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巨人夢-清水大山

  • Chengchi
  • 6,678 次點閱
  • 1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那是一群屹立在太平洋旁側的巨人,山峰南北高低參差、東西兩側陡峭。

不似中央山脈手牽著手、巨人的山峰獨立而富有個性,

而這群巨人裡,最龐大的、就是造就聞名斷崖的清水大山。

這段旅程你看見山腰的雲霧與山頂的強風、岩稜造就的獨特生態、

看見沒有電線桿與道路通達卻延續現代生活的部落、

看見巨人與海洋,定義了我們居住的島嶼。

行程:
D1 
11:25 得卡倫步道(轉捷徑)H182 >>>12:10~12:20 流籠頭中繼站 H386 >>>
12:36 得卡倫捷徑叉路 H495>>>13:27 砂卡礑林道起點 H820>>>13:27大禮流籠頭、教堂 H724>>>14:49出發、走同禮古道>>>15:15 砂卡礑叉路一 H671>>>16:00 砂卡礑叉路二 H724>>>16:25 Buya 的家 H910
D2 
02:40起床>>>03:30 出發>>>3:37彩虹屋叉路 H942>>>5:48第一水源 H1292>>>6:20 崩塌地賞砂卡礑溪谷>>>6:53 崩塌地(航跡) H1450>>>7:22 最後水源營地 H1537>>>7:30 登山口 H1557>>>7:53 上稜線 H1649>>>9:24西南方展望點 H2079>>>9:57岩區入口 H2215>>>11:00到三角點 H2406>>>12:15出發>>>12:31裸岩起點拍照>>>13:10裸岩結束>>>13:35 展望點 H2097>>>15:20 登山口 H1557>>>15:30最後水源 H1537>>>16:52第一水源營地 H1292>>>19:10 彩虹屋入口 H942>>>19:25 Bayu的家H910
D3 
4:40起床>>>5:13起登>>>5:22千里眼登山口H942>>>5:36溪溝 H1004>>>6:33 上稜線 H1395>>>6:40 巨石展望太平洋H1402>>>7:50 返程>>>7:59下坡起點H1407>>>8:13 陡坡Ending H1300>>>8:22原始林結束H1250>>>8:56溪溝 H1004>>>9:00千里眼山登山口H942>>>10:41 Buya 家返程 H910>>>11:03同禮砂卡礑叉路一 H746>>>11:17抖下坡結束H604>>>11:49 好空地,同禮步道叉路二 H409>>>12:03 巨石H326>>>12:16 三間屋 (接砂卡噹步道)H190>>>13:15 三間屋出發>>>13:35 攔沙壩>>>13:59 砂卡礑精華峽谷>>>14:20 五間屋>>>14:51砂卡礑步道口>>>15:05 出隧道>>>15:10 太管處


D1 天氣:陰

搭5:00南迴線自高雄出發、7:49到台東轉8:00普悠瑪、9:42到花蓮,再轉10:00的台灣好行直達太魯閣遊客中心。4.5小時的時間就能從南部跑到太魯閣,感到台灣城鄉距離的正因交通運輸的改善而壓縮。

2b9baf274e189cd420882fd7775625aa.jpg

11:25登德卡倫步道,如今這條步道是連接大同大禮部落的最快路線。

5eb16b9058513c10eda84c9bcf16d5be.jpg

我們挑了當地人俗稱恐龍脊的捷徑,陡上300M對於剛開始爬山的身體是一項很大的考驗

7cd5f0090f13a1bfa1eff9d6e39027eb.jpg

12:10 流籠頭中繼站 H386,流籠是砂卡噹林業的遺跡,經過大同大禮居民的修復,如今仍繼續運輸物資。向上遙望山脊上的流籠頭、那裡便是大禮,還有很大一段路上去。

d6f3fd45f1ef6d20e66960b71edc1f87.jpg

13:27德卡倫步道遠望亞洲水泥礦場與山下太魯閣族遷居的富田村。

經濟掛帥的國土政策,林業、礦業的開發給與了山地親近的可能、卻讓世居的住民從此與他們文化孕育的環境脫節。雙十連假,挖土機與卡車的引擎聲仍響遍山谷。

38b775f31d6bf6ba8644a3f0031413fe.jpg

d9b88270e5a3d6c87d2ad3ba3af89e17.jpg

13:27 路況寬廣平緩砂卡噹林道及大禮流籠頭。民國57年開始的伐木作業、帶來了砂卡礑林道與流籠,儘管林業開發消耗了山林資源、其運輸遺產卻給了大同大禮再度發展的契機。

