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9/06/22
-
回程日期2019/06/22
-
相關路線201906 父子倆初次朝聖靈鷲山, 順走福卯古道南路,萊萊山,隆隆山,福隆三星
-
相關山岳
201906 父子倆初次朝聖靈鷲山,拜訪會飛的多羅觀音(註 : 見文末雕塑藝術家黃映蒲暢談多羅觀音創作心路歷程), 順走福卯古道南路,萊萊山,隆隆山,福隆三星
感恩藍天隊整理這附近山徑,雪山尾稜北段南段,福卯古道北路中路南路,龜媽坑古道東西線中心崙,把草木掩路變成康莊大道,山友要多多利用喔!
父子倆初次朝聖靈鷲山/荖蘭山/卯里尖,順走福卯古道南路,萊萊山,隆隆山,福隆三星,17公里,9小時,完成了。
今天一早就多雲陰陰的,從福隆火車站起走,預計先朝聖靈鷲山無生道場,先經過77公尺高的白沙丘山,就開始走朝山車道,到天眼門前換證參訪,拜訪會飛的多羅觀音(註 : 見文末雕塑藝術家黃映蒲暢談多羅觀音創作心路歷程)和塔林,在靈鷲山多羅觀音塔林觀景點可以一覽卯澳漁村風光。
接著就沿著朝山車道往下走,接福卯古道五叉路口鞍部,今天要先走還沒走過的,福卯古道南路,過隆隆池/三角埤,絲線吊銅鐘觀景台,俯瞰三貂角燈塔,但只要接近觀景點,嗡嗡嗡的蜜蜂就貼身圍攻,快快拍照離開,就開始沿著烘內溪谷下行,先是滿眼的綠,接著水流聲漸漸變大,就來到烘內瀑布,百根榕,土地公,因為不想摸黑,所以就不去卯澳和三貂角燈塔了!
過土地公就上切往萊萊山稜線前進,這段路就比較少人造訪,路徑開始草木掩蓋路跡,一直到萊萊山和三叉峰都是,在萊萊山觀景點,還可以一覽卯澳和三貂角燈塔風光。原本在隆隆山和三叉峰觀景點,可以一覽雪山尾稜南段北段,遠眺宜蘭大里海上的龜山島,桃源谷灣坑頭山草嶺古道,福隆三星,和福卯古道及貢寮福隆黃金沙灘海岸,山海美景無敵展望。但今天過了萊萊山後便雲霧繚繞霧鎖山頭,隆隆山,三叉峰也都是,還好上個月走雪山尾稜北段,已經有了我們的晴天版三叉峰,隆隆山和無敵展望山海美景。
因為雪山尾稜北段已經走過福卯古道,今天就從五叉路口鞍部,接回朝山車道踢回福隆火車站,感恩藍天隊整理這附近山徑,把草木掩路變成康莊大道,山友要多多利用喔!
關於福隆三星,靈鷲山/荖蘭山/卯里尖基點位於山頂11面觀音佛塔下,不開放入內,萊萊山205峰基點已遺失,今天也沒找到標示牌,也許是風吹走了!
忽然發現,我們有機會登上福隆三星,最神秘的靈鷲山/荖蘭山/卯里尖的三角點說,因為當天是靈鷲山開山36週年慶,十一面觀音佛塔下午12:00~17:00有開放耶!難怪我們下山看到那麼多人頂禮朝山上山。
但我們是上午八點造訪,因為爬了一天福隆三星加碼福卯古道南路,回到五叉路口鞍部,已經走七個半小時很累了,兩點多就直接踢朝山步道回福隆車站,錯過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了啦!
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若事前有訊息,17公里不差短短的100公尺,我一定會往上走的說。。。
所以,經驗告訴我們:山友明年可以試試看,週年慶時來參訪靈鷲山,就可以安排上午或下午參訪十一面觀音佛塔順訪基點了喔!✌✌✌
相片MV
影像集錦
會飛的多羅觀音
雕塑藝術家黃映蒲暢談多羅觀音創作心路歷程
2012-03-01
頂起強勁海風 接引芸芸眾生
愛 躺在雲的懷抱裡
雲 不知所措
因為等下風來了 他要跟風走 —黃映蒲
長期從事造像工作的黃映蒲老師,是無生道場多羅觀音的創作者,首先指出造佛像的弔詭之處:「塑像的本心即為貪執,貪圖對『像』的執著。但塑佛像和藝術品不同,佛像旨在度化眾生,要能使虔信者感受到能量共振才有意義。凝視佛像時感應到佛,才能破除對像的執著,這或許是所謂的一念成佛吧!」
鑄造會飛的多羅觀音
在無生道場草創初期,黃映蒲時常上山拜會心道法師,突然有一天心道法師給他出了一道難題:「我想要做一尊不是現今觀音樣貌的觀音,你能不能辦到?」換句話說,不能做以前人做過的觀音像。從那次之後,黃映蒲時常睡不安穩,回家一直想該怎麼做,又該讓這個空間有什麼?
