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哈巴雪山x初級雪訓

  • 出發日期
    2019/02/13
  • 回程日期
    2019/02/18
  • 相關路線
    哈巴雪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e548fdf87774cba17563d41eed22e600.jpg又到雪訓的季節。”雪訓”這個專由詞是屬於台灣登山界特有的文化。

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冰與雪,就如同雨和陽光,是屬於山的一部分。因此你不會看到有”雪地訓練”這個名詞,更不會有”雪訓證明”這張獎狀(或該稱為證照?)。我們所認知的這些雪訓的必備課程,其實本就屬於登山訓練(Mountaineering training)中的基礎。

進入山區的登山者最基礎的能力之一,本來就須具備應對自然環境的認知與能力。

不過,之於對冰雪環境較陌生的台灣登山者而言,特別著重這樣一個針對冰雪地環境的課程還是有其必要。

在有教練的引導和經驗傳承之下,體驗固態水的百變與刁鑽。了解不同型態的冰與雪、穿著冰爪或沒冰爪的步伐練習、器材使用,以及風險較大的地形如何通過與自保、團隊的合作等,除了冰雪特色外,課程中團隊合作與確保等理論概念亦可套用在不同的地形環境,也可以稱為進階的登山訓練。

9c37ae988ccf02eb0c8b4ef19b68cb2c.jpg

由於台灣近幾年的雪況都不太穩定,愷穹戶外運動工作室在前年與去年分別組織過”日本赤岳”與”雲南哈巴雪山”雪訓,而我兩場都有參與,但因偏好哈巴多樣的冰雪變化而選擇在今年-2019年主打哈巴雪山雪訓。

哈巴雪山(5396m),位在中國雲南省中甸縣,與著名景點”玉龍雪山”隔著金沙江遙遙相望。而那傳說中猛虎一躍過江的”虎跳峽”,正是在這兩雪山凝視之間。

b96196385c79c973d97df3656cba96b4.jpg

2019/02/13

這一天我們約在迪慶集合,這在海拔三千二的小小城鎮又被稱為”香格里拉”。實際上”香格里拉”這一詞原是一個虛構的地名,因”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而起,代表的是一個東方神秘氣息烏托邦。

c9ceeca6f073ab0492ee0469622064f4.jpg

2001年,雲南中甸在眾多地區競爭之下,贏得了中國政府同意冠上此名。但從此”香格里拉”也失去了讓人感到浪漫與飄渺的遐想空間。

選擇在此集合,其實是有一點小心機的理由。雪訓課程的進行,完全在海拔4100公尺之上,是需要考量海拔適應的高度。而關於高海拔的適應:在較高海拔的地方活動後,再回到較低海拔的地方休息-”爬高睡低”。會比在同一個海拔久待來的有效率。

因此在海拔接近三千二的香格里拉集合後,當天住宿下降到海拔兩千六百公尺的哈巴村,在這看似平常的交通日中,已偷偷帶入海拔適應的過程。

雖然說四千一這個數字並沒有高出台灣百岳平均海拔太多,但擔心隊員平時工作繁忙,少了去百岳健行的時間,在海拔適應上較有疑慮。為了減低風險做此行程的小安排。

其實我早就前一天就抵達,一個人在古城裡晃悠,沒有同伴也沒有時間壓力,去綁了個長久以來一直想嘗試的”方便登山”髮型。雖然又冷又孤單,因為綁頭髮綁太晚,走路回旅館的路上邊走邊冷到發抖,但終於有機會換這樣的髮型登山~讓我心情還是很好!

2af041df3772f27f9c0afdf23eeb33fd.jpg

光以次數來說,我到香格里拉應該也算多吧~加上這一趟,共來了雲南七次,若單純說”經過”,也經過香格里拉七次了,但若以獨立行程計算是第五次到這裡。只可惜每次停留時間不長,都只有去過附近比較短時間的行程,而最著名的普達厝國家公園,則是一直沒機會見識。

另一位教練小蘇與所有隊員抵達,我們在古城附近做最後的採買補給,吃過午飯後,好友老羅來接我們搭車前往哈巴村。

    途中經過白地村,這裡最著名的景點是白水台。因泉水含極高的碳酸氫鈣,長年累月以來隨著水流而碳酸鹽沉澱在台地上,好似層層梯田,雪白如碧、水澈若藍,也被稱為“仙人遺田”,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華泉台地。