5759709fb9feb3638bb487f4f3afbc7e.jpg

大禮部落的教堂,與派出所同為舊大禮部落的遺跡。69年遷村以前,在日本理蕃政策下,赫赫斯(大禮)與砂卡礑(大同)是少數得以原地發展的部落。兩部落所處的平緩坡地,在周邊的陡峭的山區中,給予了聚落與種植區發展的腹地。

14:49 在大禮待了快1.5小時,是時候需要動身往大同。問赫赫斯楚的老闆,他說走林道3小時、古道只要1.5小時,看了一下時間,我們選擇古道。老闆的兩個小孩領著我們到村口,兩人在陡坡上蹦蹦跳跳、差點追不上。

f88d29d0d45e0b3667a6e298dca2c858.jpg

同禮古道現況與台灣油點草。一路上的環境都屬於中海拔的霧林帶,人煙稀少的古道沿途不但常聽到山羌等...動物的叫聲,還能看見獼猴、山羌閃身過路。當然,也有山客討厭的螞蝗。在駐足欣賞油點草的時候被兩三隻螞蝗攻擊,以鹽巴退之。

4fb814e98c6f0ccd2a9127f3573e6d54.jpg

16:25 抵大同Buya 的家。

那是一個沒有車道連接、沒有電線桿串連的聚落。但聚落的住宿包含了飲食、熱水,幾乎生活機能俱全。

燒熱水的鍋爐、煮飯的瓦斯爐、瓦斯桶、新屋舍的鋼材、被褥...這些得以接軌現代生活的物資、全仰賴方才提到的砂卡礑林道與大禮流籠頭。他們或靠著修復的流籠(儘管需要付給流籠的主人不便宜的使用費)、或靠著雙腳走早上的步道接抵林道,再靠著機車、小鐵牛在林道運輸。

除了生活設施,近年大同的房舍還裝設太陽能蓄電池、以取代柴油發電機供電;

然電力時常只能維持入夜的兩、三小時、也不能使用冰箱、電視、充電設備、吹風機這類家電。

所幸沒有訊號、也就不必使用手機;娛樂靠無線電廣播、冰涼山泉水取代冰箱。坐在長廊風乾頭髮、與部落阿姨、登山客聊聊天。

這才發覺或許生活的消耗可以很清減,但山居生活終究只是短暫的體驗;我能放下周身的工作與人際、遁入大同山居的生活模式嗎?

D2 天氣:早上晴、下午轉霧

根據以往的紀錄,大同部落往返清水山全程11.8公里,前9公里為沙卡礑林道,自海拔H910平緩爬升至H1557公尺、清水大山西北側的登山口;再陡升攀爬近H850公尺到達山頂,全程14~16小時。聽聞這位東海岸巨人常年藏於雲霧,我與同伴心有默契,如果隔天起床看天氣仍跟昨天一樣烏雲濃霧、就取消登頂的計畫。

3:00一起床,沒有電力的屋舍外、四周山稜圍出一方漫天星空,頓時放下心中大石。

c777acd27606c10968c7c2e5f5041300.jpg

3:30出發。黑漆漆的沙卡礑林道其實已無全線寬廣暢通,甫踏進林道就遭遇比人高的草叢、大大小小的溪溝沖蝕與崩塌,正在消化這座人類曾開闢的康莊大道。

cf3e537c6c6e7f8f3daa49b262a121cf.jpg

5:10林道旁側、巨大原始的筆筒樹成林、滿眼的蕨類、蘚苔、蕈菇,還有常見於中海拔潮濕山溝的紫花鳳仙花,顯示這片巨人庭園雲霧潮濕的特性。燈光照到一雙反光的眼睛,定睛一看、一隻黃喉貂竄入樹洞。

a6d3f59db36a3887027678d3f642736c.jpg

34ed4e561aaf3bed5c037de35402d5aa.jpg

6:01分,日出首先印照在對岸的三角錐山,紅金色的光形成一道溫暖的濾鏡、覆蓋在湛藍的天空與翠綠的山林。從崩塌地向西北望,由左至右為:三角錐山及二子山。前方一道陡直高聳的、銀白色的變質大理岩壁壘,就是接下來的目的、巨人之王:清水大山。這裡是沙卡礑溪上游、人跡罕至的谷地。谷地周邊的大山展示著太魯閣山區的個性:陡峭、巍峨。

