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歷史縱深
所謂「淡蘭古道」,是指清朝「淡水廳」到「噶瑪蘭廳」 之間往來的道路。概可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其中北路又可分為兩條主路線及一條連結線,此三條古徑分別為:
一、燦光寮古徑、楊廷理古徑:瑞芳-九份-福隆-石城(約36公里)
二、入蘭正道(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瑞芳-猴硐-雙溪-大里(約33公里)
三、古徑連結路線(燦光寮到牡丹的三貂慶雲宮,約3公里。三貂慶雲宮為燦光寮古道與入蘭正道上的金字碑古道交會處)
在這張綿密的路網中,藉由古道、溪流、梯田、古橋、石碑、古厝、廟宇、土地公及老街等景觀,搭起現代與往昔連結的橋樑,而自18世紀末以來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行走其中的商旅與傳教士、疾馳其中的軍隊與「土匪」,乃至隨著漢人拓墾而遷徙的原住民,皆在淡蘭百年山徑中留下豐厚的故事與記憶,是文化底蘊深厚的百年古道。
在新北市觀光旅遊局與千里步道協會歷時4年合作下,2018年底淡蘭古道旅遊路網正式推出,並經行政院核定為國家級綠道,北路官道也宣布全線修築完畢,開放民眾自行安排行程遊覽。
淡蘭古道深度旅遊~跟著雲天道長出去玩
淡蘭古道不僅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因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也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是每個台灣人此生必遊的旅程之一。適逢台北巿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吳秘書長雲天(也是淡蘭古道北路的催生者之一,蕭學苑大哥稱其為淡蘭古道之長,故謔稱為雲天道長)推出「淡蘭古道北路瑞芳大里長距離健行自行車體驗」活動,趕緊利用活動延期釋出2個名額的機會,約伴報名參加。
整個活動有山有海,風光綺麗,透過在地文史工作者的解說,深入瞭解先民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如今雖然不復當年的榮景,但小徑旁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仍能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的古道氛圍,透過兩天一夜結合火車、公車、健行與自行車完全低碳的綠色交通模式,更能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活動規劃
DAY1 | 瑞芳火車站出口集合(0700) → 搭乘基隆客運(827公車)至九份福山宮 → 步行樹梅坪古道至樹梅坪觀景台 → 步行百二崁古道至草山戰備道 → 步行草山戰備道至樹梅坪礦場遺址 → 步行燦光寮古道至燦光寮遞鋪遺址 → 步行楊廷理古道至雞母嶺晚餐及過夜 |
DAY2 | 雞母嶺早餐 → 步行楊廷理古道至打鐵寮 → 騎自行車至澳底仁和宮與吳沙墓 → 騎自行車至舊社 → 騎自行車至遠望坑午餐福隆便當 → 步行草嶺古道至大里天公廟 → 步行至大里車站 → 賦歸 |
嚴竣的考嚴
臨行前一天,在深秋形成的鳳凰颱風預報路徑,由原本趨向巴士海峽的路徑轉變成在東部海域北上的路徑 ,因此一路線的改變,週五到週六之間台灣北部、東北部、東部預期仍會受到它外圍環流影響有短暫陣雨機會,這樣的預報,讓領隊繃緊神經,因為考量首日的燦光寮古道就在台灣東北部第一排山區,燦光寮山、草山、草山南峰、南草山這條稜線只要颱風外圍環流掃到就是暴雨,途中要越過牡丹溪上游,主要的集水區就在這個範圍…等因素,直到週五下班後才通知活動照常舉行,並在臉書寫下「不下雨就不淡蘭了,下颱風雨就淡然了」的註腳。
