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週前參與淡蘭古道中路-崩山坑古道手作步道體驗營後,興起走崩山坑古道全程的念頭。因天氣預報說週末會下雨,我們放棄了原本預計行程,準備了雨具、雨鞋就來造訪崩山坑古道,順便看看兩週前大家努力的成果~我們先探訪虎豹潭旁的曹田公館後,朝泰平國小前進。
先說明這次行程為何規劃由泰平走到柑腳?主要是考慮此處的交通,由雙溪到泰平間的公車只有F815這條路線,一天只有四班。反之,柑腳到雙溪間的公車有F812、780、781、782四條路線。
依據我們邊走邊拍照的走法,深怕時間拿捏上稍有閃失導致趕不上公車。選擇由泰平走到柑腳,就是考量柑腳這端公車時間彈性比較大。且,如果真的沒趕上公車,由柑腳走到雙溪火車站也比較近。想想辭職嶺的故事,開個玩笑話…我可不想由泰平走回雙溪呀~:P
如果也打算和我們一樣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造訪崩山坑古道的山友,可參考這次交通規劃資訊~
崩山坑古道簡介
崩山坑古道約7.2公里,早期是新北市雙溪區『柑腳』與『泰平』兩地的往來通道,直到民國七十年代雙泰產業道路開通後才慢慢失去交通作用,是淡蘭百年山徑系統中使用最久的古道,至今古道上仍然可見土地公廟、石厝、駁坎遺址、及石砌拱橋。
今日,我們行程預計由泰平的泰平國小走到柑腳的信仰中心-威惠廟。(下次,也許可以改由泰平的信仰中心-壽山宮出發,再走一次崩山坑古道)
泰平國小
泰平國小已於1999年廢校,他的前身為日治時期雙溪公學校大平分教場,現由共學團進駐。辭職嶺之名由來,故事中的主角就是被分配到此泰平國小任教~報到途中因翻山越嶺、感慨前途艱辛,毅然返回縣府教育局遞呈辭職
【已廢校的泰平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雙溪公學校大平分教場,現由共學團進駐。 辭職嶺之名由來,故事中的主角就是被分配到泰平國小任教】
【泰平國小-石頭書屋。 泰平國小50年代時為石頭屋,於60年代被改建為水泥房,石牆逐漸被遺忘。 數十年後隨者水泥外皮剝落,人字砌的石牆再度重現】
【崩山坑古道,就是由國小旁進入。有看到黑暗處的登山布條嗎?】
重返手作步道體驗路段
行前幾天開始零星降雨,出發前晚也下了一場雨(也因此,放棄了原訂台北大縱走-大屯山群峰的行程),剛好可以驗證兩週前手作步道體驗營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實際成效如何? :)
【上次聽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說明,在他們改善之前,原本山徑是經由眼前這片草叢。但因為這段路容易積水,他們才將路改到旁邊高處(上一張照片)】
【為了靠近料角坑埤拍照,沒想到下面全是爛泥…兩腳頓時深陷泥沼~】
手作步道體驗營當日工程最浩大的改善就屬這段使用路緣木將路面拓寬、並加強排水的工程。今日,我們再度踏上這段路線,待同行者走過後我才講解當時施作的狀況,他們都直呼若不是我指明路緣木、木樁所在,他們真的看不出來,就這樣走過去…(給當日辛苦的各位鼓掌)
【同行者就這樣自然的走過…因此,只能說兩週前大家辛苦手作的路段,做的太好了! 】
古道旁的福德祠
繼續往前,遇到此行第二個土地公廟(後續還會遇到兩個)。旁邊解說牌說明此福德祠以前有土地公會,由料角坑六姓人家組成,但隨者時代變遷人口遷移,已幾十年無此會,周邊的田地也已荒蕪。
說來很俗,從小見過的土地公廟都是具有一定的規模,直到有次走鯉魚山步道、圓覺寺步道、大溝溪溪畔步道才注意到這種古樸的石砌小土地公廟。自此開始,每次在山徑旁遇到石砌小土地公廟時,總是會多拍些照片做紀錄。
幾年前建築師劉憲宗、藍天登山隊和崇光社區大學共同合作,首次進行淡蘭古道小土地公廟調查。根據他們的研究,全台小土地公廟約有一千餘座,其中以淡蘭古道250座最多。在淡蘭古道上,又以雙溪最多,光雙溪泰平就有33座。(今日,我們行經其中4座)
繼續往前走需跨過福德祠下方小溪,但此處的石板橋已斷無法通行,需直接涉水到對岸,對於此行穿雨鞋的我們,可輕鬆渡過。到對岸後,不久後山徑會接到產業道路…