85b56ad144662e26e57f13f97fbe987b.jpg

今日的行程主要是採買與交通,隊員們有足夠的時間觀光一下,拍好拍滿。再帶著滿足的心情前往哈巴村。

車子一彎進熟悉的平房,原本空曠的水泥空地多了一扇氣派的大門,上頭還貼著囍字。原來是老羅的大兒子-小羅,一個月前剛迎娶了媳婦,院子裡還飄有婚禮時佈置的紅色剪紙,喜氣洋洋。b90584cd32c7729e4b827cba9ebdf105.jpg

43702e1a37f1e062a8f2af47bb407de8.jpg

晚餐還是老樣子,大嫂拼命端菜進來,已經多到十樣菜了還頻頻問我們夠不夠吃。有一種”媽媽覺得你餓”的溫暖。

飯後歇息了一會兒,但今天正式開始課程呢,雖然在行前就已經說明過各種技術裝備,以及在挑選或購買上的注意事項。但我們仍請學員們把裝備全掏出來重新檢視一遍。

084074eeae82a9d6b5453148ef409121.jpg

因為這一次的學員有3/4曾經上過其他雪訓課程,基礎繩結一複習就大概記起了七八成,在技術裝備的準備上也不用太操心。除了一雙租來的冰爪因為所有齒都太鈍,被我們替換掉。其他裝備問題反而都不是出在技術器材之上。

三季用的帳棚少了雪裙,雖然說大本營不一定降雪,但是這就跟不一定下雨也必須帶雨衣是一樣的概念,裝備的準備需要考量到當地環境可能的變化。
羽絨等級fill porw 650、填充只有五百多克的睡袋,雖然說長度較短,但是舒適溫度寫-5度,還是讓我懷疑真的能達到嗎?

建議山友們在挑選睡袋的時候,還是注意各個睡袋數值,並在實際使用下真實的感覺,去推斷自己適合的睡袋等級。畢竟睡袋上標示的溫度無法針對每一個個體感受,只能當個參考。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小問題,出在鞋子。行前有建議,雖然我們沒有要攀冰,並不需要使用到攀冰必備的硬底靴,但也需要使用底比較硬的登山鞋。而一般初學者健行喜歡選擇的,柔軟,包覆性好,輕巧的健行鞋,大多因為底太軟,不太適合搭配冰爪使用。
464f536b00b3b15d6bf16a54a7734f06.jpg

(我自己的裝備整理照片)

但是學員表示去年參加雪訓時,也就是使用這一雙鞋,因此覺得這一雙鞋就可以應付。她用她的經驗說明此決定,而這個經驗理論,正是我因此印象深刻的小原因。雖稱不上資深,但我也已經帶過不少次數與種類的訓練。我相信上一場雪訓的教練必定也會有一樣的建議,但對學員而言,在課程中往往最相信的是經驗。環境與實際體驗能給予的警告和教育,必定比教練苦口婆心的勸導來得更震撼也更印象深刻。但也正是為什麼需要有合適的環境去做訓練的原因,當環境條件不足,要達到令學生理解的效果,說破嘴也難懂,不能說學生錯,也不能說教練失職。

因此我並沒有阻止她上山,只有說明了鞋底軟的缺點(冰爪易脫出),並且告知鞋子太薄,保暖度不夠。並在心裡默默記著,必須要時刻注意她的狀況,一有不合適就撤退,避免腳趾凍傷。而這一次訓練後,相信她對能穿冰爪的鞋子硬度要求,也有所體驗。

a466ab683ef9b14a9a5363f02a03a55a.jpg2019/02/14

出國爬山,總是有那麼些休閒的心態,又是即將前往隊員們從未到達的海拔,於是所有的重裝上馬,咱們一行人都揹起輕裝備包,輕鬆寫意的前往大本營。

當然有人說,訓練應該要包含體能,重裝都背不上去了,還訓練什麼?