cb44118a9b244df1bdb6313f7a0477e1.jpg

6:54 第一水源至最後水源間的崩塌地。當砂卡礑林道橫越清水大山的崩壁,林道的崩毀難以避免。那是山對於登山訪客、對於山地經營者的考驗。

c10f50b04cad13def60a6e8dbec0369c.jpg

7:22 最後水源營地 ,昭示著平緩的林道即將結束。

00a2f0f1e4968857414e7810fdee96f4.jpg

8:02 精美的陡上坡與一旁的肉穗野牡丹。倒木、樹根、石頭上濕滑的蘚苔。相較於整個林道沒有人的時光,在這裡我們遇到很多同行的登山客。有被我們追上的、也有從身後超車的。陡上的坡才真正考驗著登山者的體能與技巧。

893bcf64e25be482198b13423c0571a0.jpg

8:53隨著海拔拔高、強風吹拂,周身的森林發生了變化。鐵杉、圓柏逐漸現身,紅豔豔的櫸木點亮整片翠綠山頭。兩側的刺柏扎得同伴哀哀叫、地面的岩石已不見松蘿;由森氏菊、龍膽科(疑似高山肺形草)等...高海拔常見的低矮灌木取代了大量的蕨類。在大學,植物學老師曾說台灣的山脈的沉降現象,H3000公尺海拔的植物、在2000公尺初的清水山現身。便是因為長年的強風、低溫與高山環境相似,而產生的現象。

79d8b00a065661156cbf09550641251c.jpg

9:24 南方的展望。畢露、中央尖、南湖群峰在身後的西西北方露臉、前(南)方是一彎太平洋沿岸的山脈,七星潭隱約可見,千里眼及立霧山此刻像是兩位比肩站立的孩童,凝望太平洋廣袤無垠。

85ab0fb12bd362b89fdbb969ce6e5c4c.jpg

6dc01f04abada9b890e42e6c61916e9a.jpg

9:57抵達清水山最精華的岩稜區。銀白色的大理石岩稜像是一條崢嶸壯美的巨龍。彩衣的人綴於其上、與紅紅綠綠的森林爭輝。雲霧在腳下繚繞,萬丈深處、砂卡礑溪谷的藍綠色絲帶仍依稀可見。

d7b2600689b16529aa53707b37712980.jpg

11:00終於抵達清水大山三角點。

三角點是一座山的終點、也是山友們最終聚集的地方;大家圍繞在三角點前的碎石平台,聊天賞景,好不熱鬧。

53ae2cb8452a70417be6d4270ed2ad1c.jpg

西北方的南湖群峰、中央尖、畢露羊頭、連後方的合歡群峰、奇萊北峰都盡收眼底,那是中央山脈的諸神,我們得在巨人的肩頭、才能瞻仰其雄姿。前景是太魯閣七雄的群峰:曉星山、二子山、三角錐山,圍出砂卡礑蔚藍色的、夾雜大理岩銀白色的清澈溪谷。

8836eb892290eaf360b77d43810ae0d3.jpg

向東方望去,前方山頭應是清水斷崖的頂點、陡峭的山稜向下插入雲端、不見底的山海邊界。前方海天一線,聽不見太平洋的浪聲、只聞猛烈的陣風吹嚎,讓人感到懸崖的壯闊。

12:15 山頭人潮漸漸散去。依依不捨山頭的好風景,我們一路上走走停停,至岩稜區末尾已是13:10,竟待了2.5小時!

b3e042a82edc735a0bb93fb6d4c5f060.jpg


6465bcb20ea0608a773bd10d8ad1c7de.jpg


7e4b71204472ec9d938383000ee109d8.jpg

過午的雲霧開始堆湧、翻飛,鋪蓋腳下的河谷與大洋。此刻的風景變換成另一種樣態,

南方沿海的山稜此刻像一頭頭浮出水面的鯨魚,時而隱身時而露頭呼吸。

而太魯閣的巨人則好似沐浴,半身斜倚在不斷起浪的水面。

7a14ee062d28e058252256db4c1f8af6.jpg

這條巨石崢嶸的登頂路,看似暴露而質地脆弱、實際上登頂兩側的坡是和緩的、石頭的重量相互嵌合、使得踏足的石稜比視覺上來得穩固。果然視覺的恐懼時常與真實有差異。

13:10收起單眼相機,專心踏上回程的路途。依早上的步程推敲,回程時間大概5個小時起跳,心理一邊估算著摸晚黑的機率、一邊跨過倒木、樹枝、青苔石頭。長時間的跋涉在體能與意志上都是考驗,尤其當令人振奮的風景已過、當周邊的草木少有驚喜,昏倦倦的腦袋與痠疼的大腿便容易攀上身軀。
f5f36dd02bcd466afc5e5b48c4a2c8b6.jpg

