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五指山支稜接頂山石梯嶺下上磺溪

  • Lucky Chang
  • 3,326 次點閱
  • 1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花很長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會讓人進入探索內心的境界,並真正理解構築自我的元素。」這段摘自《國家地理冒險》雜誌的文字,可以說是我對於戶外運動的嚮往和心得,特別是當身體的狀態由精力充沛轉變為精疲力竭的過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當我們不斷探索內心的慾望,理解生命中的苦與樂,時間便會風塵僕僕地帶來堅定的信仰。

很久很久以後,我學會了原來人生可以不用拘泥於他人定下的階段與規則,甚至也不見得要走在平順的路徑上,我想,登山亦然。

攤開多年以前在內溝溪生態展示館索取的「台北五大山系登山地圖」,我看到上面無數路徑已被我用黑色奇異筆描起來,那些地方擁有我的足跡,甚至,沿途風景刻在我的腦海裡至今仍歷歷在目。前陣子,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沿「台北大縱走」路線一口氣從劍潭走到北投,我摸著那一段段只能塗黑一次卻早已不曉得走過多少遍的路線,才發現其實這張小小的地圖上,竟還有無數陌生的未竟之地。

這天,我和 Liam 相約在大湖公園,我畫了一條路線打算從內湖走到金山,其中經過了不少非主流的山頭,例如牛稠尾山和石崁山。雖然早知道這些地方罕有人跡,不過許多路段確實比我預想的還要原始一些。


【探險開始】

康樂山

我們從康樂山親山步道入山。康樂山登山口相當隱密,藏在一座破屋的旁邊,從路上很難直接辨別,還記得第一次造訪時,我在那座破屋前來回走了幾次才發現它。

康樂山步道寬敞好走,除了前一小段是石階外,大部分都是舒適的林徑,路況良好,相當適合親子健行。起登後不久便有一處能夠展望大湖公園,而登上山頂也只需要十五分鐘,是非常簡易的路線,因此許多山友會從白鷺鷥山開始,連走康樂山和明舉山步道直達內溝溪。康樂山頂附近有處空地可供休息,多年前一個炎炎夏日,我第一次到訪此處時,和一位裸著上身的陌生阿伯在這兒泡茶休息,他跟我分享了很多在台北登山的秘辛,說他最愛面天山的雲霧和小觀音山的雲海,到現在我都還印象深刻。

216be87c24c26ee81b6de2bd6c359b74.jpg

▲ 康樂山步道一景

當時我也是從白鷺鷥山而來,當阿伯知道我要繼續往明舉山前進時,他建議我從山頂繼續直行,我說在登頂前我看到有一條岔路口寫著通往明舉山,他告訴我直走是比較快的路。在那個閱讀紙本地圖的年代裡,常常我們要先找到地標才能夠做精準的定位,除此之外,山友本身便是指引方向的活導航。我順著阿伯指的方向一路陡下,不一會兒就來到康湖路的安泰隧道口,而也就在此時,我才發現這條路線會繞過明舉山,根本不會走到登山口……

雖然阿伯誤導我走到錯的途徑,但我其實還挺感謝他,因為如果不是那樣的因緣際會,可能我這輩子也不會去探索那段路。而那天我沒有完成明舉山,因為當我走到另一側登山口準備出發時,天空突然間風雲變色,那是夏季雷雨即將降臨的前兆,於是我便趕緊撤退了。

康樂山接往明舉山的路線在安泰溪畔的水源頭福德宮,而這次,我們打算從對街聖明宮後方的山徑一路前往牛稠尾山。

04a7124587e0cbdd65acac11b0e51753.jpg

▲ 安泰溪畔的水源頭福德宮

聖明宮步道相較於康樂山和明舉山顯得冷門許多,我猜,沿途沒什麼風景可能是主因,而通往聖明宮的階梯被鐵門封住,又使得步道口更加隱密難找,我們詢問路邊打掃的阿姨,才知道原來要從後方的馬路繞上去。

聖明山與牛稠尾山

踏上聖明宮步道,地面鋪著厚厚一層落葉,幾乎看不出近期有人走過的痕跡,路徑上蜘蛛網之多,更是常常不注意就會像面膜一樣,整張敷到臉上來。我從腳邊隨手撿了一根樹枝來開路,仍然經常不小心撞到蜘蛛網,才沒多久工夫,衣服和背包上都已經掛了一堆銀白色的絲。

