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
Dylan's Blog 原出處
裝備概論
以5天百岳三季縱走,全自理為例。
背包、帳篷、睡袋、睡墊約 1.4kg
炊煮及濾水約 300g (可不開伙)
頭燈、行充約 300g
雨衣羽絨等衣物約 600g
[裝備表範例]
背包:Zpacks Nero 305g
MLD Burn 450g、Gossamer Murmur 310g、Pa’lante V2 450g、KS 30 365g…等都可。背包若是有背架或是有支撐性的腰帶,沒有覺得比較舒服,簡單來說要領就是盡可能選輕的就是了。
(這樣的背負系統我目前沒有背超過7kg過,我朋友使用同樣的配組背10kg是說仍十分舒服,我預估應該能背到12kg,所以擔心自己裝備重而不敢使用無架式背包的人,可以看看你帶的東西有沒有多於我裝備表5kg。)
Nero可以把泡棉睡墊[內掛]當背板的設計我很喜歡,有6天食物時睡墊放背包外,剩3天睡墊就可以放背包內,比較美觀。Hanchor ASH-SUL39 200g是堪用,但沒兩側水壺袋我用起來覺得很不方便。
攻頂包S2S Ultra-sil Nano 30g不算重,要帶是可以。
帳篷:Plexamid Tent 420g
Tarptent Aeon Li 448g、Hexamid Solo 420g…等帳篷也行,這些帳篷底的材質都一樣,無數使用者回報終年無破損,地布一定不用。
天幕(Hexamid Pocket Tarp 148g)+露宿袋(Borah 119g)系統可以更輕,但我是比較喜歡帳篷。甚至Gatewood Cap 284g或Poncho tarp 120g還可雨具兼外帳,很硬的行程可以這樣組,Joe McCaughy就是用這種配置創世界記錄的。
簡單的原則是裝備能Cuben就Cuben,帳篷、背包、收納袋、防水袋皆是。Silnylon不論你是用便宜的三峰、NH,還是較貴的BA、MSR,都一樣是非Cuben,重而且會吸水,還要定期防護防水貼條,易燃,遇水會延展。
營繩:Litewave Lightning 每公尺1g
Z-Line 1.2mm Cord也行。MSR營繩是其4倍重,輕量營繩可想而知拉力比較低,我的建議是搭配採用[讓繩子拉力下降較少]的繩結,例如營繩連結帳篷別用死結而採用(優聖美地)撐人結、營繩連結營釘採用McCarthy hitch或Trucker’s hitch (事實上我是用調節片0.7g XD)。
營釘:Shepherd Hook 5g
這種鈦營釘是所有營釘種類裡面抓地力最低的,但別腦補認定它僅適合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事實上百岳這種營釘就行了,當然你得發揮適當的物理直覺:入土角度要好、該在上面壓石頭就要壓、視情況dead man…等,要注意,某些實驗裡這種6吋TiHook使用長度變短時,其抓地力不是線性下降,它在5吋時Holding power劇減,也就是說沒有完全把它打進土裡是很危險的。
MSR carbon core 5.2g、Ruta Locura 6g…等也是好選擇,而且這些營釘拔營清土都比V型或Y型營釘容易,這對我來說是重點XD。如果你不需要操作容錯率,那麼營釘頂多就是一支6g,別再重。
買直徑3mm的碳纖桿加工可得6吋3g的營釘,狂熱份子可以進入MYOG的世界。
羽絨被:Enigma 463g
[羽絨填充需要多少]這個問題牽扯到你多怕冷、攜帶什麼其他衣物、帳篷形式、面對突如其來的冷你要保暖到什麼程度…等,一言難以蔽之,我先暫以三季使用 -1°C的羽絨被來討論。
保暖/總重(絨重×FP/總重)比例比較好的有:
Enlightened Equipment Enigma & Zpacks Solo 6.8
EE Revelation 6.6
Feathered Friends Tanager 6.4
Nunatak ArcUL 6.2
Hammock Gear Premium Burrow & Cumulus Comforter 5.9
睡袋大概30名外才有,那很重。
睡墊:Switchback 6片 178g
ThermARest Z-Lite也行。泡棉睡墊是輕量化組裝裡完美的背板,而背包又可以拿來當睡墊,相互是令人滿意的組合。如果你要用充氣睡墊的話,那重量的比較會是[充氣睡墊+背包背板]vs[泡棉睡墊],前者會重很多。打包技巧據說能搞出背板的功能,但我試過之後是覺得效果不好。至於泡棉睡墊被詬病的大體積,我沒這個問題,因為…↓
不少人在選擇半身睡墊心理會有些糾結,但我要變本加厲地說,睡墊只需要78cm長就夠了。先撇除心理舒適層面,先只談生理上會不會冷的問題的話,「脖子以上&大腿以下不需睡墊,只要Switchback或Z-lite 6片就夠了」這是個清楚了當的宣稱,這宣稱適不適用在你身上,或適用多少程度,答案在你自己身上,得自己去嘗試,當然我是有把收納袋裝東西搞出個枕頭的,而且背包放腳下做為睡墊。
看到輕量討論社群人人都用6片時,才驚覺原來我長期都把很多睡墊長度的想要誤認為需要,然後我馬上拿6片Z-lite上山使用,不會冷是沒問題,但它短到讓我覺得十分窮迫,咒罵了好幾次[以後絕不要再用那麼短的]之後,不知怎的突然可以接受了,有蠻長的一段時期,雖6片可以接受但覺得8片才真正的舒服,到了現在,已經是[真心的]覺得6片就夠了。要是我又帶8片,大概是行程有山屋而不想被別人覺得輕量都睡得很淒涼而帶的。
如果沒有想去調適,或一直調適不成,8片也只多重58g而以。
雨具:Visp 140g
我要先為斗篷式雨衣說些話,它就一塊長方形的布搞個頭的洞而以,有三峰210g或MLD 120g等,相當於雨衣雨褲的功能,搭設技巧好的話,即可做為外帳搭配露宿袋過夜。傳統重裝動則背20kg以上,雨衣根本扛不住背包壓力,身體的冒汗也無法排出,斗蓬式雨衣由於沒被背包壓著,簡單的就可防外來的雨,材質儘管不透氣但因為樣式的關係,比兩截式雨衣還要通風,又更輕,一舉解決傳統重裝[一下雨就全濕]的窘境,只因為以前不知道誰提出[登山雨衣一定要兩截式],搭趁魔人文化一舉成為金科玉律,無人挑戰,使得這種經典的雨具從此不復見於台灣山區,十分的可惜。
Enlightened Equipment Visp 140g 透氣係數75000
Berghaus Hyper 140 Jacket 138g 透氣係數60000
Zpacks Vertice 158g 透氣係數56000 (有腋下拉鍊)
MontBell Versalite 134g 透氣係數43000
Raidlight Hyperlight MP+ 85g 透氣係數25000
這些是我比較屬意的雨衣,看重的是透氣。我流汗程度的體質背10kg在有失溫疑慮的氣溫中,透氣係數20000的雨衣可以乾爽的爬山,更容易流汗的人就得背更輕或是選更透氣的雨衣。
羽絨外套:Goose Feet Jacket
填充85~120g的羽絨外套裡,保暖/總重(絨重×FP/總重)比例比較好的有:
Goose Feet Jacket 4.39
Cumulus Primelite Pullover 4.25
Malachowski Zion Ultralight 4.15
Montbell Plasma 1000 Parka 4.05
Crux New Halo Jacket 4.00
其實輕量沒很貴,亂買比較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