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佳部落(Niae`ucna)
里佳的鄒語名「尼雅烏支那」(niae`ucna)意為「從前的溫家」,最早是由伊斯基安娜溫氏的Voyu發現此地野獸繁多且水源充沛,便定居在此進行開墾。里佳是隸屬於達邦大社的小社,然而溫家在此開墾一世紀後,楊、安、莊、方、杜、洋家等氏族才相繼搬遷至此。
里佳北鄰達邦與樂野,西南接山美,屬曾文溪支流里佳溪(又稱烏奇哈溪)流域,主要人口居住於里佳溪北岸。里佳的產業型態目前仍然以農業為主,農產包括蔬菜、愛玉子、明日葉、芋頭、竹筍等,里佳同時也是台灣地區最早倡導社區溪流生態保育的原住民部落,只可惜因為當地交通不便而未受重視,幸而在山美部落成功推動溪流保育後共同受益,如今里佳部落的溪流生態也保育有成。
達邦部落(Tapangu)
達邦部落則是起源於舊部落「伊斯基安娜」(Iskiana)。傳說在洪水退去後,杜家(tosku)氏族從玉山遷徙至伊斯基安娜定居,並與莊家(noacaciana)和溫家(e`ucna)共同建立部落。當值梁家與高家在特富野建立部落之時,莊家因天花肆虐導致人口大量死亡,倖存的男嬰被路過的高家帶回特富野撫養。莊氏男嬰長大後,返回伊斯基安娜,然而因為勢單力薄難以在部落中立足,便暗中尋覓新的耕地,稱為uyongana。後來特富野社的梁家與杜家發生衝突,伊斯基安娜杜家為避鋒頭,轉而隨莊家遷居至uyongana,並將原位於伊斯基安娜的庫巴(kuba,男子集會所)中柱移至uyongana重建,成為現今達邦部落的庫巴,而uyongana即為今日達邦部落之所在地。
由於特富野社的梁家勢力強悍,使得uyongana社各氏族長年下來各自為政,不敢回到大社,直到後來方家(tapangu)崛起,才成功將uyongana各氏族聯合起來。後來,tapangu的名聲甚至超越uyongana,並以「達邦」二字記載於明末漢人之文獻當中,成為今日達邦部落名稱之由來。
目前達邦部落是達邦村(包含特富野部落)的政治中心,村中有一座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介紹鄒族的神話、歷史、祭儀、以及關於鄒族部落生活的一切細節,並且保存許許多多的傳統文物,是認識鄒族部落不可不去的地方。
特富野部落(Tfuya)
傳說中在創世之初,大地皆為起伏之山巒,眼睛巨大、身披熊皮的鄒族天神哈莫(Hamo)降臨玉山,搖落楓葉創造了鄒人祖先。後來有一大鰻(tugeoza)橫臥溪中,導致洪水為患、大地成海,族人紛紛逃至玉山之巔。洪水退去後,碩大無比的哈莫在山林間踩出腳印,所踏之處山崩填谷,形成平原,族人隨之定居。特富野部落是哈莫走過的第一個腳印,而達邦部落則是第二個腳印,此外,公田與石棹等台地也是哈莫的足跡。
特富野名稱的由來是鄒語的「Tsumuna」,亦即「水源地」,日治時期,日本人遵其原意,稱為「水山」,現今則以漢語音譯為「特富野」(Tfuya或Tefuye)。
特富野是目前公認歷史最悠久的現存鄒族聚落,已經有逾千年的開拓歷史,最早居住的是今日稱為梁家(niahosa)與高家(yatauyongana)的兩氏族,後來在其他氏族陸續加入之下,特富野逐漸發展為大社。隨著時間推演,特富野的人口逐漸增長,在人口增加導致耕地不足的情況下,許多族人開始遷居到來吉、樂野等地建立小社。
現今的特富野部落是觀光客觀看鄒族戰祭的首選之處,因為特富野的庫巴就位在路邊,人們能夠站在高處觀禮而不會打擾到儀式進行。而在戰祭之外,特富野本身也是一座美麗的小山村,擁有古樸的景色和傳統商店,這裡也成為許多山友至特富野古道踏青時的必經之路。
土匪山
土匪山是一座漢人聚落,原本稱為「外腦寮」,位於今日之嘉義縣番路鄉公興村,因為在日治時期團結抵抗日本人的統治,而被日本人醜化稱為「土匪山」。此處海拔大約1000公尺,生態相當豐富,甚至能夠看見山羊、穿山甲、藍腹鷴等保育類動物出沒,甚至號稱「獼猴比人還要多」。
近年來,公興村居民開始參與社區林業計劃,便沿用土匪山之名作為經營的品牌,利用在地的林業資源,將經營與管理森林的經驗植入遊程當中,藉此教育民眾親近大自然,同時也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金線蓮等作物。西元2019年底,嘉義縣第一個林業合作社在公興村成立。