裝備的選擇
參考氣象預告的資訊及領隊行前通知的建議,考量楊廷理古道有多處需涉水越溪,所以決定首日穿雨鞋,另攜帶KEEN 運動涼鞋做為過夜及翌日騎自行車時穿著,另外因為雨勢不大,決定以撐傘代替雨衣、雨褲,再搭配Icebreaker底層衣及The North Face防水透氣衝鋒衣,希望能以精良的裝備扺減不太友善的天氣,並以舒適輕鬆的心情,享受這趟有專家陪伴的古道之旅。
煙雨朦朧的淡蘭古道
首日一大早由台北搭火車至瑞芳站下車時,天空即飄著毛毛細雨,一行人轉搭827公車上九份福山宮,車上乘客不多,幾乎被我們一行二十多人包車(畢竟在這種天氣還出來爬山的人,是少數山痴吧?)。8:20由福山宮起登,16:15抵達雞母嶺,步行時間近8個小時,其間走訪了樹梅坪古道、百二坎(即貂山古道北段)、燦光寮古道及楊廷理古道等淡蘭古道北路的官方版主要路徑,全程都在雨中漫步,雨勢時大時小,雖然因此錯失了樹梅坪觀景台的山海大景,但撐著傘走在樸實的古道上,更讓人引發思古幽情,難怪領隊會說「不下雨就不淡蘭了」。
↑瑞芳公車站
↑九份福山宮整裝起登
↑走在煙雨矇矓的樹梅坪古道
繁華落盡見真純的淘金聚落
本次行程的第一個亮點是由九份的樹梅坪古道接金瓜石的百二崁古道至樹梅坪礦場。這一帶曾是採金歲月最後的據點,隸屬金瓜石礦區的大粗坑與樹梅坑礦山環繞,岩壁因含有金硫砷銅而呈現獨特黑色,隨著時光的流逝,當時的茂風聚落現僅留有金礦坑與石厝遺跡,樹梅礦區則留有當年的辦公室廢墟與一層層露天開採後的裸露岩壁,見證北台灣的淘金歲月。在行經茂風聚落時,雲天道長說了一段有趣的採礦故事:
日據時期瑞芳礦區礦權係由藤田合名會社(藤田組)取得,1913年藤田組技術人員評估瑞芳礦區礦體開採殆盡,有意放棄瑞芳的金礦採礦權。於是顏雲年便於1914年將瑞芳礦區所有管理權承租下來,揚棄藤田組的新式採礦技術,回到傳統有利於採掘旁支礦脈的「狸堀式採金法」,並採用採礦承包的方式,將礦區切割成大中小不同區塊,層級化的分區出租、分區監督,承租人只要付租金,挖到的金礦全歸承租人所有,因而使得瑞芳礦區產量大增,勝過日本人管理時之產量(OS:感覺好像是現在的直銷制度)。
↑樹梅坪古道
↑樹梅坪觀景台(領隊要我們發揮想像力,眺望前方由左至右分別為九份山城、深澳岬角、大肚美人山、無耳茶壺山、金瓜石老街及陰陽海等山海大景)
↑說好的山海大景
↑百二崁古道
↑古道上的土地公-福安宮(前後緊鄰二座)
↑茂風聚落古厝遺跡
↑茂風聚落金礦坑(路標牌旁),一旁的辦公室遺圵已在荒煙蔓草中
↑草山戰備道貂山古道登山口(此地地名為風吹輩隔,即台語風吹飛過之意)
↑金瓜石福德祠(在貂山古道登山口旁)
↑樹梅坪礦場辦公室遺址
↑辦公室旁的土地公(此地唯一有貼磁磚的土地公)
尋找官道上的珍貴遺跡(汛塘、鋪遞、柑仔店、石厝、梯田及埤塘)
續行走訪燦光寮古道及楊廷理古道,為淡蘭路網中歷史最久遠的路線之一,至少可追溯至三百年前,為噶瑪蘭廳與淡水廳之間公文往來的傳遞官道,沿途設有汛塘(清朝最基層的軍事單位)及舖遞(清朝傳送公文的郵遞站),還有在古道重要叉路口形成的柑仔店與奉茶文化。此外,因此處丘稜地形成的散村文化、古老石厝及梯田景觀等,都是必須慢下腳步、仔細觀察,才能在荒煙蔓草中發覺這些遺址。
↑燦光寮古道
↑柑仔店遺址
↑楊廷理古道
↑楊廷理古道有多處需跨越牡丹溪
↑古早厝地(石磚、石磨非常大器,光是搬運這些建材,就要費很大人力、物力,顯見是有錢人家)
↑燦光寮舖跡(同時兼具汛塘及鋪遞的軍事基地)
↑雲天道長賣力解說
↑越過幾道小溪沿著廢棄梯田前進
↑黃吉祠(從結構外表來判斷,黃吉祠屋脊是平的屬陰廟;一般的土地公廟,屬於陽廟,屋脊結構會微翹)
↑燦光寮12號-簡家古厝(保存的非常好,高聳的石牆呈現獨特的美感,屋頂用鐵道做為防颱的加強工事)
