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百岳講堂】山雲白袍~斜槓醫師的登山安全攻略

  • Straybirds
  • 7,328 次點閱
  • 2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王士豪醫師為台灣高山醫學的權威,且為全球高海拔醫學領域前3.3%的專家,2013年成立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發起加壓艙建置計畫,2018年完成100具加壓艙建置,建構全球唯一的高山症急救網,截至目前為止,成功挽救10條生命。

72e156028f5c39d5434547970ecdee41.jpg

近來王醫師將其20多年登山的寶貴經驗,撰寫成「瘋高山」乙書,可謂是個人登山的武功秘笈,其內容除有其研究台灣本土高山醫學的總結及多年登山經歷之心得外,尚包含登山必備的醫學常識、常見迷思,及五個血淋淋的真實山難救援故事(宛如高山版的即刻救援),可以說是每位山行者必備的葵花寶典。100mountain為推廣登山安全教育(相關課程請參閱百岳戶外學院),特邀請王醫師舉辦免費講座,以下僅就講座中有關高山症與失溫之預防及處,二個登山最常見之問題,摘要如下:

d9b3946181aae5f17a68f178f15e5374.jpg

高山症之迷思

  • 山難事件中意外傷害最多,其次為高山症(發生率36%(1/3)
  • 威而鋼只能預防高山肺水腫不能治療,且其副作用會加重急性高山症及高山腦水腫之頭痛、嘔吐等症狀。依據王醫師多年登山隨隊醫療經驗,台灣高山都在海拔四千公尺以下,建議不需使用威而鋼
  • 紅景天無法預防高山症
  • 量血氧無法預測高山症,但可做為觀察是否惡化參考。
  • 兒童的腦殼較小,腦內空間相對成年人侷促,因此腦血管擴張就較容易導致腦內擁擠,出現高山症機率(59%)較成年人(36%)高

高山症之預防

  • 高度適應(在中海1500~2500公尺過夜)
  • 慢慢上升高度。
  • 攀登高山前2個月先到高海拔地點住滿3個晚上,讓身體記住高地環境(合歡山最適合)。

84ce259ca9304ffd7ce8918a785868b7.jpg

高山症之症狀

˙高山症與腦水腫成因(皆因腦袋擁擠):因為高山氧氣不足,大腦為了要獲得足夠氧氣,必須讓血管擴張,讓大量血液流到腦部,增加供氧,但頭骨空間固定,血管擴張會造成空間受迫,因而產生頭痛、頭暈、疲憊虛弱,甚至沒胃口、噁心、嘔吐等症狀,當腦部血液太多,造成血管內的物質跑到血管外,即為腦水腫,會產生神智不、胡言亂語、走路歪七扭八或無法走直線等症狀。

  • 急性高山症:登高(2500公尺以上)+頭痛(第一個症狀)+頭暈或噁心嘔吐(病情變嚴重指標)或疲憊虛弱。
  • 高海拔腦水腫:急性高山病+走路不穩或意識變化。像喝醉酒一樣,迷迷糊糊、胡言亂語、走路搖搖晃晃、神智不清。
  • 高海拔肺水腫:明明在休息或是在睡覺時間,卻像剛跑步完一樣氣喘吁吁或是胸口不舒服,呼吸很喘,心跳很快,很累無法活動。嚴重時甚至會嘴唇發紫沒有血色。

高山症之處置四大定律

  • 高山上任何病症都先假定為高山症處理。
  • 出現高海拔症狀千萬別繼續上升高度。
  • 若病情惡化或無法腳跟對腳尖走一直線,請立即下撤(或以加壓艙原地模擬下降高度)。
  • 不讓高山症患者落單。

※藥物(屬於醫療行為,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進行,在山上可以遠距通訊進行)。

ca39fae12d2f0cc2920dd64f233434c7.jpg

失溫的預防

  • 高山症進入危急的進程,大約6到20小時,但失溫卻可能在3小時就死亡,所以失溫比高山症更容易致命。
  • 失溫定義:中心體溫低於35度。(不要用體溫計判定,要依病患身體表現判斷)
失溫分級
中心體溫
身體表現
第0級
大於35度
劇烈顫抖,意識清楚,身體功能完好,且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第1級
35度~32度
意識清楚,顫抖減少,身體功能略為下降且需要他人照顧。
第2級
32度~28度
意識模糊,停止顫抖。
第3級
28度~24度
失去意識。
第4級
24度~13.7度
外觀看起來近似死亡。
第5級
小於13.7度
必定死亡,無法回復。
  • 顫抖三部曲

1.感到寒冷:體溫在37~35度間,會開始顫抖。

2.非常寒冷:體溫在35度左右,會達到顫抖的高峰期。

3.顫抖逐漸少,身體機能下降,需要他人照顧:體溫低於35度,進入真正的失溫。

  • 預防失溫救命五招:

1.危邦不入(避免在雨天走在稜線上,宜進入森林或岩洞找遮蔽);

2.完善裝備(外層防水防風、中保暖層、內層排汗);

3.早期察覺失溫的症狀(顫抖與是否需要他人照顧是判斷重要指標);

4.準備緊急備用衣服(背包裡隨時要有一套保命衣:中層衣服、內層排汗衣及褲子,並做好防水);

5隊友相互扶持。

失溫的處置

  • 確保救援者安全(不要增加失溫人數)。
  • 阻斷傳導對流及蒸發(尋找遮蔽,脫離濕環境,除去濕衣物,換上乾衣物)。
  • 適時補充食物及飲水。
  • 意識清醒,且不會嘔吐的病人可給予溫紅糖水或薑湯。
  • 避免喝酒。
  • 儘快下撤、求救。

d14c387a79dee267ac4e4077d80d7297.jpg

嚴重低體溫的處置

  • 主動體外回溫:喝溫水、將溫水瓶或溫水袋置放於腋下、大腿及頸部等處。
  • 被動體外回溫:移到乾燥溫暖處、移除濕冷衣服,換上乾燥衣服,如嚴重失溫致無法自主呼吸,要用睡袋及睡墊包裹。
  • 失溫導致的意識改變與高山腦水腫或嚴重高山症導致的意識改變很難區分。
  • 處置順序是先做失溫處置,其次再下降高度(或使用加壓艙)。
  • 如做完失溫處置意識沒有變好,但使用加壓艙或下降後意識逐漸改善,表示意識改變原因是因為高山症,反之則可能來自於尚未完全回溫或其他原因。

f109a4202b0d5e7b5553a65f549b3c1d.jpg

後記:108年11月8日南湖山屋一位山友發生急性肺水腫症狀,經使用加壓艙後狀況緩解,可在隊友攙扶下,自行下撤至雲稜山屋,惟因為沒有直接下撤至平地加上太過勞累,翌(9)日第二次惡化,當晚11:30肺水腫患者經加壓艙處理,狀況無緩解,眼見患者越來越嚴重,乃由阿凱登山服務團隊協作2人徹夜輪流將患者緊急背負下撤,送至宜蘭醫院治療,成為加壓艙成功救治的第11人。對照2005年因沒有加壓艙的情況下,致救援失敗的案例,更彰顯加壓艙建置計畫之高瞻遠矚及重要。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