小妹我的觀念倒是比較慵懶些…我認為體能訓練是在平常累積,而不是這一朝一夕。這一趟難得空出假期出來訓練,那就把體能保留著,專心上課吧(我絕對不會承認這是偷懶的藉口~~)。

一般來參加雪訓的學員,體能都不會太差。這一次也不例外。若扣除吃飯時間,海拔1400m上升的路程,五小時就抵達大本營了。

9fca3c358d3bf194a7838c0840153a1f.jpg

(午餐時間~)

出發這一天,竟然是我們行程中天氣最好的一天,是個完美天氣的登頂日。但可惜咱緣分不足,最好的天氣才只是旅途的開始,而隔天就會開始起風…雖說前幾天才下過大雪,但是大本營已融到看不見殘雪,只剩下一旁依然結冰的湖泊提醒著冬意。
74ebc9d0b79a6750cc7e409effc80f7d.jpg

(大本營前100公尺)

我們把帳篷搭好,提醒學員外帳拉撐。有人不願意拉,因為”在他的經驗裡”這樣就足夠了。並非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情,我們也就不強制要求,還是只能等學員親自體驗。

後來這位學員的帳篷一直反潮,而其他所有人的帳篷,都依舊乾爽,就連我的帳篷為了躲避風沙,關閉起所有的透氣窗,也可以乾爽一整晚。我們在茶餘飯後,檢討起這件事情。而最後強風吹得他的帳篷快被毀壞了,他才半夜起來乖乖把外帳拉好。

517024d735a512e260de9d9c65f0f96f.jpg

(學員的帳篷之王~)

2019/02/15

前晚一夜狂風,縱使我們的帳篷內外帳都用營釘深深扎牢,晚間還是會感到帳篷快被吹翻的錯覺。早上望向哈巴方向,雪白山頭上頂著的是萬里藍天,豔陽高掛,稀疏的雲卻飛快的移動。

早餐結束後,我們繞向哈巴西北向的山坡進行訓練。最基礎了當然是不穿冰爪與穿上冰爪後的雪地步伐,在鬆雪上不用冰爪,大家都很隨意,一到了冰上就戰戰兢兢。

9f3d639c0ae0f57902969bcf5b065d3d.jpg

一整面光滑的冰波,就連穿上冰爪後,大家都小心翼翼。軟硬底的鞋子,這時候就出現明顯差異。先不論健行冰爪或是攻擊型冰爪,底比較硬的鞋子比較容易踢冰,踩在冰面上也可以全爪著地,但底太軟的鞋子,為了綁緊冰爪,會讓冰爪有一個弧度,不但無法讓全爪接觸冰面,踢冰時也容易脫出。

“碰”!因為冰爪被踢的倒縮進去,學員滑倒在冰坡上,幸好這個坡不是太陡,我輕輕頂住就停下來了。但是要站起來卻不容易,因為一翻身,身體就會繼續下滑。
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教大家如何在冰上從新站立起來,但也同時提醒,冰與雪不同,一但在陡峭的冰坡上滑墜,絕對不是那麼容易停下來的事情。

512350756e9db18314a9b76e0b35cd2d.jpg

(我不是偷吃冰,人家是跌倒啦)

a0af6fee76fc47d2557b791860e7dc5d.jpg時間過得很快,原本想讓學員實際執行一次繩隊的先鋒與收繩,但卻發現在基礎的確保與繩結方面,還需再練習,於是改成讓學員學習使用上升器在固定繩索上前進合轉換垂降,以及不用下降器的繩索下坡。隨著時間,雲漸漸上升,天氣漸涼,也到了該回程的時間。

dac9dbf027d3143986c5fde1680018ef.jpg

dda5fb25c539e0e6b8b4a035f891fc05.jpg

回到營地後,還能先小盹一會兒,才到開飯時間。一位學員突然關心起今日登頂的隊伍:「你覺得他們成功登頂了嗎?」。

「怎麼可能!」我回想今早山頂那令人心驚的風速,理所當然地回道。

「這麼好的天氣,也無法登頂唷?」,這句話讓我愣了一下,以我和小蘇的經驗,會直覺地認為今天的天氣之於登頂行程,光是風速這件事,就該列為非常差的天氣。但學員們卻被晴朗的天氣蒙蔽,畢竟以台灣的天氣好壞標準,就是下不下雨罷了,我才意識到這件事情也是必要傳達的重要經驗。

f798c4f5b2b79986a2f2f39569b22b5d.jpg

「在高海拔的攀登裡,下不下雪不代表天氣一定差(這種海拔不會下雨了),但是風速如果太大,絕對算是很差的天氣。風速大是最危險的事情,危險大過於單純大雪,當然如果風大雪也大,那就不用說了…這樣的風速,他們最多抵達四千九的海拔。」