註:此為私人住宅,仍保有建物所有權,雲天道長係在事先徵得屋主同意後,才讓我們進去屋內吃午餐,以免去大家在雨中撐傘用餐的窘境。此外,雲天道長並介紹老宅人畜共生的建築架構及其所保存著非常完整的早期農業時代的農事用具,儼然是個小型的農村博物館。
↑雲天道長提醒注意左邊的植披內有水壩壩基
↑簡家古厝附近的埤塘(由於這一帶旱季雨季分明,先民為了避免旱季時無水可用,都會在山谷間築壩或挖掘埤塘蓄水)
↑竹子在農業生活中是重要的生活材料來源,所以先民拓墾定居時通常都會在附近種上竹子
↑淡蘭古道代表性物種~雙扇蕨(是侏儸紀時代前就存在的古老蕨類)
↑來到雞母嶺,已經可以看到海岸
農村美學體驗
走進村落也是重要的古道體驗,走完楊廷理古道,首日行程在雞母嶺街11號蕭學苑大哥老宅暫歇。蕭大哥為人風趣幽默,對家鄉富有濃厚情感,近來積極復育水梯田,建立蓄水功能的埤塘,並以田野管理人自稱,積極實踐里山倡議精神及環境共生理念。這個看似人煙稀少的鄉野,在蕭大哥的努力經營之下,透過13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復育天光映照稻田水面的美景,並推出結合在地傳統農耕、飲食、地景、生態的230年山村地景生活美學體驗計畫,大受歡迎。
↑蕭大哥為遠道而來的朋友準備的石花凍
↑結合在地食材融合傳統料理的山村風味美食,對於長程健走的旅人是很大的精神慰藉
↑最難風雨故人來,託雲天道長的福,蕭大哥加碼贈送手作憨吉貴體驗活動
↑地瓜稀飯+古早配菜,是古道上最健康美味的早餐
東北角海岸騎乘
第二日由雞母嶺步行至打鐵寮登山後,換騎乘自行車在貢寮文史工作者吳杉榮(吳沙後裔)老師的帶領下,走訪古三貂港澳底、吳沙故居及吳沙墓,並沿龍門鹽寮自行車道,造訪仁和宮、鹽寮抗日紀念碑及昭惠廟等古蹟,瞭解先民的宗教與生活及日本接收台灣時的故事。。
↑由雞母嶺走完最後一小段楊廷理古道至打鐵寮登山口換騎自行車
↑吳老師依據清朝地籍資料,推斷此涼亭至溪邊的腹地即為吳沙故居地
↑仁和宮(澳底信仰中心)
↑仁和宮主殿的八卦藻井是陳應彬大師(清光緒年間台灣木匠大師)的作品
↑吳老師正在說明龍柱旁的小龍柱為出食台(可放飯食供孤魂解飢)
↑吳沙墓
↑鹽寮海岸(日本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大軍由此登陸)
↑鹽寮自行車道
↑昭惠廟
↑雙溪河岸風光
↑龍門吊橋
最後一里路
行程的尾端是要翻越近6公里的草嶺古道至大里,完成瑞芳至大里的淡蘭古道全段旅程。吳老師說淡蘭古道有三項非常特別地理氣候特性,分別為三貂嶺的雨、雞母嶺的土及草嶺的風。在最後一段越草嶺古道的路程,吳老師細細解說日本北宜鐵路隧道開通前的繁華與故事,古道上跌死馬橋的緣由(其實是被日軍的大砲壓死),雄鎮蠻煙及虎字碑的碑文及客棧一條街舊址,沒有達人指引,走過經過卻都錯過。
↑草嶺古道
↑跌死馬橋(吳老師說應該稱壓死馬橋,因為係馬兒拖砲摔落橋下,而遭後面的大砲壓死)
↑遠望坑溪
↑雄鎮蠻煙(工匠特地把它雕成一塊匾額的樣子,並以溝紋為框,可讓雨水順溝紋流向下方,使字面不受到損壞)
↑客棧一條街(位於木造休憩涼亭附近)
↑虎字碑
↑越嶺鞍部眺望龜山島
總結:走完淡蘭北路2條主要路線,個人覺得入蘭正道(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較適合秋冬季節前往欣賞基隆河河岸風光及北迴線鐵道之美。燦光寮古徑、楊廷理古徑因多溪流林蔭,則適合安排夏季清涼戲水行程。如部分公路路段要搭配自行車活動,除洽業者以貨車搬運自行車外,目前因瑞芳及猴硐已有ubike租借點,惟在越過三貂嶺至牡丹站後,則無租借點,如果能在牡丹站及貢寮站增設2個租借點,應該就可以串連起來,成為一個可以一日完成由端芳至大里的淡蘭全線(即先騎自行車由瑞芳至猴硐,接著徒步走金字碑古道至牡丹,再騎自行車至雙溪、貢寮,最後再徒步越過草嶺古道至大里,完成全段淡蘭),以上建議提供政府有關單位參考。(入蘭正道心得請參閱「淡蘭古道的前世今生~用雙腳畫出開蘭之路航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