15:20 回到登山口,雲霧此刻已悄然覆蓋於松蘿滿布的森林。雲霧帶的經典樣貌悄然誕生。

6477b9349eccd004d6c82ce137448f83.jpg

16:00一路上的木橋、崩塌,讓原本平緩的路線增加不少趣味與難度。一路回程遇到不少返程的登山隊,偶爾比肩同行、介紹彼此並分享爬山的經驗;一個轉彎、或者他們的休息,我們又分道揚鑣。

19:25 回Bayu的家。上山為了目標的美景、下上則欲求著舒適的物質。

朋友笑說:他回程能一路不休息、都是想著Buya的飯菜跟熱水澡。

當接近村子,在漆黑的雜草中你聞到了柴火的味道、然後看見了家戶的圍籬現身,於是內心無比興奮地叫喊著:終於到部落了。熱的飯菜、紅茶、洗澡水。如常不過的生活物質在跋涉辛勞的洗禮下,昇華成兩三日最幸福的片刻。你深刻感謝著建立這座家園的居民。


D3 天氣:早上晴、中午轉陰雨

前一晚看著雲霧散去、掛滿月亮與星子的天空,不斷猶豫著是否上千里眼山看太平洋;想到下次再來花蓮都不知道是幾年後、會不會也有如今的好天氣。睡一晚,隔天起床就決定來上山看海。

d3483d10c4fba4103e0d74adfca4a762.jpg

5:22千里眼登山口。這條路線短短1.8公里就上升H500公尺,眼前微亮的天空剪出的山頭、就是千里眼山的稜線。一路陡上的山路,自大同部落的水管路上行,一路都是開發過的次生林、竹林,過一半的路程才能看見原始的林相。腳踩的路不似昨日清水山岩石遍佈、多為泥濘的土路與樹根。一路上還遭遇早晨散步的藍腹鷴。

7db999011ef41b6bc644ee8c16b20c4a.jpg

06:33上稜線。原先早晨爬在山的背陽面,一路陰冷而潮濕,直至稜線,呀然撞見黃色的陽光遍灑林野,與之輝映的太平洋則在灌叢的間隙露臉。

95a9be2844e644a08f85732e403f2cc5.jpg

06:40 在稜線上走約10分鐘,便抵達太平洋觀景石。透過早晨陽光金黃色的濾鏡,我們自另一種角度俯瞰蘇花最險峻的地區,左邊能看見清水山的側身、一處對峙於太平洋旁的陡崖,右邊則能望見立霧山與其腳下的立霧溪口沖積扇。相較於清水大山、千里眼山距離太平洋較近,在岩石上能看見海洋多變的紋理、聽見陣陣海浪翻湧的濤聲。台灣沿海很少有山地能像砂卡礑三雄一樣,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巨人肩膀、以不超過10公里的近距離眺望太平洋,沒有平原、也沒有一點火山岩錐特有的底座緩衝。

8c1eabd17725c229e4a6c54b6415ede8.jpg

此刻恍若大山與我以相同的方向凝視大洋,在島嶼的邊陲、守護身後的中央山脈諸神與山腰的子民。那是大海與陸地的邊界、島嶼就此定義,島嶼的文化與生命,也在山脈與海洋交雜的環境中孕育、陶冶,形成如今的自然與人文風貌。

7e3d758eb5fc1b47d9ad82da51b762cd.jpg

7:50,不貪戀三角點的返程。一路上回望千里眼山腰的林相,高大的筆筒樹與各種形貌各異、高度近乎一人高的蕨類鋪蓋了整座山坡,恍如遠古森林穿梭。

4973aeaa31a15da2eb1498078bd2a55d.jpg

千里眼山的路況一攬,倒木、泥濘與滿眼的蕨類。

bdb601e1046af184d4f37fd2c9b0df86.jpg

自部落向北遙望,左至右為:三角錐、曉星山、清水山與距離較近的千里眼山

3b36e1fb5b5f0de413ad01fa58d47edc.jpg

向東望,三角錐山的身後,佇立著陡峭的塔山與丹錐山。

大同是一片太魯閣巨人擁抱的緩丘。巨人陡峭的身形減緩了殖民者的侵略、而平緩的山丘則給予聚落與種植區發展的腹地。恍如喜馬拉雅的香格里拉,卻又因山域的面積較小、城鄉距離較近,讓她始終無法遺世獨立地保留自身的文化;但也因城鄉距離較近,讓她得以跨越舊部落發展停留於歷史的命運,引入現代的物資、延續部落的生息。