黃映蒲想要做出讓人感覺到風、會飛的多羅觀音,因為福隆靈鷲山上強勁的海風,讓他想起宗教強大的力量,能夠體現風的多羅觀音,是首要目標。但是會飛的多羅觀音,又不能一副飄飄然的樣子,否則跟敦煌石窟的天女有何不同?觀音要傳達的是祂承受眾生願力的慈悲莊嚴。因此,黃映蒲決定讓多羅觀音從身體姿態上動起來,左腳微往前踏,一前一後的大接引手勢,觀音兜被強風吹起,頂著福隆強勁的海風,接應眾生。黃映蒲打趣的說:「若用時下最流行的說法,眾生都被祂給Hold住!」
為了要讓觀音飛起來,黃映蒲設計整個觀音塑像的線條從頭部向頸椎往後滑,不只要讓一個大鐵塊飛起來,還要能夠在空間中無限延伸。然而對於一個造像者來說,卻衍生了更多問題:一個站姿而且形象不對襯的造型,又長年受強勁海風吹拂,可能會轉動甚至有傾倒的危險。黃映蒲要想辦法讓這尊觀音像屹立不搖,在視覺上或作品上都必須尋求平衡,也考驗著造像者思慮的周密程度。
信行願讓佛像不生不滅
為了創作這尊多羅觀音,黃映蒲下足了功夫。不分晴雨,有空就去現在多羅觀音的位置站上一陣子,感覺四季不同的福隆山頂,該安上一尊怎麼樣的觀音像?觀音如何在至高點才能接引眾生,並且因為眾生的信與行產生能量。不只用感情去度量,也務實地測量山頂的風向和風速,甚至在工作室做了一個風洞,用等比例縮小的方式去模擬強風對多羅觀音像產生的阻力。沒有學過風動力學的黃映蒲,發揮強韌的生命力和好奇心挑戰自己。在不斷的修正和調整之下,黃映蒲用多羅觀音的衣褶把風阻給減到最低了,也就是說風對山頂的多羅觀音幾乎沒有阻力的,就這樣身體微微往前,打著大接引手印的多羅觀音,配上飄逸的衣袖,焉然立於山頂。
將四季風向的因素都考量進去,黃映蒲相信他塑這尊菩薩的誠意會產生磁場,而眾生的念力能夠讓山頂的多羅觀音不生不滅。將近二十個年頭過去了,多羅觀音仍然如明燈般矗立在福隆山上,黃映蒲說:「倘若我有生之年看不到祂毀壞,就當作永遠不滅,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就當作是永恆吧!」對於黃映蒲來說,人沒有辦法創造不滅,但他卻努力找到那些體現永恆的東西。
向自然借觀念的藝術家
從事塑像藝術多年的黃映蒲,對佛像有一定的標準,人在佛像面前若無法感到與空間中磁場的能量共振,他認為這不是一個成功的佛像。談起佛像製作,首先有人本身的「技法」和念而生的「心法」,技法隨著功夫不同有所轉變,而心法來自天工師本身對佛法的修行。就像是將人造衛星打上太空中,技法發射人造衛星,心法將人造衛星帶到一定的高度,然後人造衛星之所以能動,是因為接上了宇宙運行的規律,黃映蒲稱之為「佛國度」。
對佛國度的認識,來自於天工師平時對佛經的研讀和自身的修行,因此塑像時,宛若潛入「佛國度」由人而造的佛像身上,去除所有不是佛的雜物和意念。最後留下一個具象的形體,若能夠回過頭去感動人,才是佛像。
那什麼是藝術品呢?黃映蒲認為藝術家應該要跟自然借觀念而非跟自然借東西,不管有機體還是無機物,自然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機制,讓生命走向平衡。儘管藝術時常是來自於自然的意念,但藝術家要讓自然的生命力在藝術品上發展到極致才是最美,這也是為什麼藝術品能夠讓人感受到能量的原因。
好的藝術讓人感覺到風
不管是人生還是作品,黃映蒲認為藝術家要很清楚人生是什麼?怎麼樣生活都好,不必追趕流行。對黃映蒲來說,為了藝術品付出生命的時光是美麗的,有了誠意付出的藝術品才是最美的。讓光明照亮的窗戶時時刻刻都在,人卻不曾注意,然而當暴風雨來臨,才會因為暴風雨吹響窗櫺,而注意到大自然震懾人心的美麗:好的藝術品如窗櫺般讓人感覺快樂,「人又會因為快樂而感覺到風」是黃映蒲在他的藝術品中試圖表達的。下一次上靈鷲山,站在多羅觀音的腳邊時,別忘了靜下心來感覺風的吹拂,當風吹起帶走了雲,也許會讓愛隨著快樂散播在人間。
無緣的靈鷲山十一面觀音佛塔。
十一面觀音
又稱「千手千眼觀音」,高15公尺,於蓮花中綻現,是北濱公路上醒目地標。十一面觀音,有護持十方法界眾生之意。像內裝臟三寶聖物,周圍環繞舍利塔一百零八座,代表降伏一百零八種煩惱,成就一百零八種功德。
而矗立於山上最高點,高十五公尺,於蓮花中綻現的十一面觀音,則是東北角濱海公路的新地標,也是心道法師近年閉關之關房。十一觀音面面各朝不同方向,寓有護持十方法界眾生之意。當中,又以十面表慈心予樂、大悲拔苦之意;最上一面則頂戴上師阿彌陀佛,象徵觀音修法的極致──「花開見佛悟無生」,代表圓成十一地佛果。
像內裝臟三寶聖物,周環舍利塔一百零八座,代表降伏一百零八種煩惱,成就一百零八種功德之寓意。立於此地,除可瞻仰十一面觀音聖像,激勵向佛之心外,也可遠眺臺灣東北角勝景如東南方的蘭陽平原、龜山島,東邊的三貂角燈塔,以及西北邊的臺灣極北點鼻頭角燈塔,周圍約三百度臨太平洋,為臺灣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