後來得知,他們在海拔大約四千七的地方下撤。

今日是我們行程中,風速最大值,而後幾天逐漸減弱。但陣風還是會把沙塵從各種縫隙中吹入帳篷,不得已只好把所有紗窗都拉上避沙,幸好因為環境乾燥,帳篷仍無一絲返潮。

458f2bd017b4b130cffe7ae6073c19f3.jpg

2019/02/16

風一日比一日緩,雲確一天比一天厚,幸好還有半邊的藍天。早上我們花了些時間特訓確保動作,和最基礎的繩子收理,畢竟在教技術的時候,常常忽略了最基本的練習。

c46633273e835728e5b69540c25432f4.jpg

186ce29a1ab16c9efb1214901fbad786.jpg

接著我們前往比昨日更遠也更陡峭的山坡,這一次要體驗的是硬雪和滑落制動。
在硬雪上的行徑,更考驗雪的步伐,冰斧變成大家緊握著的依靠。如果不小心滑落…..那剛好就是練習滑落制動的機會呢!

這面硬雪坡真是太完美的訓練場地了,看著雪白的畫布被冰斧一橫一畫刻上隊員划落制動的痕跡,那每一筆都是隊員驚恐拼命求停的痕跡,這作品應該命名為”求生”。事實上如果沒制動住,也不過是划到坡度漸緩的溪溝上停下來罷了,但下滑的速度感,還是讓人腎上腺素暴增。

c597c98f327eb30a65730b3124324e67.jpg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個人與繩隊的行徑和滑落制動都練習完畢,時間也差不多回程。我們回到燒著火、溫暖卻煙霧瀰漫的廚房,回顧繩結的用處與再次複習。這幾天,每天都一再複習大家的基礎繩結,看到某學員終於完成的繩結,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們也邊商討著隔天的計畫,因為氣象看起來,風速雖減,但從隔日早上開始,將會有八公分的驚人雪量。學員表示願意一試登頂,但不強求。

3bc8feae6821795e4913298064e5a2f1.jpg

2019/02/17

睡前,尚還沒有即將降雪的感覺。時間一過午夜,跨到了17號。凌晨一點開始聽到帳篷被雪撞擊的聲音,聲音大到把我微微吵醒,這預報也太準了吧,我翻個身埋頭繼續睡。

凌晨三點,被鬧鐘叫醒,還是賴了一陣子才不甘願的爬起來,世界一片寧靜。我們完全被雪蓋住了…。

我把羽絨褲穿雪褲裡,最內層還有一件刷毛內搭褲。羽絨衣和刷毛包在狗鐵絲防風外套裡,硬是把自己裹了許多層才鑽出帳篷。其實降雪時天氣一般不會太冷,融雪時才冷。但我實在很怕天候不佳的情況下緩慢行徑,光是想到登頂的路上可能會有的塞車,和隨海拔增加的強風…還是先把自己包緊點比較心安。

努力的拍打帳篷把雪抖掉,我鑽出帳篷呼喚大家集合,我們必須在四點左右出發。因為人還在帳篷中,都會意識的拍打帳篷避免降雪太多壓垮,這時候都還見得到各個帳棚屹立在雪中。

5e06d01cdf3e10a0cb1ed349a952f9b2.jpg

除了一位隊員身體不適,繼續賴床之外,其餘隊員匆匆早飯後,就頂著雪朝哈巴前進。才過個轉彎,我們就遇到的同樣今天登頂的大隊人馬,人數少說一打。果不其然,從一開始就塞車,積雪又不方便繞路超車,我心裡暗自慶幸穿的夠保暖。

塞了一陣子,前面隊伍一直走走停停,我們終於找到機會超車。但是超車也代表著需要開路,我們的當地嚮導稍微走偏了一點,大家半身陷入雪與杜鵑叢裡,轉回正路不過三、四公尺的距離,我聽見隊員們氣喘吁吁的聲音。