聖明宮後方有個聖明山(又名「青山岩」),自登山口走上來不用五分鐘,山頂毫無展望,只有市政府大地工程處的坡地雨量觀測器材。過了聖明山之後,則會進入一片茂密的箭竹林,這裡的箭竹都超過一般成人高,走在裡頭彷彿置身武俠場景一般。在台北登山這麼久,印象中只有七星山有這麼大規模的箭竹林,在這邊能夠意外看見這樣的景致,實在滿令人驚喜的。

31fca68189afe5e8734d28ff1d59b5bb.jpg

▲ 聖明山往牛稠尾山途中的箭竹林

從聖明山走來,其實沿途平緩、並沒有太多升降的路段,不過路況著實不太好。通過箭竹林後,迎面而來的是台灣低海拔典型的闊葉林,這裡潮濕悶熱,路面濕滑,青苔、蕨類、菌類與共生植物密布,生態可以說相當豐富,只不過沿途倒木和坍塌也不少,路徑上也盡是錯縱的樹根,行走時必須特別當心。其中最惱人的,還是那神出鬼沒的大量蜘蛛網。

印象中此前我遇過蜘蛛網最多的經驗,是位於南港的更寮古道,幾乎是三步一小張、五步一大張,不過由於當時更寮古道陽光充足,蜘蛛網因反光而容易被看見,再者由於更寮古道的鋪面是維護良好的石板階梯,可以全神貫注前方的路況,閃避也較為容易。牛稠尾山步道林蔭茂密,陽光難以照射進來,並且還得時常注意腳下,以免打滑或失足,因此也就更不容易在移動的同時,還及時發現前方蜘蛛網了。有好幾次撞上蜘蛛網時,都還能看見活生生的蜘蛛從眼前倉皇垂降,真是驚悚滿分、罪過罪過。

5c8ff8f9a97a8c94d07c8e15f9b5711e.jpg

▲ 聖明山往牛稠尾山途中的闊葉林

往牛稠尾山的路上,有許多地方路徑不明,需要仰賴登山布條作為導航以避免迷路。途中我們曾經攀上一個小山頭,結果環顧四周找不到繼續前行的路線,返回原本攀登的地方才發現路徑被一棵樹擋住,倘若在山頭上未仔細觀察而冒然前行,很有可能就會偏離原定路線。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有兩個團隊的布條最為完整,分別為小蝸牛登山隊及龍潭山岳協會。不過從布條的舊損狀態看來,恐怕也都有超過五年風霜。出發前我曾經搜尋過這段路線的航跡卻一無所獲,事後我上網仔細爬文,發現即便是勤於台北郊山記錄的黃育智(Tony)前輩,上次到訪也已是九年之前。這九年間雖陸續有山友也曾循訪此路徑,但留下完整記錄的並不多,且多集中在 2015 年以前,我們這次來儼然是小探勘了。

我們從稜線登上牛稠尾山,這段路的其中一側是相當陡峭的懸崖地形,但是因為林木茂密,走起來感覺沒那麼驚險。而牛稠尾山頂雖然地形稍微開闊一些,但仍然沒什麼風景可供欣賞。

3b87e141e4b9df16a899a0ddadc99ccf.jpg

▲ 牛稠尾山頂

大多數山友登牛稠尾山的途徑,是以大湖公園為起終點、途經康樂山及大湖山的環型路線,而登石崁山則多從龍船岩、白石湖山及大邱田方向,似乎少見從牛稠尾連走石崁山的記錄,其實牛稠尾山和石崁山兩者位於大湖街的登山口僅僅距離不到兩百公尺,連著一起走既方便、也是樂趣無窮。

這次我們的目標是金山,不論是牛稠尾山還是石崁山,都還只能算是此行的起點。

石崁山

石崁山的登山口相當不起眼,隱藏在路旁茂密的樹叢之中,若不是看見龍潭山岳協會亮黃色的布條,恐怕走著走著也就錯過了。而剛入登山口不久,有一處坡地雨量觀測站,其四周都被雜草樹木包圍得密不透風,也是因為布條的指引,破開雜草後,才找到正確的路線。雖然登山布條不大美觀,對於環境,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負擔,但前人以此方式留下一盞明燈,也確實是造福後人吶。