9:00回到千里眼山登山口,如果不登頂,大概3小時就能往返太平洋觀景台。

a863113aa75444767ce56b5d46e6dbfd.jpg

10:41 與Buya家的阿姨道別,連假末尾、大家都啟程下山、山屋空蕩蕩又再度恢復了寧靜。

340a7d019eb18d1160f3c1481a532949.jpg

11:20艱苦的砂卡礑下切路現況,這段路長2.4公里、自海拔H910公尺下切至H190公尺,不亞於昨日的攻頂路。密密叢林的陡下山路沒有一絲涼風,選擇先苦後甘的路走得揮汗如雨。

ce3be5fa4f6a64c2fe1f683639b3a447.jpg

12:16 終於抵達三間屋、砂卡礑溪畔。迫不及待去溪邊冷卻一路下山而發熱的膝蓋、大腿與腳趾。一脈藍綠色的溪水與山頂望見的絲帶有相同的顏色,溪床遍布的銀白色巨石或許亦來自昨日登頂的崢嶸岩稜、經過水流打磨、形成如今圓潤而光滑的樣貌。

1037d31138b0aa36c30aaa3b2629f52d.jpg

13:15 收起爬山的雨鞋、換上休閒的短褲自三間屋出發,試圖換上一身觀光客的行頭,卻藏不了肩上有沾些泥巴的背包。砂卡礑步道於我而言是初訪,想到六年前大學時曾獨自慕名而來,卻被步道入口滿溢的遊覽車與下方密密麻麻的遊客嚇跑。沒想到這次初訪,是從終點走回起點。

d40ea9d2561fe0207a31fe609212e82e.jpg

13:59 砂卡礑溪流。

太魯閣的河道總是如此戲劇;你才剛看過攔沙壩橫越河床的寬廣、幾分鐘後便急遽收窄、彷彿巨人們腳貼著腳的縫隙。河流在其中努力擠出自己的生路,於是壯闊的峽谷誕生了。

ffe5f0fbd9f6eec6da774c8d5f9b4411.jpg

溪水是藍綠的衣帶、潔白的變質岩如寶石點綴,或立於水潭之間、或藏於水色之中,形貌各異。在這裡你見不到前幾天行過的山頭,巨人的樣貌隱於近眼的壁壘後方。當然,你也無法望見中央山脈的諸神、除非你站在巨人之王的肩頭上。

d46ef85d7ecdcc3e632f597c5c1bea6d.jpg

14:20 五間屋的遊客商店。大同、三間屋、五間屋,遊客數量每過一個分界點就多增加一些。尤其五間屋一到:洋裝與亮麗的名牌小背包,潮牌的排汗衫與手上的小電扇。

對遊覽砂卡礑的旅人而言,五間屋或許已代表進入自然的深處、手機沒有訊號;但對走出大同的人而言,五間屋充滿著城市文化的信息,那是曾經依傍的、如今感到有些格格不入的氛圍。而砂卡礑依舊是砂卡礑。藍綠色的水、風貌各異的石頭紋路,跨越歷史一路走到今天仍受到不同訪客的讚揚。

1233177fd1cb6d0cdeb540df2f83d98a.jpg

15:05 走出砂卡礑隧道,彷彿自山林的天地走回人間。

後記:

三天兩夜的行程自由而簡單,清水山的雲海、太平洋的遼闊、大同的簡單山居,是這趟旅程最銘刻的記憶。一路上山總是能感到五官在當下的踏實感,沒有繁雜的訊號與世事分神、只有當下察覺環境帶來的驚喜與內心的平靜。一路上與長久一起爬大山的夥伴默契十足,彼此路上不多語言、並在感動之處久久逗留、紀錄、發呆。恍如過去大學的日子與自己仍然存在,一如既往地品嘗風景帶來的滋味,如此真實。

出了隧道,手機解除飛航模式、訊息的通知迎來不絕、日常再度無縫接軌,

清水大山終於成為如常日子裡,一場逃向太平洋巨人懷抱的夢。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