84e36986e9e4eab718a9cafdab4a928c.jpg

一段Z字行上坡後,我們到了哈巴途中緩坡大岩壁的地方。這面石壁在沒雪的時候,廣闊平緩,根本不會有塞車問題。但是現在光滑的石壁上鋪滿了雪…可以想見有多滑溜了。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穿冰爪呢?很多人都當冰爪在冰雪地中是萬能的,但現在這困境偏偏全是鬆雪不是冰,而尚不夠厚的鬆雪覆蓋之下就是光滑石壁,事實是當穿冰爪採上岩石,也不過只能在岩石面刮出一條條傷痕罷了,並且伴隨令人想到就顫抖的聲音,傷岩壁也傷冰爪,還是作罷的好。

因為大家行徑速度緩慢,睡意湧上,我開始唱歌提振精神。老實說這樣的速度無法讓我身體熱起來,幸好穿的多還不會太冷,這樣的行徑速率是不能登頂的,已如次之慢,我卻依然感受到有幾個隊員的速度開始下降。我不認為這是他們體能上的問題,我觀察他們走路的步伐,因為對雪的掌握還不夠熟悉,每一步伐中,緊張、滑倒、穩定重心,其實一丁一點都在消耗體能。再加上海拔開始超越他們人生中的最高點,喘一點總是難免。

「腳趾很痛是正常嗎?」學員問。

「正常,但是你必須一直動腳趾和手指,隨時隨地、每一步,都不停用力的動。」我告訴他。
64375f3f9a6d38c9b8c947e3b2c630d3.jpg雖然這種天氣不可能登頂,再這樣風速不大的安全狀況下,我仍然希望他們多做嘗試,理想的目標,是抵達海拔4900m左右。可惜在海拔4550,就有隊員提出撤退,因為天氣太寒冷。當然隊員的自身感受是最重要的,再三確定撤退意願後,小蘇帶剩下的隊員繼續前進,而我們撤退。剛剛才走過的路,不過一個轉身,怎麼感覺這雪又厚了許多…
上山的路走了好久,感覺好漫長,下山確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我回到營地一驚,留在營地的那一位隊員帳篷被雪壓得扁扁的,我趕緊過去喊人,心想他該不會還在帳棚裡睡昏了吧。幸好他早就離開帳篷去廚房,而帳篷被壓扁就僅僅是他離開這兩個小時間發生的事情,多可怕的雪量阿。

我回到我的帳篷,確覺得旁邊少像少了些什麼。原來是另一個隊員的”帳篷之王”已經被埋到不見了,只看見明顯被壓斷的營柱立起…我們也不過才離開營地四個半小時左右,離開前每頂帳棚都是拍過雪、整理過的。怎麼才幾個小時,就全部被掩埋,我自己的帳篷也就像個小雪包,完全看不到顏色。如果有相機擺著縮時攝影,那一定是很有趣的畫面。

715d976c9ffc2a8c28c58d693f7539e0.jpg

(只剩下一點的帳棚之王)

ef7567a2b2ecd4c0d6b3d31b5e15f4a2.jpg

(跟我同款帳篷的學員帳篷)

這一場大雪下到海拔僅有2600m的哈巴村,掩埋住所有路徑,連回程下山的路都不好找。只有在馬隊經過後,路徑才被開出。

10a2797d1717046a4fa91a1c76991ba7.jpg

(下山路程~可以看見雪甚至降到山下村莊)

fcb22fbb02d30820fdedd3d755b90049.jpg

("雪"過天晴的彩虹)

回到哈巴村,窩在暖爐旁,這裡的溫暖讓人遺忘山上的嚴寒,果然每一場登山,下山後都總像夢一場。我很感謝天候給我們適度的體驗,太過平靜的天氣,達不到真正的訓練效果。同一座山,卻難同時再有那一次的人、天候與場景,永遠都無法重來同樣的回憶,卻也每一次都會有新的故事。
期待明年,會有什麼樣的體驗呢?

3da74fc66554e3e1de548f5c8d987a3c.jpg

(被邀請去村莊裡面納西族的傳統婚宴)

47b98bc4fdcb6aeed414be931547d41f.jpg

(麗江老街一景)

2020哈巴雪山x初級雪訓  開放報名
2020/02/28~03/04
活動小手冊-請點此
活動報名表-請點此
1159d59e7dc6b8aaab05e1cdc9165687.pn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