登石崁山的路徑比牛稠尾山困難得多,不僅林木及雜草更加茂密,路徑幾乎被覆蓋難以辨認,沿途更是上坡不斷,我們沒有攜帶任何刀具,只靠一根樹枝來開路,同時還要顧及不時迎面撲來的蜘蛛網、以及腳下未知的險峻地形,確實辛苦不少。萬幸的是一路上仍然有登山隊的布條作為依據,增強繼續前行的信心。

d76346fed16244eb389353d3851e738a.jpg

f85613fe617f27ae1db0de3ff7d96b79.jpg

▲ 石崁山步道一景

從大湖街登山口到石崁山頂,其實大概只花了五十分鐘,但是沿途得克服重重障礙,在一片荒蕪中開闢路徑,感覺好像爬了兩個小時那麼久。石崁山頂上有基點,但沒有任何登山隊所留下來的登頂板,只有旁邊一顆不起眼的樹幹,被釘上了兩塊小小的鐵牌,分別指示牛稠尾山與開眼山的方向,而鐵牌上註記的時間是民國 94 年,距今已然十數年光陰。

b38b7a5ed822e0c18a5a0ef105a64acb.jpg

▲ 石崁山頂基點

我們在山頂稍作歇息,Liam 突然告訴我說他在褲管上發現恙蟲,若遭受恙蟲叮咬有可能會感染立克次體,由於其症狀初期與感冒類似,容易被忽略,且若未經適當治療甚至有可能致死,因此若能穿著包覆性較好的衣褲前來會比較安全。(詳見疾管署網站「恙蟲病」條目。)

石崁山的北面是一片墓地,這裡的路相較前面所走,可以說是康莊大道了。從山頂下北坡,短短五分鐘、兩百公尺就能夠抵達鞍部頂。橫亙鞍部的則是一條寬廣平坦的林徑,我們都戲稱這裡是「高速公路」,它的兩端分別連接龍船岩和大邱田地區,沿著林徑往龍船岩方向,甚至還鋪設石板,雖然從石板上的青苔看起來應該很少人來走,但跟聖明山一路走來的路段相比,還是會有一種距離文明不遠的感覺。

157a59e6045bf62f1f9d5f58de11c215.jpg

▲ 龍船岩步道大邱田端

我以為苦行至此結束,接下來要登的開眼山擁有比較多人來爬過的資訊,路況應該不錯,沒想到原來開眼山才是今天拓墾的重頭戲。

開眼山

一般而言,登開眼山的方式是從大溝溪上龍船岩步道,再走南面上山,不過若從鞍部頂循此路徑前往開眼山,還得先下行到接近龍船岩的岔路口再爬升,路程上更是繞了不少。我從地圖上發現由鞍部頂繼續往北走可以接到另一條從東面登頂的路徑,距離和爬升高度都遠少於從龍船岩方向上山,因此我們決定直接從東面上山,不再繞路。

不過這一條路徑並不好找,隱藏在茂密的竹林中,從路況看來恐怕近幾年幾乎沒有人走過。與其說它是路徑,其實更像是沒有路徑,只是我們自己順著方向穿越竹林而已。這也要感謝現代科技所賜,如果不是有電子地圖為依據,光用肉眼根本沒可能判斷這條路能夠走通。而我們這次僅僅穿越竹林,並未開闢新路,因此未來若有山友循此路徑前往,大概也只能和我們一樣,看著地圖探險了。

