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行腳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行腳 20151011

一早驅車來到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農產品賣場旁的停車場集合,天氣有點陰霾,但還好山區並未下雨。前二天都是陰雨天,今天枕頭山的行程,山徑肯定潮濕,預料將會是一場硬戰。果然路況在長期沒有妥善維護及風災蹂躪過後,致使行程沿途遇上一樁又一樁的障礙,隊伍吃了不少苦頭,所幸最後順利回到登山口,圓滿達成任務。





由復興區三民里循台7線行駛至14.5K枕頭山農產品賣場前,右轉進入產業道路至大約1.8K處,看見藍底白字的一面往枕頭山古砲台步道的標誌時,車隊就近於產業道路較寬闊的路邊停車整隊,循著指標由農道緩坡往步道登山口方向行進。農道上緩坡遇岔路,循枕頭山古砲台歷史步道指標右轉續行。





農道續行來到枕頭山16號民宅前,民宅左邊的石階步道口立著一面黃底紅字的枕頭山古砲台歷史步道的牌示,長腳隊預計由此步道入口登上枕頭山三角點,再循稜健行至枕頭山西峰,最後由西峰農道下山,再踢上一段約3公里的產業道路回到停車處,完成枕頭山主峰與西峰連稜O型路線。





主峰枕頭山舊名角板山,清朝文獻中稱其為夾板山,係因由角板山公園方向眺望,猶如一斜橫躺的夾板;若由石門水庫阿姆坪方向遠眺,山形如枕頭般,後來皆以枕頭山稱之。枕頭山西峰又稱南角山或阿姆坪山,主、西峰相距約二公里,除二峰之間連稜較平緩外,四面都是陡矗地形,形勢險要,可俯瞰大漢溪所經之流域,向是兵家必爭的制高點。


清領時期,清廷與泰雅族原住民屢屢發生激戰,亦即史籍所載之大嵙崁戰役,清廷除設隘勇線防蕃外,對驃悍勇武的泰雅族原住民一直是無可奈何!日治時期,日人強設隘勇線,路線穿越過泰雅族領域,造成原住民土地限縮,影響生存空間,為保護土地、守護家園,雙方於枕頭山激戰了40多天,此即泰雅族抗日史上最著名的枕頭山之役。 





一段百年前泰雅族人為捍衛土地奮勇抗日的史蹟,早已埋入黃土煙消雲散,曾經烽煙四起的山頂平台就是古戰場的砲台地,而今已是一片蓊鬱綠林。多年前枕頭山步道由改制前的桃園縣政府撥款整修成木板土階與圓柱土階交錯的步道,並命名為「枕頭山砲台歷史步道」,作為民眾郊山踏青與懷舊健行路線。



由枕頭山16號民宅旁的登山口展開今天的行腳,才一登上石階穿出竹林,眼前卻是荒草蔓徑,步道看起來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維護了,雜草已長得高過人頭,原本可俯瞰三民的盆地地景的美麗展望也沒了,好可惜!續行時不僅要留意已被雜草淹沒的腳踏點,也要撥開擋在面前的芒草及枝藤,顯然這一開始的枕頭山就沒給大夥兒好臉色呀!





緩坡續行,路況看起來和早期山友在網路上的分享有些差異,即便如此,仍不掃長腳隊此行的興緻。隊伍沿著隱約的路跡前進,壓低身體閃過步道上的倒樹,彷彿是在考驗著大家的柔軟度。來到桂竹夾道的土階步道,路況稍佳,此時步道也開始漸行漸陡,直線往上的陡坡沒有轉折,回頭遠眺,總算望見了美麗的山巒景致…。








一路陡上於林間,直至木板與圓柱土階交錯的步道終了,接上仍是需要抬頭仰望的傳統泥徑陡坡,這座陡峭山頭已令隊友走走停停,不時調息緩氣,幸好天氣涼爽,緩和了不少面對陡升坡的辛苦。不過,續行的路況真的是糟糕,一大片高大的竹林在先前的颱風肆虐下,成了向前推進的層層障礙,尤其有小朋友同行,一路走得顛簸,相當辛苦。









在陡坡行進間同時要辛苦的鑽過被颱風硬生生折斷的竹林,眼前盡是橫著、斜著、豎著相互交錯橫亙的竹林,這些年登山體驗中,倒是第一次遇上這種慘烈的狀況。過了竹林後路況漸佳,不過還是陡坡直上的濃密樹林,續行沿途遇上不少粗壯的相思樹,經過時若是累了還可以依靠一下。再往前,山勢趨緩,在綠蔭蓊鬱的樹林間,隊伍沿稜線緩緩而行。













續行來到緩坡處,隊伍停下來等待後面落後的隊友,剛剛經過竹林時的一陣混亂與奮戰,必須等待隊友重新歸隊。由登山口起登,沿途僅有樹稍上的少數布條,登山路線常見的引導指標,至此也僅見一面登山友隊留下的方向指示。這一條曾由桃園縣政府撥款整修過的登山步道,顯然未獲得後續資源來協助步道的維護,實在相當可惜!











