們一行人於前一晚即先入住清泉布拉谷民宿,隔日清早5:30出發前往石鹿登山口,不過因為清石道路施工,路面泥濘溼滑,接駁車在距登山口前2.5公里處數次打滑,無法前進,我們只好下車步行,多踢了2公里多的林道,但失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也因為這段步行路段,意外遇見霞喀羅難得一見的雲海大景。
因為多踢了這段林道,我們比預計時間晚了45分才起登,7:15於石鹿登山口拍了團拍,開始本日霞喀羅全段的單攻行程,考慮不要摸黑下山及養老端山區道路行車之危險,所以決定放棄登頂霞喀羅大山,單走古道全程。
7:40來到1.3K的田村台駐在所,短暫休息續行至2K處開始首次看見楓紅。
由2.2K崩塌處離開古道,開始此行第一個高繞路段。
高繞上稜後,2.7K處有一觀景點,展望極佳。
崩塌路段,地上皆有指標示指引方向。
8:40回到古道,續行至3K石鹿大山登山口休息片刻。
續行經過一小段崩塌處(已修復),10:00來到6K楢山(青山)駐在所。
經過楢山(青山)駐在所後,在抵達朝日駐在所前,另有二段楓紅區。
行經另一崩塌處(已修復),巧遇泰雅族獵人。
第二處楓紅地區,滿地楓葉,大家小憩片刻拍照當網紅。
拍完照續行經過一處獨特的單索吊橋,接著遇此行最大崩塌處,需下切至河床再往上回到古道,11:40抵達朝日駐在所用午餐。
午餐後續行,經過一處小崩塌處(已修復),來到霞喀羅吊橋(前因風災毀損現已重新整修完竣)
12:50來到12K的白石駐在所,舊稱「薩克亞金駐在所」,薩克亞金(Sakayachin)是泰雅族語,意指「可用做磨利刀峰的亮白石頭」。 台灣光復後,薩克亞金駐在所改名為「白石派出所」,並於民國58年(1969)年改建成今日的模規。 民國78年(1989),最後一名員警撤走後,白石駐在所才告廢棄。
大伙迅速拍照後續行一段約1.5K的之字型下坡(距離及坡度與南湖登山口到松風嶺相彷,如規劃二天一夜在白石過夜,建議由石鹿端進來比較輕鬆),來到白石吊橋。
白石吊橋建於日本大正十年(1921),距今將進百年(98年)的歷史,橋長145公尺,落差90公尺,橫跨薩克亞金溪,每當楓紅季節,河岸整片夢幻又浪漫的紅、橘、黃景色,令人陶醉。
薩克亞金溪為泰雅語之譯音,漢名白石溪,源起於中霸尖山,為大漢溪上游,水量大、水質清澈見底,向北流至秀巒,與大漢溪的最遠源流塔克金溪(泰岡溪)會合,成為大漢溪的直接源流馬里闊丸溪(玉峰溪)。
續行經過一段高繞處後,15:00來到此行最美的馬鞍駐在所(17K處),一大片楓林區已有九成轉為紅葉。
15:40來到18.5K栗園駐在所的孟宗竹林
踏著夕陽於16:50抵達養老端停車場,完成本日精彩的霞喀羅全段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