6332f2762eccd00197a1281e19f1370a.jpg

▲ 龍船岩步道切往開眼山東側沿途之竹林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開眼山東面這條所謂的路徑已經完全被雜草覆蓋,雖然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這裡曾經有人開闢過,但實際上必須走入超過一個人高的草叢中。進入草叢中不久,路徑整條消失,我們只得自行踏一條新路出來,而其間時而攀登、時而匍匐,草到濃密處還得用樹枝去砍擋,才能勉強開出一條能夠容身的小徑。幸好這段路並不久長,我們只花了十五分鐘就抵達山頂旁的大岩石,這裡視野開闊,大概是今天早上風景最好的地方了,甚至可以眺望台北盆地。而站在石頭上回頭看剛才走過的路徑,竟幾乎無法辨認,乍看之下,就只是單純一片草叢而已。

c8a5c82e2dce45454f82205f72636484.jpg

250a83762153639b89db4c6447b1212d.jpg

▲ 開眼山步道沿途一景

5ff1ada7ae586db4db4d8ae6a24532fc.jpg

▲ 開眼山頂旁巨石展望

▲ 開眼山東面原始路徑

繞過巨石,迎面而來的是一條再平凡不過的登山道,這就是大眾登頂開眼山的龍船岩路線了,而路線的另一頭則通往白石湖山及大邱田山方向。從這邊開始,都是路徑明顯的步道,而且鋪面完整、繩索齊備,雖然因地下水豐富而偶有路徑積水的狀況,但至少不會有迷途的風險。

從開眼山頂往北,十分鐘即抵達白石湖山岔路口,而在登頂白石湖的上坡處,無數登山布條在枝幹上搖曳,也展現出這條路線的熱門程度。

e055307995da8c9cb22168e26ec555a4.jpg

▲ 白石湖山岔路口

台北大縱走

自白石湖山繼續往北,二十分鐘即可於碧山岔路口銜接近期極為熱門的「台北大縱走」路線,接下來我們也將循此路線抵達擎天崗,並由金包里大路下行至金山。

原本我們的計劃是一路沿步道走到秀峰坪,在步行陽金公路到金山市區,可惜由於坍方的關係,步道目前只通行到上磺溪。由於此處距離金山市區仍有十公里之遙,而我們因為不想與車爭道這麼長的距離,因此決定在上磺溪橋便搭公車下山。

這一段帶有一點點探勘性質的健行,雖然困難的路段不長,但有些地方著實相當驚險,必須特別注意安全。而有些危險不見得來自於地形或自然因素,例如聖明山至石崁山途中有好幾處竹林,地面上有不少因前人開路而留下來的直立斷竹,這些斷竹多數是被斜削斬斷,因此切面相當尖銳,如果不小心被戳到,都很有可能遭受嚴重傷害。我自己在一處下攀時,褲管就不慎被斷竹刺到,厚厚的登山褲竟當場被穿破,也幸好有褲管的保護,我的腳也才能夠幸免於難。

關於和台北大縱走重複的路段,可以參考我自己前陣子去走的心得。此行發現一塊規模頗大的新崩塌地,依照方向判斷應該是內雙溪山北坡,一月底來的時候還沒有發現,看得真是怵目驚心。而這一次行經擎天崗時,發現原本只是單純封路的地方,已經在加建鐵絲圍欄,看到這個景象實在讓人感到非常難過,看來陽管處是鐵了心,不打算開放晴天崗大草原和竹篙山了。(2020 一月更新:鐵絲圍欄是防牛網,用以避免野生牛隻和遊客發生衝突,目前擎天崗環形步道已部分恢復開放。)

9c38e594b594e934e078be712d9291d9.jpg

▲ 疑似位於內雙溪山北坡之崩塌地

fd45626c096d2c232b59e665955cd14b.jpg

▲ 石梯嶺下晴天崗環形步道岔路口正在加建鐵絲圍欄


(全文完)

本文同步發表於個人網頁,關於這次健行的更多照片可參考相簿


【關於本次健行的附加資訊】

8510a687f3827b256f01dcd14f385981.png

(圖十七:本次健行的行跡套疊至 OpenStreetMap,健行筆記製作)

行跡記錄使用 iPhone SE 搭配 Strava App,GPX 檔請在此下載

重要時間點戳記如下

Part I:五指山支稜
Part II:陽明山國家公園

06:35 捷運大湖公園站

07:00 康樂山

07:25 聖明山

07:50 牛稠尾山

09:10 石崁山

09:50 開眼山

10:15 白石湖山

11:10 梅花山

12:00 風櫃口

12:30 頂山

13:00 石梯嶺

13:35 擎天崗遊客中心

15:00 上磺溪停車場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