等待最後一組隊友歸隊稍歇,隊伍繼續往前推進,跟先前在陡升坡爬得氣喘如牛相較之下,現在用步履輕鬆來形容後面往三角點的這一小段路程倒是很貼切。隊伍續行抵達了枕頭山,H631m,#4185三等三角點,一旁有一等衛星控制點及緊急救災救難設施,山頂平台就是古戰場的炮台遺址,當年砲台上其他戰備設施的遺跡均不復見。






枕頭山頂平台四周已被高大茂密的林木給包圍,視野無展望,當年清廷與日軍都曾在此平台上架設著大砲對著山下的原住民開火,這二段慘痛的歷史記憶在泰雅族原住民的文獻中均有詳載,走一趟枕頭山古砲台歷史步道,不僅是看遺址,也是要讓大家體會當年泰雅族原住民為求生存權及保護家園,而在這一座險峻的山頭叢林間奮勇抗戰!




















利用一點點時間拍照記錄枕頭山三角點後,隊伍旋即轉向西峰推進。主峰與西峰間原本林相自然原始、平緩寬闊翠綠的稜線步道,卻因沿途倒臥橫陳的大樹造成往前推進的障礙,時而需要攀爬越過樹枝橫幹,時而需要趴下鑽過倒樹的隙縫間,最後還靠著隊友拿出柴刀與鋸子處理阻斷路線的樹幹枝節,隊伍花了不少時間在排除沿途的障礙。

























一路顛簸的來到稜線上唯一一處可展望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景觀的眺望點,暫歇駐足拍照記錄,接下來繼續向西峰推進。今天這場活動像是全能障礙賽,不僅要手腳敏捷、四肢並用,還要跨欄、上馬鞍、下腰、移臀、借位,並運用太極四兩撥千斤的功夫,出手排除眼前的枝葉藤蔓,全身筋骨充分舒展,相信參與活動的隊友回家後肯定抱著枕頭慘笑!






















隊伍在經過了稜線的眺望點後,路程已相當接近西峰山頂,只是途中仍然還有不少障礙需要排除。在一一克服了擋在路線上的障礙物後,續行來到西峰附近的緩坡地停腳暫歇。往前續行經過竹林區,枕頭山西峰(H565m)的總督府圖根補點就在竹林裡,今天行腳太倉促,錯過了到竹林裡跟圖根點打招呼的機會就直接下山了,殘念呀!









由西峰下山,需要走一大段竹林夾道的連續之形的泥土農道,由於農道坡度大,加上泥路鋪滿了落葉,一路走得驚心。泥土農道後段鋪上了水泥,但由於環境長期潮濕覆滿了青苔,這下子走得更是膽顫心驚,一個不小心就有人溜滑梯,沿途的驚聲尖叫此起彼落,下山比上山恐怖,恐怕是眾人始料不及的狀況呀!










由陡斜的農道步出枕頭山登山口,與柏油產業道路會合,此處就是一早停車所在的產業道路的盡頭位置,所以接下來需要再踢上約3公里的路程才算真正完成今天的行腳任務。以長期從事郊山活動的角度來看,枕頭山步道是一條適合喜歡登山的人來走動的路線,自然原始的林相,豐富的生態,尤其山區潮濕的環境,孕育種類繁多的野生蕈菇,頗令人驚艷。









期待未來有機會看到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登山步道能夠得到資源的協助,改善目前荒蕪的現況,結合隘勇寮砲台古戰場歷史遺跡的主題,加上枕頭山農產品賣場的商圈行銷,亦可將行程延伸推向角板山公園或三峽老街或大溪老街的觀光景點結合,發展一日行郊山踏青的行程,這不是不可能,而是要看主事者是否有整合枕頭山登山步道周遭休閒與觀光的的投資意願囉…!





更多的精采相片在部落格中完整呈現,歡迎光臨
長腳登山隊的快樂行腳之
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行腳 20151011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