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貂山古道及燦光寮古道

  • 浮雲遊子
  • 3,102 次點閱
  • 3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補假日.古道日
昔日的淡蘭古道,從市廛城鎮到鄉間阡陌到荒山蹊徑,跋山涉水,足跡步履,一步步地寫下了先民篳路藍縷的生活史。
利用週一的補假日,和常相偕練腳力的姐妹淘,走了一段彷彿遁入時空隧道的古道山徑——貂山古道和燦光寮古道。4314e805771552f901a94ac91822766f.jpeg非假日的102縣道,寂靜平和;一早,車行九份,猶如在夢鄉般的寧謐安詳。停車在樹梅坪觀景台,過馬路即是古道入口。b365d2370bc6b2488ce4101644e871f9.jpeg舉目望去:海,是泛著柔光的絲緞;山,是漾著綠波的錦織。望著山海勝景,只能用「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來形容了。6e911b3b38d303c31885d9133a038685.jpeg

0bf2ea666984f0110d2c4e6a41c8d074.jpeg

這條蜿蜒而上的縣道旁,立著燦光寮古道的石碑,雙扇蕨的設計是淡蘭古道的識別系統,這是蕭青陽的作品;我非常喜愛以台灣特有的蕨類植物做為古道的印象標誌:當繁華化為雲煙,人事傾頹為蔓草;只有生生不息的綠草老樹,年復一年地守護著古道。3b26702e45190432e57f57abc62b8b68.jpeg

雖說入口立著燦光寮古道,其實循著產業道路先到的是貂山古道,古道並不逼仄,道上綠樹掩映,蔥蘢蓊鬰。可以想見當年古道上的行人過客,往來經過,前呼後應,喧鬧熱絡。c799b04996338bb3497a0d7bafbf0239.jpeg其中有一處無緣之墓,無論是何種傳說,總是人世情緣難以躲過生死永隔的悵惘遺憾;墓誌無緣;我與姐妹們更珍惜當下可以攜手同行的有緣!

5950a0c97c75bef9037d7f7eae870371.jpeg

結束了貂山古道,轉往燦光寮古道時,經過了牡丹水壩的遺址,可以想見在日治時期,九份金瓜石的礦業榮景,這裡必須建造大壩工程!然無言的山丘這部電影,卻也躍然眼前,是帝國的榮景;也是殖民地人民的輓歌!305984c2cb89f69345d8ad1b566541f3.jpeg

從大壩遺址上俯看著掩映在千叢萬樹下的奔騰溪流,當繁華落盡,只留下這片山水見證歷史的變遷。

e13c4503105af81693a2b488f33c399a.jpeg

要上燦光寮古道前,先走了一段楊廷理古道,去看看燦光寮舖跡,這是清領時期官道在此結合軍用和郵遞的塘舖大站。

920edaa8080f2a7dee7947a9fcafe88d.jpeg

途中經過的老宅遺址,眼前的老藤綠牆,曾經是炊煙裊裊的人家。

cb17369b80c21c4b462575f653156453.jpeg

遺址處整理出當年的些許空間,難以想像眼前的蔚然深秀是當年的金戈鐵馬。

c7471fce021c3e90acde8ff10b28b3d8.jpeg

fbfaadcd7bd7faf3aea920c1d4c6f3a1.jpeg

be217d607be43cbc479b967a2533e724.jpeg

從燦光寮鋪跡折返,一樣要涉過一條小溪流,再接回燦光寮古道。

8565edb97147f318715fc5ac54a39feb.jpeg

燦光寮古道上以自然工法施作石階,原始重現古道上適合挑擔拾級而上的階寬步距,踩踏而上的,步步是感動!感動施作者的用心;感動先民的勤勤懇懇,以行腳古道來認識台灣,很難令人不感動!大半日的古道行,走在自然裡,走進歷史裡,「美麗之島,婆娑之洋」的旋律正在心中響起⋯⋯

6ebff418589eb50ea3fa54ced670c461.jpe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