【福德祠下方小溪的石板橋已斷,需涉水方可過溪。 如不是穿雨鞋,過溪時要小心(今天溪水尚淺,穿雨鞋可輕鬆渡過)】
石砌拱橋
順產業道路往裡走,經過一戶民宅、經由對面農田再度進入山路。此時,忽然驚見前方樹上居然有野生無尾熊~ XD
此時山徑順者溪流闢建,聽流水聲、踏者平緩古道前行,感覺非常的舒服…忽然,越過一條小溪時感覺得腳下的路應該是座橋,好奇到旁邊觀察,沒想到居然是座石砌拱橋。
第一次看到這種拱橋,是去年在幼坑古道-九層瀑布途中。可惜當時沒穿雨鞋無法踏入溪流中做紀錄。
【走有歷史的步道,就是要慢慢走,不然很容易忽略到周遭的景物。這條小溪上的石砌拱橋,就非常容易忽略~】
風口鞍部
離開石砌拱橋後,開始轉為明顯的上坡,直到此行的最高點-風口鞍部。旁有通往柑腳山的岔路。此處腹地較大,我們在此休息、午餐。
當我們過了風口鞍部後(由泰平到柑腳),有兩個非常大的改變
- 地質,腳下的山徑由原本泥土路為主(泰平端),此時變成了石頭路(前面崩山坑地質研究時曾提到)。
- 植物,沿途在路旁不時可見的雙扇蕨,在柑腳這端似乎都不見蹤跡
【崩山坑古道南段不時可見雙扇蕨,雙扇蕨因其形狀又稱破傘蕨,是孑遺植物】
越往北(柑腳方向)走,山徑幾乎全轉變為石頭階梯…我們此時剛好是下坡,全是青苔的石頭非常、非常、非常的濕滑,每一步皆須小心翼翼…
【崩山坑古道靠近柑腳這段路線,石頭多、苔蘚多、非常的濕滑…要小心走…】
【崩山坑古道靠近柑腳這段路線,石頭多、苔蘚多、非常的濕滑…要小心走…】
有應公/古厝遺址
繼續前行,山徑旁會遇到一個有應公。之後,不妨稍加注意,沿途會有不少被植物掩沒的駁坎
隨者山路越來越平緩、開始遇到幾處已經荒廢成草皮的梯田,及一處只剩下殘壁的古厝。每每看見這些荒廢的石砌古厝總是很好奇,原本的石頭去了哪?稍早探訪的曹田公館,為何石頭就仍保留在原地?是因為曹田公館的所採用的石頭比較好嗎?
【這是在泰平國小附近的古厝遺址,據說有石階處為門口。 實在很好奇,古厝原本的石頭都風化了嗎?】
聚和宮
回到產業道路,旁邊就是今天遇到的第三座土地公廟-聚和宮。此時聚和宮周遭正在施工、整理中。聚和宮的特色在於上面所立的時間-明治辛亥年,居然同時使用了日本、與中國傳統紀年~算算時間,也已百年~
【崩山坑古道-聚和宮,明治辛亥年,同時使用日本、與中國傳統紀年】
就在拍聚和宮時,終於下雨了…為何說『終於』?因為原本天氣預報說週末假期會下雨,降雨機率超過50%以上,所以只好取消原訂台北大縱走中的大屯群峰行程,準備好雨具改來走崩山坑古道…沒想到,當天天氣不錯,隔天更是好天氣。難怪,春天的天氣有人用『春天後母心』來形容…(同事說,可憐的後母…)
抵達柑腳威惠廟準備等公車時,公車站旁剛好就是今天遇到第四座土地公。此時14:05開的公車781已經來了,於是,我們就搭公車回雙溪火車站沒進去威惠廟。留點遺憾,才有理由下次再來走一次~
參考資料
路線/時間
F815 公車站(09:19) > 虎豹潭廁所(09:22) > 叉路(09:28) > 曹田公館(09:32) > 泰平國小(10:19) > 料角坑埤(10:30) > 古厝遺跡1(10:38) > 福德祠(10:46) > 接產業道路(10:52) > 離開產業道路(11:01) > 箭竹1(11:05) > 拱橋1(11:13) > 民宅叉(11:22) > 風口鞍部(11:43) > 空地(12:26) > 有應公(12:31) > 木橋(12:44) > 駁坎(13:14) > 古厝2(13:19) > 水泥橋(13:27) > 梯田(13:33) > 聚和宮(13:38) > 坑口(13:45) > 無銀鐵屋(13:50) > 威惠廟(13:54)
此次行程GPS記錄約9.9公里,含拍照、休息花費約五小時。
完整照片
高度表
點下方高度表,可瀏覽較大的高度表圖檔
虎豹潭-崩山坑古道GPX軌跡、地圖
GPX請見原文 - https://kingfff.blogspot.com/2019/04/bengshankeng-tra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