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越嶺舊道原為日據時代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為發動「太魯閣蕃討伐戰(1914年)」而開闢的由埔里經霧社、合歡山,到達天祥的警備道路。昭和8年(1993年),台灣總督有鑑於合歡越嶺道沿線富山岳景觀與峽谷斷崖之美,適於登山健行,爰著手整修與改道工程,昭和10年(1935年)全線暢通,並改稱「合歡越嶺道路」。
合歡越嶺道路健行全盛時間,一般健行者都從霧社啟程,經見晴(清境農場)、追分(翠峰)、櫻峰、合歡山(昆陽)、佐久間峠(武嶺)、石門(合歡山莊)、州廳界、北合歡鞍部(大禹嶺)、關原、畢祿、卡拉寶、、巴達崗、布洛灣到達天祥東出太魯閣峽口。
這條合歡越嶺舊道因中橫公路及台14甲線的修建而逐漸荒廢,目前僅剩大禹嶺至關原的一段古道保留完整。此外,台14甲線昆陽至武嶺段的上方,另存留一段日據時期的合歡越嶺舊道,此即為合歡南峰至主峰間之連稜縱走步道。
此段步道幾乎與台14甲線(中橫健行西段)平行,視野極佳,可由高處欣賞台14甲線蜿蜒如巨龍般的優美弧線,站在稜線上向遠處望去,步道橫切過翠綠的草坡,路基清晰可辨,由左至右則可眺望雪山山脈聖稜線、中央山脈北一段及玉山群峰,台灣三大高山山脈盡收眼底,十分壯麗。
合歡南峰的登山口在昆陽停車場對面,在「轉彎標誌」處走上合歡南峰步道,循稜線起登,步行約20分即可登頂合歡南峰。
合歡南峰位於合歡山區的最南端,標高3205公尺,山頂有省府圖根補點及太魯閣國家公園豎立的界樁標誌。
由合歡南峰沿稜線續行至合歡主峰,可鳥瞰台14甲360度的山岳景致,展望無敵,風景如畫,一路往上草原步道,回首可見合歡東峰、黑色奇萊、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從合歡東峰往西南方望去,有二座形如雙乳的山峰,其中左側山頭即為合歡南峰,是到訪合歡山地區的遊客,最愛取景的畫面之一。
本次行程安排在今年合歡山的第一場初雪後一週,山上仍有少許冰雪未融,路旁箭竹上的冰晶花,令人驚艷。
台14甲線為台灣最高的公路,在民國70年代救國團中橫健行最盛的時間,年輕學梓由霧社出發,經大禹嶺越過中央山脈,沿中橫台8線至花蓮太魯閣,沿途除遍覽雪景、雲海、溪谷、大理石景觀,還能從寒帶植被看到亞熱帶叢林,是一輩子難以忘懷的壯遊。
此段連稜縱走歷時約1個半小時即可抵扺達合歡主峰(海拔 3417公尺,三等三角點NO:6388)。合歡群峰是中央山脈主中的一段,北承北二段,南接奇萊群峰,西側隔著北港溪上游河谷,與隸屬雪山山脈的白姑山群對望,形勢獨立。
合歡主峰並非合歡群峰中最高峰,但視野遼闊,可眺望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及玉山山脈群峰,原為軍事管制區有軍隊駐紮,民眾無法進入。如今軍隊撤離,山頂除供電信業者設置無線通訊發射站,亦開放登山客登頂。山頂有中央氣象局合歡山測候站,屬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
由主峰腰繞下山,約30分即可回到武嶺,再沿台14甲線步行至松雪樓,結束本日山行。
台14甲線旁未融的冰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